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别在不断的优秀里走向平庸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城乡 热度: 15777
只想一件事的“中年危机”

  能考入斯坦福说明你在某些技能上非常出色。

  除了在所有课程上都出类拔萃之外,你还注重修养的提高,充满热情地培养了一些特殊兴趣。你学习刻苦、精力集中、全力以赴。所以,你可能在数学、钢琴、曲棍球等方面都很出色,甚至是个全能选手。

  掌握这些技能当然没有错,全力以赴成为最优秀的人也没有错。错误之处在于这个体系遗漏的地方:即任何别的东西。我并不是说除了集中精力学习地质学之外,你还应该研究政治学。毕竟,专业化的本质就是要专业性。可是,专业化的问题在于它把你的注意力限制在一个点上,你所已知的和你想探知的东西都限界于此。于是,你知道的一切就只是你的专业了。

  专业化的问题是它只能让你成为专家,切断你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东西的联系,不仅如此,还切断你与自身其他潜能的联系。当然,作为大一新生,你的专业才刚刚开始。再读三年大学,三五年法学院或医学院或研究型博士,然后再干若干年住院实习生或博士后或者助理教授。总而言之,进入越来越狭窄的专业化轨道。

  你可能从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变成了律师或者公司代理人,再變成专门研究消费品领域的税收问题的公司代理人。你从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变成了博士,再变成心脏病学家,再变成专门做心脏瓣膜移植的心脏病医生。

  这么做当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在你越来越深入地进入这个轨道后,再想回忆你最初的样子就越发困难了。你开始怀念那个曾经谈钢琴和打曲棍球的人,思考那个曾经和朋友热烈讨论人生和政治的人。那个活泼能干的19岁年轻人已经变成了只想一件事的40岁中年人。

  你来到斯坦福这样的名牌大学是因为聪明的孩子都这样。你考入医学院是因为它的地位高,人人都羡慕。你选择心脏病学是因为当心脏病医生的待遇很好。你做那些事能给你带来好处,让你的父母感到骄傲,令你的老师感到高兴,也让朋友们羡慕。

  不管是哪种情况,20年后某天你醒来,你可能会纳闷到底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意味着什么。这个被称为中年危机的“有一天醒来”的情况一直发生在很多人身上。

  创造你自己的生活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或许中年危机并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几年前,我在哈佛参加了一次小组讨论会,谈到这些问题。后来参加这次讨论的一个学生给我联系,这个哈佛学生正在写有关哈佛的毕业论文,讨论哈佛是如何给学生灌输“自我效能”,一种相信自己能做一切的意识。自我效能更熟悉的说法是“自我尊重”。她说在考试中得了优秀的学生中,有些会说“我得优秀是因为试题很简单。”但另外一些学生,那种具有自我效能感或自我尊重的学生,会说“我得优秀是因为我聪明。”

  认为得了优秀是因为自己聪明的想法并没有错。不过,哈佛学生没有认识到的是他们没有第三种选择。真正的自尊意味着最初根本就不在乎成绩是否优秀。真正的自尊意味着,尽管你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都在教导你要相信自己,但你所达到的成绩,还有那些奖励、成绩、奖品、录取通知书等所有这一切,都不能来定义你是谁。

  她还说,哈佛学生把他们的这种自我效能带到了社会上,并将自我效能重新命名为“创新”。但当我问她“创新”意味着什么时,她能够想到的唯一例子不过是“当上世界大公司五百强的首席执行官”。我告诉她这不是创新,这只是成功,而且是根据非常狭隘的成功定义而认定的成功。真正的创新意味着运用你的想象力,发挥你的潜力,创造新的可能性。

  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谈论技术创新,我谈论的是另外一种创新,是创造你自己的生活。不是走现成的道路而是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我谈论的想象力是道德想象力。“道德”在这里与对错无关,而与选择有关。道德想象力是那种能创造新的活法的能力。

  它意味着不随波逐流,而是确认你自己的价值观,思考迈向自己所定义的成功的道路。

  比想象力更难的是勇气

  道德想象力是困难的,这种困难与你已经习惯的困难完全不同。不仅如此,光有道德想象力还不够。如果你要创造自己的生活,想成为真正的独立思想者,你还需要勇气:道德勇气。不管别人说什么,有按自己的价值观行动的勇气,不会因为别人不喜欢而试图改变自己的想法。

  具有道德勇气的个人往往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因为他们和其他人对世界的看法格格不入。

  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一书中,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就19世纪末期的爱尔兰的成长环境说出了如下的名言,“当一个人的灵魂诞生在这个国家时,有一张大网把它罩住,防止它飞翔。你们给我谈论民族性、语言和宗教。但是我想冲出这些牢笼。”

  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其他的网。其中之一就是“自我放任”。“在攻读学位过程中有这么多事要做的时候,试图按照自己的感觉生活难道不是自我放任吗?”“毕业后不去找个真正的工作而去画画难道不是自我放任吗?”

  这些是年轻人只要想到稍稍出格的事就不由自主地质问自己的问题。更糟糕的是,他们觉得提出这些问题是理所应当的。

  想象我们现在面临的局面吧:美国社会思想的贫乏竟然让美国最聪明的年轻人认为,听从自己好奇心的行动就是自我放任。你们得到的教导是应该上大学去学习,但你们同时也被告知如果你想学的东西不是大众认可的,那就是你的“自我放任”。

  你可以进入证券咨询业、律师界,但搞音乐,写文章就不行,因为它不能给人带来利益。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激情是自私的,除非它能让你赚很多钱。

  这些观点就是罩在你们身上的网,需要用勇气去打破。两年前在哈佛,我谈到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生决定时,有个学生说,“我们早在中学时就已经决定成为能够进入哈佛的高材生。”我在想,谁会打算按照他在12岁时做出的决定生活呢?

  唯一你能做出的决定是你现在在想什么,你需要准备好不断修改自己的决定。我不是在试图说服你们都成为音乐家或者作家。成为医生、律师、科学家、工程师或者经济学家没有什么不好,这些都是可靠的、可敬的选择。我请求你们做的,是根据正确的理由做出你的选择。我敦促你们的,是认识到你的道德自由并热情拥抱它。

  人们常说年轻人属于“后情感”一代,这个说法值得严肃对待。你们更愿意规避混乱、动荡和强烈的感情。但我想说,不要回避挑战自我,不要否认欲望和好奇心、怀疑和不满、快乐和阴郁,它们可能改变你预设的人生轨迹。大学刚开始,成年时代也才刚开始。打开自己,直面各种可能性吧。这个世界的深广远超你现在想象的边际。(本文是节选自威廉·德莱塞维茨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