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部国产大剧“微信家长群”走红网络,屡登热搜榜。这部剧由众多“戏精”家长、“吃瓜”家长、老师等本色出演,各方在微信群里的种种精彩表现和离奇遭遇,让人惊叹的同时,也引人深思。
你方唱罢我登场
——剧集一《“一言不和”被老师踢出群》
一篇题为“我今天被踢出微信家长群,过程令我很气愤,该怎么办?”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该家长表示,就因为自己在家长群里质疑老师不公正地将身材矮小的儿子常年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而被班主任“踢”出家长群。
无独有偶,“十一”刚过,一名家长因开跑车送孩子上学,被指炫富。家长多说两句,就被秒“踢”出了家长群。
点评:都说家长群是家长与学校、老师建立起的沟通桥梁,可是这桥梁说断就断,修建牢靠程度可见一斑。良性沟通,才是真正解决之道。
——剧集二《竞选家委会,家长争相晒简历》
上海一所小学家长群竞选家委会,家长们争相“亮出简历”,简直无法分辨是家委会竞选,还是CEO竞选。
家长1:“妈妈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现任职于私募基金公司,爸爸在央行外管局工作。弹性工作可以做到随叫随到,平时爱好摄影,可以为班级拍摄活动照片。”
家长2:“目前在知名外企做人力资源总监,其实就是整个公司的大管家。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也有一定资源。我和孩子爸爸是复旦附中校友,学习委员加体育委员。”
家长3:“孩子爸爸和妈妈是研究生同学,博士期间曾担任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席,目前都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做老师。”
点评:一场普普通通的竞选,成为家长们个人履历的花式秀场,字里行间满是金钱和权力的较量!
——剧集三《家长群变“马屁群”“攀比群”》
每天家长群有三个“了”:辛苦了、麻烦了、费心了。在家长群里,老师成了众星捧月的对象,家长统一排队向老师表达“心意”。重庆一位家长表示,每次打开家长群都显示未读消息99+,其中只有1条通知,剩下的都是“好的,老师我收到了”“老师费心了”“非常感谢您”诸如此类应答。
天涯一位网友也曝料,她家娃今年刚上小学,老师就建了家长群,结果才第二天,里面就吵起来了。事情的开端,A妈妈在群里说,班级没有值日生,是老师自己打扫,还有一位C妈妈在帮忙,所以提倡其他家长报名,帮老师打扫卫生。B妈妈则委婉表示不赞成A妈妈的提议,结果双方就在家长群里公然起了争执,最后老师出面调停才结束这场“戏码”。
点评:一些老师,需要被提醒,以普通人自视;然而更多的家长,也需要被提醒将老师看作普通人。归根结底,老师和家长都是普通人,都是为孩子操心。
少些“套路”,让家长群回归本色
这边孩子刚考完试,那边群里的爸妈就已经知道了成绩;这边孩子刚犯了点小错,那边爸妈已经怒摔手机;孩子在学校里有点小秘密?没关系,父母早就拿小本本记下来了;孩子假期里作业总是拖拉应付?别担心,群里每日照片打卡立马安排上……
家长群里的一丁点儿风吹草动,都能引得风声鹤唳,家长、孩子皆难安。
家长微信群初衷是好的,老师可以第一时间传达消息,家长们也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它的存在降低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成本。但有学校将家长群作为另一个学校教育的阵地,家长好比“助教”被绑架其中,焦虑之余,还给学生加码加负担;有的群里,家长们因担心孩子不受重视而在群里对老师闭眼狂吹,各种“异化群”应运而生。
近日,据媒体公开报道,大连一所幼儿园专门为微信家长群立了9条规矩。这9条规定中明确:教师在上班期间专注于带孩子进行活动,无法随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请尽量选择中午或教师有空的时间交流,若有事请私信留言等等。
这份规定还特别说明,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现大量奉承拍马的行为,不仅会引起他人的不适,也会让老师觉得比较尴尬。
近日,河北省衡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家校联系通讯软件使用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几条规定颇有针对性,“家长如对学校、教师有意见建议,采用‘小窗私聊方式直接联系相关教师,必要时可与教师协调好时间当面沟通,不在群内公开发布意见建议”;“教师发布的消息应具有普遍针对性,若老师就个别学生问题需要和家长沟通时,可与其家长电话沟通或当面协商”。还有其他家长不得对教师进行“拍马屁”式回复、通讯群不得做聊天使用、咨询应自行避开休息时间等一系列通讯群“新规矩”。
上海特级校长盛裴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不能混淆责任,前者以共性为主,后者则应以素养、个性化培养为重,家长需要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但不能过度参与、监督和代劳,学校也不能撇开责任。
如果家长在群里能少一些社会里的“套路”,老师能少提一些“掩耳盗铃”式的超纲要求,家与校携手回归教育的本真,摈棄浮躁与攀比,“家长群”自然会回归本色,真正成为一片呵护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荫。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