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是如何识别一本好书的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城乡 热度: 15455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基本上都是自己内心状态的投射,看不惯的书很多,只能证明自己太狭隘

  我见过很多人特别喜欢批评,似乎读完一本书不挑出一大堆毛病就不足以证明自己的巅峰状态。就连很多公认的好书,也会有一大堆人跳着脚说太烂了。

  在茫茫书海中,好不容易跟一本书结缘,就要尽量结个善缘。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基本上都是自己内心状态的投射,看不惯的书很多,只能证明自己太狭隘。

  上次有位朋友跟我说:“杰克·韦尔奇新出的那本《商业的本质》真是垃圾啊!老头老了,要靠编书赚钱了!”我说:“不好意思,我還挺喜欢这本书的,而且我不觉得他会比我们还穷。”

  所以,对待书,首先要有宽容的态度。

  除了心态之外,我还有几个选书的小原则。之所以是小原则,就是不绝对。

  首先,我不大喜欢编撰的书,古代很多编撰的书除外。

  现在编撰的书大多是拼凑的。而且书籍包装的能力越来越强,很会起名字,找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做主编,难免不中招。买回来一看,竟然是一个会议论文集。

  其次,鸡汤和鸡血的书我不喜欢。

  真正的鸡汤是有标准的,那就是“不经过充分的实践和论证,就轻易给出的结论”。

  我听过一位大师演讲,用澎湃的激情告诉企业家们要放下,列举了特别多放下就成功的案例。这个叫简单归纳法,不作数的。

  怎么定义放下?放下的步骤和过程是什么?放下就会成功的论证过程是什么?有没有放下了却没成功的?有没有没放下却成功了的?如果那位大师能够这样来论证这件事,放下这件事才能成为一个课题,而不是一碗鸡汤,或者一腔鸡血。

  第三,品牌出版商大概率会出好书,但也要给小出版商一些机会。

  我经常会翻看一些不知名的出版社和出版品牌的书籍。有时候看到很多错别字,我想是校对的问题,也许书是好的。看到掉了一页,我想是装订的问题,也许书是好的。直到我看到前后文中对同一个人名的翻译都是不同的,我才相信我看不懂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他们确实太不上心了。

  最后,要多给一些时间读经典,也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

  经典就是那些你读不进去也不会怀疑是书写得不好的作品。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学人家读《瓦尔登湖》,真的完全读不下去。好在我是用很敬仰和遗憾的态度把它卖给了收破烂的。38岁那年又想起了它,这次一读,惊为天人。这就是经典,买回来,放在书架上不会吃亏。

  一时读不懂不要紧,还有一辈子可以等待。

  所以很多人一辈子只读经典。

  但这样有个问题,就是于新知略有滞后。

  为什么不试着做那个发现经典的人呢?我从出版社给我的样书中选出了他们原本并不看好的《刻意练习》这本书,大力推荐,让它成为了畅销书和知识界创业圈的热门话题。

  在新知类图书中我更看好教授们写的书,而不是畅销书作家写的书。畅销书作家写书最大的问题是不严谨,因为只有简单化才是畅销的不二法门。

  追求简单化是我们的大脑从原始社会落下的病根,很难治。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耐着性子多读书,读好书。(本文节选自樊登读书会发起人樊登刊登于微信公众号“不同樊想”上的文章)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