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仅带来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友好型社会,并对于原有的环保法进行了修订,生态治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是做好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环境监测工作是服务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重要基础保障,生态环境依赖于环境监测及时提供客观准确、统一完整、科学权威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从而制定环境治理方案。环境监测体系完善的意义十分重大,通过制定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可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更加高效以及科学,做到对于环境状况的及时把握,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更加精准,从而给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详细而准确的信息,确保制定的环境治理方案更加科学,从而做到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体系暴露出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难以匹配生态环境工作开展的需要等问题。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对于环境监测体系进行完善,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的更加有效。
环境监测体系问题凸显
我国环境监测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相应的改变,在环境治理面临新的任务以及要求的背景下,环境监测体系方面的问题不断凸显。
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环保法中虽然有环境监测方面的内容,各个部委、各级政府出台的环境监测法规也不多,虽然也有一些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但是这些法规法律地位比较低,内容方面也不具有很好的操作性,这使得环境监测工作没有完善法规可循,环境监测工作的标准化、系统性、法制性等因此而受到了影响。举例来说,因为没有操作性良好的法规,导致了环境监测标准难以统一界定,这拖累了环境监测工作水平。
环境监测投入力度不足。我国环境监测体系方面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健全的投入保障机制,环境监测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投入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而环境监测设备的采购也好、维护也好、监测场地的安排也好,都需要大量资金。举例来说,在环境监测投入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出现无法购买比较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无法对于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一个比较精确的了解,无法分析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分,等等,而没有这些信息的提供,环境治理就会比较盲目,无法制定出科学的环境治理方案。
环境监测队伍建设落后。环境监测专业性很强,对于监测人员的能力、知识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是从目前环境监测体系来看,队伍建设落后的问题比较突出。环境监测方面没有建立起来完善的环境监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结果导致环境监测人员在岗位胜任力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欠缺的情况。以培养机制来说,环境监测人员很难有机会接受比较系统的、高质量的培训,其在环境监测方面的知识难以得到及时的更新,在环境监测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从而影响到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精准。
针对性探求问题解决之道
针对上文所阐述的环境监测体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实现环境监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重中之重就是要针对上述问题,制定以下几个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整合生态环境监测资源。统一规划,建设跨行业、跨区域,涵盖大气、水、土壤、草原、森林、生态、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统一规范、数据互补、资源共享、科学高效的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构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污染源监测体系和生态监测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全面开展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全省的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生态状况及变化情况和环境风险。
构建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构建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及水源地水质、土壤、草原、声环境和辐射环境在内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通过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自动监测、模型演算等手段,开展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预报预警。
建立生态环境監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结合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资源整合需求,充分利用政务云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收集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职责工作中产生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等监测数据,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专题信息资源库,与政府工作监测体系对接,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高速汇聚、有效集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辅助决策。
注重环境监测队伍建设。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严把入口关,重点做好培训工作,监测人员的招聘,一定要对于其专业知识、能力等进行重点考察,确保进入这一工作领域的员工具有良好的胜任力。同时要通过制定良好的培训机制,让每一个监测人员都能够接受到更好的培训,从而提升其专业能力。第二个层面就是敞开出口关,努力做好考核工作,借助考核这一手段施加压力,让检测人员做好本职工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