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公务禁酒成为全国性公务规则
《燕赵晚报》
公职部门实行“公务活动全面禁酒”的合理性必要性或者说各种“好处”显而易见。如据此前曾推行“公职人员中午不饮酒”的河南省信阳市出具的一份“账单”显示,“短短半年时间,全市招待费节约了30%多,仅酒一项开支,就节约了近4300万元”。而除了“节约” ,对于公务人员自身来说,“公务活动全面禁酒”可有效減少和避免各种“酒后误事”甚至“酒后违法”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公职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因过度饮酒带来的各种健康隐患甚至生命危险。有调查显示,“公务员中发病最高的是肝脏系统疾病,约34%公务员患有脂肪肝、肝囊肿等肝病”。
不过也应看到,在“公务活动全面禁酒”问题上,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之处。比如,现行公务禁酒令仍主要局限于部分地方政府或部门系统层面,还不是全国层面、全面覆盖所有公职人员的公务禁酒令;另一方面,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规范,也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一旦违反公务禁酒令,究竟应如何追责处罚,目前在国家层面同样缺乏十分明确和具有针对性的相关规定。
很明显,只有将“公务活动全面禁酒”上升为全国性的规则,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充分释放、实现公务禁酒的各种积极社会价值,才能让“公务禁酒 ”成为全国各个地方、所有公职部门都必须遵从的一项基本公务规则。
“禁酒令”虽好,但需久久为功
央视新闻
同样是“禁酒令”,为何贵州更引人关注?一个重要方面在于贵州的“酒经济”。在一个拥有诸多白酒品牌和白酒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推行“禁酒令”,既需要勇气,又少不了魄力。
有人担心,这样的禁令会影响酒行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如果在五年前,此令或多或少都会让市场一震,而今天,当白酒消费越来越多地从公务接待走向中产消费和大众消费,大可不必多虑。其实,全面禁酒的“醉翁之意”不在于酒类消费,而在于作风建设。公务活动中,饮酒与禁酒的背后,是风气的较量。一杯酒就是一个作风窗口,“吃喝风”“送礼风”“舌尖上的腐败”等,无不与此相关。贵州的全面禁酒令如果有风向标意义的话,那就是以更严厉、更严格的规定来持之以恒地纠“四风”、抓作风。
有令必行,令行禁止。对于“四风”问题,不管是党中央部署的一系列行动还是各地方的规定,都应该在落实中掷地有声、立竿见影。人民群众之所以会充满期待,因为政策描绘了新景象,不落实就会让群众失落。对于“禁酒令”,需要各级党委、纪委肩负起应有的主体责任、领导责任和监督责任;也需要党员干部牢记党纪国法,自觉自律;更需要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积极监督。“我干了,你随意”,需要变成“守党规,正党风”。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