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现代舞(Contemporary)在西方一些国家萌发,它不同于传统古典芭蕾舞的美学观念,而是一种与之相反的舞蹈派别。现代舞反对墨守成规、脱离现实的追求技巧难度,提倡自由解放的舞蹈表演形式,以自然的动作和运动规则去舞蹈,自由地抒发人内心的真实情感。现代舞反映现实社会矛盾和人的心理特征,着重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给观众展现出一种新的舞蹈形式。现代舞进入我国已经很多年,在近几年来,以现代舞形式创作出来的各种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人们对现代舞逐渐认知与接受,作品《进城》反映了当代社会对现代舞的接纳,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观念与追求。舞蹈没有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华丽的服饰、绚丽的背景,但该作品的真诚演绎却触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现代舞蹈《进城》以农民进城打工为题材,直接反映农民工的现实生活,它打破了传统舞蹈中体现浪漫主义色彩的思想,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农民工形象,并揭示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
19世纪末,追求形式与技巧难度的现象在欧洲古典芭蕾中非常严重,影响了整个舞蹈艺术发展的同时也大大阻碍了自身的发展。舞蹈仍然运用传说、王子公主等美好童话为主要内容题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这种差距无法准确的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就在这种情况下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舞出现了。现代舞最先出现在德国,之后在美国日益蓬勃发展起来。在二十世纪初现代舞动作的基本框架和表现形式受到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和露芙·圣·丹妮丝两位的影响得以形成,邓肯遵循古希腊文化中自由自在的精神,她的这种精神成为她追求舞蹈生命的表现。她创造出了具有自己风格的动作形式和动作特点,她的舞蹈精神和舞蹈理论以及舞蹈教学中创造出来的新型式很深地影响了美国的教育甚础,因此她被世人称为“现代舞之母”。丹妮丝在动作上追求自然,并在她的舞蹈中融入了东方舞蹈,出现了一种东西方舞蹈混合的新形式,丰富了美国的舞蹈艺术。她开创了现代舞的新形象,为后来许多美国现代舞蹈家的创作提供了大量资源,在后期栽培出玛莎·葛兰姆、韩福瑞、查理斯·怀特曼等美国的舞蹈大师。
从1930年至今,西方现代舞传入中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史,它本身思想上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对人性自由解放的理念逐渐被广大观众所接纳,并占据了舞蹈艺术的一席之位。现代舞与我国的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新舞蹈组成了五大主流舞蹈。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增长,中国的各个领域与世界接轨,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球化意识成为主导思想,我国现代舞趋向西方现代舞成为了必然。在“与时俱进”的今天,舞蹈也跟随社会的脚步走向国际化,展示了现代舞在不同国家的舞蹈观念和技巧特点,并在我国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现代舞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地方在于大部分舞蹈作品的主题仍然太具体化,未脱离现实社会,达不到现代舞中空灵的视听效果。
近10多年,农民工进城一直受着大家的关注,“农民工问题”是社会各个阶层时刻关注的热点,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大的贡献或者具有多么显赫的地位,而是他们的出现改变了城市中人们原有的生活秩序,造成了人们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上的不适应。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各方面秩序的紧张,例如农民工人口较多,进入本来就拥挤的城市,城市交通阻塞,社会治安得不到保障,市民就业压力增大等日常问题;二是农民工本身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恶劣的生活状况另人担忧,吃饭,住房都属于城市中的最底层,农民工子女上学困难等种种问题待以解决。农民工大部分为青年男女,这是由于大部分农村教育体制不健全,造成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生存。他们工作的个体、私营企业对他们的自身权益很难加以保障,维权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自身的权益不懂得自我保护等种种现实问题。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有近1.3亿农民工生活在现代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人们对农民工的认知也逐渐改观,社会开始对他们有了更多的深层关怀。《进城》准确地抓住这个焦点,真实再现了农民进城务工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从刚开始进城的好奇紧张到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时的忧郁、迷茫,最后到战胜自我的坚强,让观众看到了忙碌的现实生活中有一群这样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勤劳质朴、勇敢坚强的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从视觉上刺激了人们的感情细胞,令人思考,使人们得到了精神上的陶冶和升华。从前人们欣赏舞蹈总存在着误区,对融入中国不久的现代舞无法理解,抽象的动作、简单的服装,大部分观众看后会不明白到底在表演些什么。现代舞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追求,以至于现代舞在我国很难让广大观众所接受。但是在春晚中演绎的现代舞《进城》突破了这种状态,编导刘炼当时是看到了一部反映农民工进城打工生活的电影《泥鳅也是鱼》深受启发而引起了他的思考,让他想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用舞蹈形式表现出来,也许会更吸引观众,引起重视。后来他组织学生到工地,火车站等农民工聚集的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农民工生活的环境与状况,让学生们更有体会的去演绎这场舞蹈,感情流露的也更加真实。舞蹈抓住这一社会焦点为舞蹈亮点,用舞蹈表演形式来真实的反映社会现象,舞蹈的生活化得到了肯定,更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进城》的主题突显了一些新颖丰富的多元化元素,主要讲述了一群穿着破旧衣服,拿着大大的花包裹迈着整齐的步伐追赶火车的农民工,他们充满希望的急匆匆涌入城市,在城市里找寻最好的出路与美好的爱情,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与社会共进。农民工在城市人的白眼下生活的如此艰辛,在贫困的生活里苦苦挣扎!他们刚到城市的好奇、在城市中的焦虑与不安、适应城市生活后开始新生活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该作品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在城市里随波漂浮,他们努力奋斗,为了改变原有的生活状态去打拼,付出艰辛的劳动去换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城市似乎在逐渐的改变着他们,并赋予他们恩惠,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工程师”。他们默默的奉献自己的劳动来美化我们的城市!舞蹈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的勤劳与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实现了他们想要的生活。这个舞蹈引起了共鸣,使人们注意到了那一群默默付出的农民工们,容纳包容他们,社会会变的更加和谐。
《进城》在春晚上的完美演绎给全国电视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所有看过《进城》的人都说,“这个舞蹈和往常的舞蹈不一样”、“农民工生活形象还可以用舞蹈这样跳出来”,让人们对舞蹈的认识大为改观。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不再仅限于用固定的舞蹈表现手法,而是经过长时间观察生活,创作出新的舞蹈动作语言,而且该作品的题材、人物、服装、造型以及舞蹈道具等都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让人感觉亲切,自然。舞蹈主要关注的是农民工生活,突破了传统舞蹈的审美观念,舞蹈开始用较为迟缓的动作来表现农民刚刚进城务工的迷茫,后面又用快节奏的动作表现农民工进城后的惶恐与紧张,这些细微的动作更突出地表现了人物性格特点。《进城》选材新颖,舞蹈创作理念贴近社会生活,而且现实主义题材的审美观念更容易被现在电视观众所接受。它突破传统的舞蹈审美观念,放弃了以往舞蹈中的高难度技巧和奢华的服装道具,只用简简单单的肢体动作和夸张的面部表情完成了整部作品的演绎,使观众看到了现实中农民进城务工的情景,另观众由单纯的观看上升到对社会的思考,并引发出一种新的审美观念。
《进城》运用鲜明的主题指向现实生活,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民工进城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国家和人们都时刻关注着他们这一群城市中下层的人们,他们不屈于这种生活状况,付出比城市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他们想要的生活,因而该作品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他们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农民打工者,是社会底层一种强大的生命力量。这群农民工一样的演员在舞台上尽情的表演,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心灵一颤的效果,浓缩后表现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舞蹈让人感动的发现城市中这样一群可爱的劳动者在无私的奉献,他们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代表一种力量,代表着一种希望!舞蹈《进城》是一群普通大学生表演的作品,它在“春晚”这个传播平台上真实地表达了整个社会对城市农民工的关注。“春晚”总导演金越评价《进城》说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作品,感动于作品的同时,更深切感受到农民工进城打工的不易,我们应该对他们加以更多的关怀与包容。演绎这个舞蹈的这群大学生很真诚,他们是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来表演。这样一群生活在蜜罐中的年轻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自己做农民工的体验,从陌生到了解、从看不起他们到关爱他们,到最后创作出这样一个舞蹈艺术作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观众,让人感动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注释:
①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07.
②欧.《外国舞蹈史及作品赏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③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06.
④贾安林.《中外舞蹈作品赏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0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