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化高校”确实是其招生时对外宣传的一张强有力名片。但也有人认为,高校成为开放性景区,存在本末倒置的风险。那么,校園究竟能不能成为景区?
高校发展的根本还在治学之道
冷洋
将高校打造成为景区,打造完成之后的校园是否应该对游客开放?这早已成为一些“被景区化”的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每年樱花时节,武汉大学被人山人海“淹没”,对师生们来说,樱花节期间的学习生活无疑是“水深火热”的。
校园成为景点在当前确实是一种流行趋势,如此立意明确、大张旗鼓地与旅游相结合进行高校建设,亦非仅此一家。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这次景区化建设完成开放之后,无外乎两种结果:要么人们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人满为患;要么冷冷清清,门可罗雀。要实现前者,景区建设必须能够在本就风景秀丽的“天府之国”独辟蹊径。从现实情况来看,该学院所处地域周边环境风景也确实独具一格,能否“成功”还有待建成之后进一步观察。
比起风景秀丽兼顾旅游吸引,高校建设更应兼顾实用性。学子们厉兵秣马完成人生冲刺后,选择心目中理想的大学,首先考虑的还是治学“硬实力”,然后才是校园的“软环境”。也就是说,高校发展的根本路径还应讲究治学之道,缺失了基本治学水准的高校,即使景美如画,也只能空有一张皮,实为本末倒置,与初心相背离。从现有已出名的景点高校来看,游客“到此一游”并不仅是为了取景,更多的还是想要感受学校的历史人文气息,这绝不是一般高校通过“人为”建设就能迅速塑造出来的。
“校园变景区”应当从高校自主办学角度去认识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一个校园按照3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建设,问题不大。真正产生问题和争议的是,校园真的变成3A级景区。或许很多人的担心不无道理,游人如织,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如何维持?学校会不会真的本末倒置,专注于景区的经营,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行?
要厘清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高校办学的两个大背景。一是高校有自主办学权。二是我国大学分为研究型和实用性。四川工商学院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毫无疑问属于实用型。
基于这两个背景,我更倾向于把这所学校打造3A级景区,看作是对高校自主办学权的行使。长期以来,高校的自主办学权实际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中国的各个高校“千校一面”,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而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把办学与3A级景区的打造结合起来,将来的得失成败还不好预判,但这是一种突出办学特色的尝试。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职业技术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这跟研究型大学是有本质区别。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强调实践技能。学校打造景区,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职业实践当中去,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当然,学校要处理好办学与景区经营的关系,要让景区经营为办学服务,而不是办学为景区服务。
因此,我反对笼统地讨论“大学校园应不应该变为景区”这样的问题,而是应该具体地讨论“某一所大学的校园可不可以打造景区”。有的高校“免战牌高悬”,限制游人参观校园。而有的学校则打开校门,开展各种活动吸引市民来学校观光,以此来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形象。对各个学校不同的选择,合适就好。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