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茶多,茶商少,加上 蜀道难 ,运往外省不方便,茶叶价格低贱,茶馆又恰好为辛苦劳作的底层人民提供了休息的好场所,饮茶人便多了起来
又是一年春茶时。
四川是全国春茶最早上市的省份。春节过后不久,川茶新茶便陆续上市,全国各地的茶客就会喝到今年最早的春茶。茶以早为美,喝到一口新下来的春茶,无论身处南北,都让人觉得早一点进入了春天。
民国时期黄炎培访问成都,曾在一首打油诗里描写四川人:“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生活在成都的外省人,呆一段时间后,也大都会问上这么一个经典问题:“四川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喝茶呢?”
喝茶早,喝茶好
四川人爱喝茶与其悠久的茶文化是分不开的。
最早喝。蜀人喝茶的历史有些早,早到是全国最早饮茶的地方。在秦汉以前,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据《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介绍:“神农这个氏族或部落最早可能生息在川东和鄂西山区。他们在这里首先发现茶的药用,进一步把茶当成了采食的对象。后来,他们西南的一支或后裔,分散到四川更广泛的地区生活,并且在茶的食用基础上首先发明了茶的饮用。”
最早种。古文献明确记载,在秦汉以前,产茶地区只有川东的巴族地区。西汉年间,四川人在雅安的蒙顶山第一次人工栽培茶树,也是中国最早种茶的地方。
从古至今,四川都是产茶大省。唐代,茶叶的产地已经遍及南方各地,但此时四川的茶叶生产仍处于全国前列。在宋代,四川茶叶产地仍不断扩大。四川有适宜茶树生长的优良自然条件和人民长期种植茶树的经验,而且劳动力充足;加之北宋中期以前,四川的茶叶经济没有引起朝廷的注意,从而也未在四川境内建立榷禁专卖制度,使其茶叶生产能获得自由发展的机会。
在很长一段时间,川茶都是名茶辈出。蒙顶茶自唐迄清,一直是进贡上品。唐和五代时期,人们不仅把蒙顶茶视为人间的珍贵饮品,还将蒙顶茶当作灵丹妙药,认为它有益寿延年的功效。一项百岁老人的长寿调查发现,有四成百岁老人长寿诀窍是一生嗜茶如命,有八成百岁老人有饮茶习惯。长寿长到108岁,被长寿研究机构称为“茶寿”。而全国十大长寿村里,有两个都在四川。
不过到了近代,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份略数近代知名茶商数据里,一个川茶商都没有。民国时期,东南各省的茶叶大量出口,在国际茶叶市场的竞争中,茶叶在种植技术上也有相当的改进;但四川依然注重于内销,相当封闭,因循守旧,这也给今天川茶名茶品牌影响力不大给了一个解释。
产茶多,茶商少,加上“蜀道难”,运往外省不方便,茶叶价格低贱,茶馆又恰好为辛苦劳作的底层人民提供了休息的好场所,饮茶人便多了起来。
除此之外,四川独特的食习惯,也造就了四川人的饮习惯。四川人民爱吃辣椒来解盆地湿热,可谓是无辣不欢。而吃辣椒、花椒这些过度刺激的食物,就需要茶来消解一下,不然容易燥火。吃火锅需要啜茶来解腻,而啃完一盘麻辣兔头,也得来杯茶来缓一下唇舌之辣。
茶馆多,时间多
“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成都茶馆有多少呢?据统计,现在成都的茶馆有近10000家。早在1935年,成都《新新新闻》报载,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万大军”,而当时全市人口还不到60万。
茶馆因茶而生,但茶也因茶馆而盛。抗战时期曾寓居成都的江南名士何满子先生在《茶事琐述》中感叹:“茶馆之盛,少时以为当属江南为最,稍长到了一次扬州,才知道更胜于江南;及抗日战争时期到了成都,始叹天下茶馆之盛,其在西蜀乎。”当时成都的茶馆已增至1000余家,特大型的茶馆每日卖茶2000碗以上。
四川人喝茶有个特点,叫“雅俗共赏”——从名茶蒙顶到最便宜的花茶,都有人喜欢喝,也没谁看不上谁。成都茶馆的布置和氛围与其他地方的茶馆有差别,茶馆可供各类人等消费,有雅间,也有坝坝茶。四川作家陈世松曾有比较,他说北方茶馆是高方桌长条凳提梁壶泡茶,立场严厉,喝得累人寡味;南方的茶馆装潢华丽,待客以自制的点心为主,是“有座无茶”;而成都的茶馆“有座、有茶、有趣”。也正因此,茶的普及面相当广。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易丹曾说,在成都这个城市,开奥拓的和开兰博基尼的,可以都坐在街边破小凳子上吃一碗脆绍面。这种风格在喝茶这件事上也一样。在德阳的孝泉镇,围绕姜公坟的是近百张茶桌和麻将桌。有人问喝茶的人:“这里人怎么围着坟堆喝茶打麻将呢,不忌讳么?”茶桌上的几个人哈哈大笑:“忌讳啥子?阴人也需要热闹嘛!他们听听我们摆龙门阵,与时俱进嘛!”孝泉镇人说:“我们这儿的人心态好,有钱的人喝茶打麻将,没钱的人也是喝茶打麻将,无非是喝的茶差些,打的牌小些而已。大家互相不攀比。”
所谓“雅俗共赏”还有个表现,就是在茶馆里打麻将。大部分茶馆和麻将馆关系密切。不过不能忽略的是,不管来茶馆是摆龙门阵还是打麻将,每个客人手里都是有杯茶的哦。
除了麻将与茶合二为一的茶馆,成都还现存好多跟麻将没有关系的百年老茶馆。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创办于1923年,现在依然用老虎灶和铜壶烧开水。茶客们除了放松身心、消遣之余,还能欣赏到老师傅炒茶的精妙技艺:翻动、抛高、撒开、捞净、成型、提香……文殊院的香園,锦江剧场的悦来茶楼,这些茶馆茶铺没有麻将,依着竹靠椅乐哉人生的老茶客却是一堆。
在四川,茶馆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私人会客处、行业及各社会团体的联络聚会处、各类信息的集散地、戏剧曲艺的表演场、民事纠纷的调解处。四川人寒暄的一句日常用语就是:“走,去喝杯茶噻!”茶馆还为七十二行者提供了方便,如:小吃和各种炒货品种繁多;香烟、水烟、叶子烟,样样尽有;还有挖耳捶背的、剪指修脚的、测字观相的、耍把戏的、擦皮鞋的……现在随便在文殊院的哪个茶园躺一下午,就会听见采耳师带着工具“铿铿铿”地在园子里转好几趟。
四川人要是想做点小生意,首先想到的也是开茶馆。过去小老板开个茶馆并不需要多少资金,有茶馆必定有厕所,茶馆还没开张,他们就先将厕所的淘粪权卖出去,那些想在茶铺里卖点瓜子花生、修脚掏耳朵的小贩也会付些定金,一般也就够小老板张罗茶铺开张了。
不管是喝茶还是打麻将,四川人民爱喝茶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悠闲、知足常乐。
有研究者在谈到四川的茶馆遍地开花时,提到川人不用为农业劳作操心,因此时间闲散、心态悠闲。农耕社会高度发达的川西平原,得益于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长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千百年来农耕的富足,成为四川人乐天知命的一个底色。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天府之国,安逸之都,茶与四川人更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