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法章法概述
书法章法,即书法作品的谋篇和布局。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章法是影响书法作品优劣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书法章法是一个全局性的大概念,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如作品的款式、笔法的运用、字群的排列、线条和墨色、行间留白、上下款文措辞以及如何用印等方方面面。二、金文书法章法分析
金文始于商代而盛行于两周,可略分为商朝金文、西周金文、东周金文和秦汉金文四类。商代金文的字体与甲骨文相近,周代金文在字体上发生较大变化,象形、象意的笔意减少了,结构进一步规范、稳定和结构化,但与小篆相比,则结构仍未完全定型,常有偏旁部首重叠和偏旁部首字更换的现象。金文的结体从总体上看比甲骨文要方正整齐,笔画的分布也更注意均衡匀称,但与小篆相比,却没有那种严密规整、不可越雷池一步的法度,在较大的程度上还允许长短参差、正斜杂出、疏密不等、大小不一等作法,综合来说,商周金文的结体既有一定的规范,又有很多的自由,呈现出一种既规整划又自由活泼的艺术追求。下面,笔者将从笔法的运用、字群的排列、作品的款式、墨色、留白、落款、印章等七方面具体分析金文书法的章法特点。
1.笔法的运用。
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
周代金文字体发生较大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新书体。西周早期铭文沿袭商代遗风,首尾出锋字形结体方正或细长。周穆王至夷王时期,金文书法趋向成熟,笔画讲究藏锋,结体也注意对称、正奇、虚实、呼应,布局上注意疏密整饬,错落有致。西周晚期的金文已达到炉火纯青,其代表作品有散氏盘和毛公鼎。散氏盘风格雅拙天然,字形圆转,多用“颤笔”,直曲相间,韵味十足,字体略向右倾斜,静中寓动,直如欲腾空起舞,毛公鼎铭文则雄阔刚健,蕴含飘逸灵秀,大有磅礴之势。春秋战国时期各地诸侯并起,各地金文也极具地方特色,总的趋向是字体瘦长,笔画均匀飘逸,间隔疏朗,错落有致,风格表现为纤巧飘逸,瘦劲清灵。
综合来说,相对于甲骨文直笔多、方笔多、笔画变化较少的情况,金文笔法更加丰富多变。一是金文笔画总体粗壮丰满,笔势圆转,出现连贯的折笔;二是方尖圆笔法并用。金文运笔方法更加多变,以“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为主,探索方笔、圆笔,直笔、弯笔,肥笔、瘦笔等各种笔法的应用。方笔、直笔、瘦笔有一种挺劲感,圆笔、弯笔、肥笔又有一种圆润感;三是因字生形,因形生势,由于金文大多铸造在青铜器上,金文常有偏旁部首重叠和偏旁部首字更换的现象;四是以圆造型。西周早期的一些金文结体表现为长形,刻画痕迹浓重,西周后期金文等开始表现出以圆造型的特点。金文以圆造型的特点为后世中国文字外方内圆提供了借鉴意义。
2.字群的排列。
西周金文的章法是在甲骨文章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甲骨文由于在不规整的兽骨或者龟壳上书写,所以只考虑竖行的整齐,不顾及横列的平直,字形或大或小随体而定。金文书法作品章法结构是横竖成行,即竖有行横成列,但总体上以竖行行款为主。主要表现为有行无列、无行无列、界格式三大类。
一是有行无列。即竖有行横无列,这种形式在金文中最常见,每行上下对应整齐划一,但列与列之间的文字对应不很注重,但在分行布白的同时,有意识地照顾横向的有序与顾盼关系,但又不明显与之隔开。
二是无行无列。这种形式主要是受铸造器具的影响,这上下左右打成一片,每行的字有意越出行外,跨到其它行里,错错落落,浑然天成。总的看来也并非是真的无行无列,它只是一种艺术性很强、饶有趣味的构图形式而已。
三是界格式。即把文字铸成或刻在界格内,这种形式比较庄严肃穆,整齐清楚。
章法的规整化是书法从无序走向秩序化的必经之路。整体上讲,金文章法相对甲骨文表现出规整化和整齐划一,但又有很多的自由,呈现出一种既规范化又自由活泼的景象。
3.作品的款式。
金文书法的款式主要体现在因物赋形上。受书写器皿的形状不同,商周金文往往根据器皿的形状来谋篇布局。器皿的形状不同,金文的位置也会不同,有的写成斗方状,有的写成长幅状,有的写成横幅状,有的写成圆幅状,有的铸在器皿的内侧,有的铸在器皿的表面,有的铸在器皿的底部,有的铸在器皿的盖子上,有的铸在器皿的提把上,有的铸在器皿的边沿处,并图文结合。因金文幅面不固定,各种形状都有,这为金文的章法构思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我们的古人正是利用了这些空间,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奇妙构思和大胆布局,创作出一幅幅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
4.墨色。
因金文大多铸造在青铜器上,我们不能直观看到金文书法墨色的变化,但通过金文铸刻的痕迹深浅、线条的粗细变化,我们依旧可以领略金文笔法的轻重缓急和墨色的浓、淡、枯、湿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湿、苍润是书法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文书法有中锋行笔,有逆锋行笔,有的笔画光滑流畅,有的迟涩慢行,有的刻痕很深,有的浮雕感很强,有的笔画象形性极强,有些字从不同角度去观摩、欣赏、玩味,产生不同视觉效果,这些都为后世书家研究书法墨色变化和整体布局提供了一定的借鉴,而且由于青铜器大多在地下埋藏千年,挖掘出来后金文文字显得多古朴苍劲,这也为今人学习墨色变化的古朴味道提供了借鉴。
5.留白。
中国书法讲究“疏密”,疏即留白,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一定要有疏密,才能打破呆板,既整齐划一又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达到虚实相生、错落有致、生意盎然的艺术境界。金文书法已经开始有意识的通过行与行之间、列与列之间、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和空白变化,追求疏密有致的变化感。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说:“商周铜器款识,它们的布白之美,早已被人们赞赏。铜器的款识虽只寥寥几个字,形体简约,而布白巧妙奇绝,令人玩味不尽,愈深入地去领略,愈觉幽深无际,把握不住,绝不是几何学数字里的理智所能规划出来的,长篇的金文也能在整齐之中疏宕自在,充分表现书写的自由而又严谨的感觉。”
6.落款。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落款份“双款”“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落款的字体,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商周金文一般没有落款,没有书写者的名字,后世练习金文书法者,落款和其他书法作品一样,讲究位置的对称、文字的呼应等等,字体一般用章草、楷、行书,其中行书居多。
落款的字不要超过正文主题的字。应比正文的字小且协调。
7.章印。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金文书法上的章印和其他书法作品的要求是一致的,都讲究一定的法度。一是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二是数量宜少,讲究“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多用单数。三是印章位置要配合整幅书法作品的虚实和疏密。四是注重印章色彩与书法内容风格一致。
总而言之,金文突破了甲骨文笔画变化较少、简单象形的束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字向抽象化、符号化发展,尤其是金文以圆造型的特点,为后世方块字的定型奠定了基础。在书法章法上,金文书法无论是在笔法的运用、字群的排列,还是在作品的款式、墨色的变化等方面,都较甲骨文前进了一大步,为后世各种书体书法美学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尤其是金文书法厚重雄伟、神秘高古的美学特征,对后世书家学习古人拙朴的书风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