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堂歌舞一堂灯 灯有戏文戏有灯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城乡 热度: 21792
刘旭

  “一堂歌舞一堂灯,灯有戏文戏有灯。庭前庭后灯弦调,满座捧腹妙趣生。”这是竹枝词《看灯戏》对川北灯戏的详尽描述。

  川北灯戏是民间地方歌舞小戏,只在南充、巴中部分区域和嘉陵江中上游两岸流行。灯戏的剧目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反映的是民间的人生理念和审美情趣,因为山乡民众喜闻乐见,也被称为“农民戏”“喜乐神”。2006年5月,川北灯戏被国务院授牌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巴中市恩阳区青木镇,表演灯戏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川北灯戏团负责人陈琪琳回忆,每当有灯戏演出的消息传出,村民都奔走相告,想先睹为快。演出当晚,他们早开夜饭,及时赶到戏场,选择最好的座位,看个心满意足。如果是在学校、粮站或寺庙等地演出,灯笼、火把拥向前台,男女老少群立坝中,少数抬凳坐着看,有的青少年还爬上树杈、墙头或屋顶。

  演员的服装常常是象征性的,很少有华美的穿戴,化妆也很简单。乐器最少,胖筒筒、盆鼓、老大锣三件是必备。“咚旦”一声,灯舞交错,就把人们带进古代或现代生活中去。剧中的角色绝大部分以小花脸和摇旦为主,唱词通俗诙谐。表演时随着剧情的进展,场中都会发出阵阵笑声。

  灯戏最开始是自编自演,忙时生产,闲时进行,多为业余性质,或只在农村流动演出。内容多为歌颂正义、鞭挞丑恶,寓教化民于笑谑嬉乐中,剧目一般以喜剧、美剧、闹剧为主,正剧、悲剧题材也多用喜剧表现,表演粗犷简洁。川北灯戏唱腔吸收了川北山乡民歌特色,高亢悠扬、粗犷奔放,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灯戏根据演出地点可以分成地灯和天灯,地灯是在堂屋、街沿等室内演出,以歌舞为主;天灯在广场、院坝等室外演出,内容有故事情节。根据演出内容和情节,又可分为正灯和浪浪灯,正灯演正戏和苦戲;浪浪灯演笑戏和闹戏,花灯则以演歌舞为主。

  语言乡土性、表演生动是老百姓喜爱灯戏的重要原因。特别是灯戏使用的土语、歇后语、大实话、颠倒话等,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乡土味重。川北灯戏不论是剧本内容选取、布局结构,还是人物刻画和语言运用都是从“笑”这一基调出发。从表演来看,灯戏也非常接近生活,无固定的程式套子,多采用民间歌舞、杂耍、木偶、皮影、猴戏和跳端公等表演手法。

  川北灯戏是典型地域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需要有人来学习。为了让这门技艺不至于失传,几十年来,陈琪琳收徒120多人,有南江、苍溪、阆中等地的,大都学成技艺在本地发展。李林是陈琪琳的徒弟、也是女婿,现在协助他打理灯戏团。“目前我正在学习打鼓、敲锣等乐器,基本上能参与演出。”李林表示,他希望把岳父的“衣钵”继承下来,让川北灯戏在川北的乡村传下去。

  而在青木镇文化站负责人看来,对传统灯戏艺术单单抢救和保护还远远不够,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变革和创新。现代人的口味是多变的,眼光是喜欢刺激的,能静下来观赏传统艺术的时间是短促有限的,所以川北灯戏也可以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在保持传统灯戏特质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完善和创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