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繁荣的十年”和“失去的十年”后,发达国家纷纷痛定思变,调整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经济增速在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企稳并维持在一个新水平
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均有过经济增速“拦腰折断”的时期。为应对经济快速下滑、再次激发经济活力,这些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并制定符合实际发展情况的相关政策,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增速维持在一个新水平上。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也出现阶段性趋缓,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快速下滑时期的政策措施和相关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发达国家的药方
先来看看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在工业领域始终保持独霸地位。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经济增速开始趋缓。一战后来自美国等国家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国家创新能力不足,被称为世界经济中的“英国病”现象。
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后针对“英国病”开出了“药方”:首先重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积极发挥市场在英国经济转型中的主导作用,实行“非国有化”政策,通过私有化公共项目不断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
之后,英国加快改革工业结构,重视发展新兴的朝阳产业;改革传统产业,关闭传统产业中的一些亏损企业。撒切尔夫人还主张实施税制改革,希望通过税收减免来刺激经济,包括降低企业与个人所得税,取消投资附加税和国民保险费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高劳动积极性和企业竞争力。
此外还取消了外汇管制和物价限制,这些措施有利于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吸引更多资金以促进企业改造和提升技术水平,同时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再看美国。在经历了“繁荣的十年”后,进入上世纪70年代,二战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影响逐渐削弱,加上全球石油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增速因此出现快速下滑。美国的问题是,在“繁荣十年”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通货币量持续高速增长,年增长率接近20%的金融业吸引了更多投资者,而相对增长率较低的制造业长期被忽视,实体经济受到重创。
上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上台后针对陷入衰退的美国经济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在宏观经济领域,实施大规模减税。从1981年开始的3年内,分3次降低个人所得税,共计减少个人所得税总额的23%;1986年实施的税制改革法案,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减税普及到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
然后是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量增长。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企,1960年的1美元到1981年只值3角6分,里根上台后实施严格紧缩政策,实行高利率,同时严控货币发行量。通货膨胀率由1981年的18%降至1987年的3%。物价增幅由1980年的12.4%下降到1982年的3.9%。而高利率政策使1985-1986年每年有近1000亿美元资金流入美国,有效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回升。
最后是释放市场经济活力,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管制。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企业的管制达到高峰。数据显示,当时“美国联邦登记册”中的联邦管制条例增加了300%,在美国管制机构工作的从业人员从2.8万人增加到8.1万人。里根上台后,实施放松管制的政策,从技术标准、生产安全、反垄断等方面放松政府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对恢复和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和美国一样,上世纪1970年代,德国经济在经过快速增长的“黄金年代”之后也出现大幅下滑。面对困境,德国政府提出了新的产业发展战略。在1973-1984年间对传统工业进行了高新技术改造。另外德国还通过制订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法律建设公正的经济环境。
而日本在经过“失去的十年”之后,对国家产业结构进行了根本性改造,用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产业取代传统的重、化工业。在宏观调节方面,日本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实施一揽子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启示与借鉴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可以看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经济活力是后工业化时期应对经济下滑普遍采取的措施。当前,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在完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在经济下滑后发达国家大多进入滞胀状态,这与我国当前轻微紧缩的现状并不一致。但从宏观调控目标上来看,都是为了尽量弱化经济下滑带来的波动及减少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根据实际国情选用合理的宏观工具和政策方向来减轻经济下滑波动产生的阵痛,并为适应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持续的新的发展速度做好准备。
最重要的是,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积极能动作用的发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德国制定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以约束大企业、英国通过私有化改革项目以及美国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制的做法,都旨在积极发挥市场经济在经济转型中的主导作用,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以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这些做法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值得借鉴。
经济增长的下行,往往伴随着消费和投资不振,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加企业投资动力。在这方面,无论是韩国喊出“健全的消费是经济复苏之路”的口号,还是美国大规模减税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其目的都是鼓励消费。通过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来提升消费者购买力水平,这条路值得一试。
经济增速放缓环境下,中小企业在稳定经济、保障就业中的作用凸显,同时中小企业也是创新的重要主体,要培育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韩国,如在全国各地建立企业支援中心,及时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还可以借鉴美国为企业提供金融咨询、政府监督商务合同等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作者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研究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