马晓丽一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楚河汉界》,长篇纪实散文《阅读父亲》,中篇小说《云端》,短篇小说《俄罗斯陆军腰带》等。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第六届曹雪芹长篇小说奖、小说选刊双年奖等。长篇小说《楚河汉界》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并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中篇小说《催眠》由北京人艺改编为话剧并演出。
我其实是个特别不自信的人,从某种角度上看,我与陈志国的卑微感是一样的,只不过陈志国的壳子更硬一些,反弹的动作更激烈一些。按阿德勒的心理分析,就是 “由于自卑感总是引起紧张,所以必然会同时出现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其实我挺赞许陈志国的,他始终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尽管在我看来,他追求的那个结果未必就比现在好,但对陈志国来说结果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以卑微之躯一直在与这个世界、与自己较劲。他以一己之力,一直在为改变自己的身份、处境、地位而不懈努力。陈志国让我看到了卑微生命的无奈与无望,不甘和不屈。
与陈志国不同的是,我从不敢跟自己较劲,更不敢与这个世界较劲。由此看来,我比陈志国的内心还要卑微,还缺乏自信。一个不自信的写作者笔下的障碍就格外多,我总是不断地怀疑自己的所见、所思,不断地怀疑自己的表达,很难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字。对自己发表出来的作品,我也缺乏自信。我不敢看自己发表出来的东西,看不出好,满眼都是毛病,永远无法抵达我向往的高处,只能为我质疑自己的天分、才气、功力提供证据。曾经,我以为获奖会把我从卑微的自我中解脱出来,事实上并不能。我获奖了,我也很高兴,但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兴。我觉得获奖只是个偶然事件,至少落到我身上是个偶然事件。这种想法看起来很豁达,可惜我这样想并不是因为豁达,而是因为不自信,无法认可自己,说到底还是那个卑微的自我在作祟。
我是在很久以后才想起父亲曾经对我说过一番话。父亲说,其实一个人聪明不聪明并不重要,别人对你的看法也不重要。什么时候别人把你当傻子你都不往心里去,才说明你真是聪明了。记起父亲这番话是在我长了大把的岁数,懂得应该包容生命的缺陷之后。我相信是生命都有缺陷,女娲造人其实很随意,用不同的泥巴不同的手法,人于是便形形色色千姿百态。每个泥人都有瑕疵,每个泥人的瑕疵都不尽相同,瑕疵其实就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坦然地接受呢?
也许,就是从我开始接受卑微的自我,开始用生命常态的目光看待卑微、体恤卑微之后,卑微就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的视野,成了最能牵动我的神经,最能触动我心中柔软之处的生命现象之一。也就是在这之后,我看到了这个令我百感交集、唏嘘不已的陈志国。
却原来,苍穹之下,所有的生命都是卑微的,所有的卑微都是可体恤的,无论自己还是他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