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养老之痛,在家优雅老去为何难?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城乡 热度: 18158
罗敏

  去年,一部聚焦“空巢老人”的小成本文艺片《大雪冬至》备受国内外关注。影片里,一位住在北京胡同里的老太太魏大雪因丈夫英年早逝,女儿在外打拼,唯有与狗为伴,最终在孤独中黯然离世。弥留之际,她脑海里闪现的是儿孙归来。这部影片折射出的养老之痛触动了无数人的心,而随着老龄化的迫近,养老正成为全球化问题。

  “早在2005年,意大利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占人口总数的18.2%,尤其从2015年开始,0-19岁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却越来越多。”9月20日,在第二届中国(四川)老龄事业暨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意大利众议院第十二届社会事务委员会前主席马里奥·马拉齐蒂谈到了当前意大利老龄事业现状。德国的情况也不乐观。据德国莱法州健康经济协会InnoNet成员克里斯托弗·海尼克介绍,该州408万的人口中20%的人都超过了65岁。

  挟裹在老年化浪潮中,四川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省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7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09%,比全国高出了3.79个百分点,居全国前列。到“十三五”末,四川60岁以上的人口将增至1866.7万,占总人口的22.7%,80岁以上的人口将增至287.4万。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如何让每个老人有尊严地生活,成为各国乃至各地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紧迫的任务。

居家养老仍是主角



  对于中国人,在自己家中养老始终是第一选择。这里有熟悉的生活环境和长期建立起来的交际圈,更有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因此, 早在2008年,我国便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大力推动居家养老模式。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子女异地就业等原因导致的空巢老人增多,以及家庭养老的市场化,我国开始推进养老模式多元化,并自2010年起推出“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这一模式逐渐成为很多地方民政部门养老政策制定的基础性依据和发展目标。

  但有专家认为,“90”和“7”的划分存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社区养老应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而不是独立的养老模式。源于此,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提出了“9802”的新格局,“居家养老的比重应当是98%左右,社区养老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机构养老近期也达不到3,也就是说居家养老实际占比更重,应当是98:2。”

  虽然在概念界定及占比上存在一定争议,但居家养老(含社区养老)仍然是养老模式中的绝对主角,有超过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含社区养老)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也因此成为行业资本竞逐的热土。

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尽管家庭养老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但由于每个老人需求分散多样、繁杂而难以提供标准化服务,使得各路资本要吃下这块“蛋糕”还是有相当难度。

  江苏徐州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老人们对于居家养老模式的认同率高达92%,但对于目前社区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满意率仅为25%,他们认为,“养老服务模式单一,以休闲娱乐为主”“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来二去还是算了”……显然,在热切的期望与窘迫的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之所以会出现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的不平衡,吴玉韶认为,首先是政府、企业、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没有形成共识,各说各的话。正因为这样,今年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宣布在全社会启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性措施,催生和创造对老年人友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养老服务里责任分解不清。“老年人需求有很多,有的需要子女提供,有的需要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有的则需要市场提供。但现在把绝大多数服务都纳入到政府需提供范畴,造成政府责任太多,须‘瘦身。”吴玉韶讲道。另一方面,专项政策又存在失位。近五年间,从党中央、政府各部委出台的近100个养老政策中,90%的政策是针对养老机构的,却没有一个是专门针对居家养老的。

  西南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雪永同样认为,政府存在扶持不精准问题。“各级政府所出台的公共政策,应关注其到底符不符合积极老龄发展理念。如果老年人本可以自己解决的需求政府来管,比如做饭、打扫问题,那这就与积极老龄化是背道而驰的。”而对于老年人个性化需求,比如洗澡、喂饭喂药、陪聊,很多是目前市场上提供不了的。

  市场发展的不充分,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国情相关。在欧洲等国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因为被社区服务给覆盖了。我国的养老服务却是在社区服务不发达的情况下来发展,服务基础薄弱。

  这一薄弱还凸显在养老服务人才的匮乏。专业养老服务组织发育滞后,向老年人提供的往往是家政、物业类服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服务”。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来看,待遇低、工作量大、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工作本身缺乏吸引力,导致养老护理人员难招进、留不住。“按80岁的人口所需养老服务人员数测算,未来5年,四川省需要养老护理人员近100万人,缺口达80万。”吴玉韶说道。

  而从需求方来看,老年人的消费理念落后,实际能用于养老的支出非常有限,导致企业盈利难。同时,市场养老服务类目不清,服务质量评估无标可循,导致老年人不愿付诸有限的养老金。

破解老龄化困局



  论坛上,马里奥·马拉齐蒂分享了意大利的养老保障经验。在意大利,正在进行的CAMP项目,通过全方位评估,制定长寿计划、脆弱性筛选等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比如帮助老年人对抗其所面临的孤独感。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老年人由于孤独而致死的比例占到总死亡比的22%。这一项目每人每月的成本是81欧元,约600元人民币。但如果在意大利的一家医院住院的话,每天的花费达1000欧元,相当于7000元人民币。

  回到国内,老年人的需要和所提供的服务之间实现有效对接是当务之急,而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让政府、机构、老年人三方协同形成合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省正在积极发展智慧养老,搭建三方有效沟通的闭环系统。

  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介绍,目前,省内居家服务信息平台已覆盖全省15个市州,线上线下O2O模式初步形成,线下加盟服务商达1万余个,提供居家养老服务120余萬人,省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老龄信息管理系统等也相继投入使用。

  作为“智慧养老”云平台技术提供商,成都全时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刘渝说道,我国养老事业起步晚,要弥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需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加持。“全时云”通过运营积累的长者数据、养老机构业务数据、服务订单数据、从业人员、资金划拨等数据的沟通互联,带动全域闭环的形成。一方面,以老年人为核心建立数据库能精准对接老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为业务部门提供数据服务,能助力政府决策,帮助政府实现实时监管。

  在养老管理智能化的趋势下,政府、市场、社会又该如何找准着力点呢?

  对政府而言,要做的是供基本、保重点。北京市市长陈吉宁说过:“配套的养老设施一定是零租金,这是公共服务。”与卫生事业和教育相比,养老配套服务同样属于公共设施。此外,政府须把扶持的重点放在失能失智老人的照顾上,解决这一刚需。

  对市场而言,吴玉韶认为,养老机构、服务组织应真正读懂老年人的真实有效需求,通过新产品、新服务的设计、体验,让老年人建立依赖,比如适老化的改造、能检测到室内老人摔倒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睡眠监测毯,等等。同时,通过定制设计方案并实施改造,使老人生活更加安全、便利、舒适。

  而对于社会力量而言,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杨筠建议借鉴瑞士“时间银行”的做法,建立服务激励机制,比如为帮助老年人做志愿服务的中青年登记积分,当他们的父母及其他长辈需要志愿者服务时可以优先享受,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子女异地上班分身乏术问题。

  10月1日,新修订的《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正式施行。新规中,父母住院子女可请带薪护理假、就诊看病享受优先服务、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以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为风向标,相关各方正在加快创新步伐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业的新期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