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川投集团:融入真情真扶贫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城乡 热度: 16397
阚莹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支重要力量协同推进、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这是精准扶贫理念后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在社会扶贫中,国有企业无疑是中坚力量。

  四川作为全国六个重点扶贫省份之一,如何发挥好社会扶贫中国企扶贫的引领作用?两年来,我省唯一一家企业牵头区域脱贫的川投集团,以务实的行动对口帮扶乐山市金口河区曙光村,“扶真贫,真扶贫”,为山高路远的贫困山村带去了希望。今年年底,曙光村将实现整村脱贫,发展迎来新“曙光”。川投集团两年来的帮扶实践,或许可以作为国有企业深度参与脱贫攻坚的参照样本。

  真情扶贫,做实“绣花功”

  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以往安静的川投集团办公楼大厅人声鼎沸,“50块!100块!200块!”川投集团的员工们兴奋地将一箱箱远远高出市场价格的枇杷买走。原来,这是川投集团为对口帮扶的曙光村举办的义购枇杷活动。今年是曙光村的枇杷丰产年,但大量枇杷遭遇滞销,川投集团派驻曙光村的“第一书记”一个电话打到了集团本部,于是,这场意义非凡的义卖活动就在集团内举行了,一天之内就成功销售枇杷三千斤。

  社会力量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送米送油,是很多社会组织的做法。但川投集团有自己的想法。去年春节前,集团直属机关党委组织机关各支部党员代表20余人到曙光村开展新春慰问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开一次座谈会,实际听听贫困户的心里话,摸清楚他们的具体困难,将这些情况带回集团研究部署,做到更为精准地解决问题。解决曙光村枇杷滞销,便是“解决贫困户具体困难”最直接的体现。

  “扶贫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之一,而另一方面,扶贫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也是一种机会,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川投集团党委副书记邓凯如是理解扶贫工作,他认为,熟悉市场规律、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这些都是类似于川投集团等国企的独特优势,在定点帮扶、参与地方扶贫工作中利用好、发挥好这些优势,积极融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打通脱贫攻坚的各个环节,只要真情帮扶,“造血”于民,就能够很好地助推全面精准脱贫。

  企业如何真正地帮到贫困地区?大家都在捐钱捐物,川投集团在资金投入上不是最多的,他们把功夫下在了“精准”二字上。

  “每户贫困户都有一位集团领导负责,一个党支部结对,一名党员日常联系”,自2015年川投集团定点帮扶曙光村以来,建立了“集团结对贫困村、支部结对贫困户、员工子女结对贫困儿童”的三级结对帮扶体系,用面对面、实打实的方式,针对贫困户实际需求开展多种特色活动,将帮扶做到了实处,做到了贫困户的心坎里。

  今年8月,川投集团机关党委举办了一次“手拉手、心连心”快乐暑期夏令营活动,将一群从未走出过大山的曙光村贫困户儿童接到成都,与集团员工儿童结成对子、互帮互学,以此激发贫困的孩子增强自信、热爱生活、努力学习。

  今年9月,全国第四个“扶贫日”到来之际,川投集团机关党委组织各支部到曙光村开展了实地帮扶系列活动,“世界爱牙日、走进贫困村”“法律服务、助力扶贫”“信息帮扶、互通互联”“你种一株菌、我出一份力”等爱心扶贫活动,真切为村民们解决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

  “爱心帮扶、全员参与”,川投集团注重让党员职工参与到定点帮扶工作中来,注重将定点帮扶工作和“两学一做”相结合。“从一开始,我们的帮扶工作就确定了一个基调,就是六个字——扶真贫,真扶贫。”集团机关党委书记白翠红说,“刚去老乡家里,他对你还是生疏的。两年来陆陆续续去了几次,后来他们不但喊得出你的姓,还会拉着你话家常,和贫困户们亲如一家,才真正体现了扶贫成果。”

  区域扶贫,不止曙光村

  扶贫,“扶”只是外力,贫困户才是发展致富的主体。要精准扶贫,就要从顺应群众的脱贫思路上扶起,从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上入手,着力营造有利于他们长远发展的大环境。

  在两年来的帮扶实践中,川投集团认为,帮助一个村脱贫并不难,但要防止贫困人口返贫、永久性地甩掉“贫困帽”,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才是关键所在。

  曙光村位于峨边山区,耕地稀少、山高坡陡。刚开始扶贫时,部分村民有观望态度,也有依赖思想,但大部分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很难被“扶”起来。邓凯说,他们要做的就是用情感链结、产业帮持为贫困户培育自信心,激发内生动力,这样才能打好基础,管好长远。

  扶贫需要扶志,扶贫还需扶智。两年来的扶贫工作得到川投集团党委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并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扶贫工作中,川投集团不仅做到转变贫困户的观念,破除贫困心理,引导群众“愿脱贫”,还做到了为曙光村量身定制脱贫措施,确保群众“敢脱贫”。

  扶贫特色活动、定期慰问、村民们家的红白喜事保证有人到场……川投集团的这些举措渐渐让村民们感觉到帮扶不是在搞“花架子”,而是在做实际的事情。

  “只要真情帮扶,就能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对此,驻村干部张建就深有感触。他还記得有一次去给一家贫困户送教育基金遇到的难题。由于这家的孩子因为家里是贫困户,时常感到自卑,甚至一度不愿意接受教育基金。在张建的耐心劝说、细心引导下,孩子不仅改变了自卑思想,接受了帮扶基金,而且还参加了今年8月举办的夏令营活动。

  在产业打造上,川投集团充分利用资源、技术、人才优势,在曙光村先后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发展曙光村扶贫产业,建成了“1个公司+6个基地”。1个公司就是 “曙光村农业开发公司”,6个基地包括:食用菌基地、肉牛场基地、凤凰李基地、藤椒基地、蔬菜基地和有机茶基地。其中食用菌基地已经落地投产,年产值可达160万元,利润收入45万元以上,同时可创造劳务收入约36万元,全村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走出家门就能挣钱”,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了曙光村村民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今年年底,曙光村将结束贫困村的历史,实现整村脱贫。但对于川投来说,还有更多的“曙光村”需要帮助。除了曙光村,川投集团还是金口河区扶贫工作的牵头单位。据了解,川投集团正在规划一个针对金口河区域扶贫的旅游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到5亿元建设五星级酒店、发展旅游项目,实现全域化项目扶贫。

  “国企入凉”川投集团也当仁不让。在深度贫困地区大凉山,川投集团结合当地“康养产业”,将建设包括医院、酒店、地产、学校、文化旅游等多个业态共计十个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其中,总投资30亿元的“西部康养产业扶贫基地”已经开工建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