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一诗创作于14世纪后期,作为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英国骑士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以其独特的格律、浓厚的宗教色彩和人文主义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砍头挑战”这一母题贯穿全诗叙事主线,主人公高文爵士为履行约定,不得不长途跋涉,寻找绿衣骑士接受砍头。高文爵士持有不同的身份,在赴约过程中又缔结其他契约,最终陷入伦理混乱的困境。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看来,人是一种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在保留兽类特征的同时,通过伦理选择获得人性。(聂珍钊,2015:14)在高文爵士的两次伦理选择中,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分别占据主导地位,本应以人性因子为主导的伦理秩序被打破;绿衣骑士的出现一方面对亚瑟王朝追求安逸享乐的状态提出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赠予绿腰带这一象征整合两次割裂的伦理选择,实现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统一。
一、砍头挑战的伦理选择
诗歌开始就奠定贯穿全篇的伦理意识。诗人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在情节发展之前介绍故事背景:特洛伊战争中的埃涅阿斯是正直、高贵的英雄,他的后人赢得欧洲大片土地,建立罗马城;而后,统治英国的亚瑟王也是英勇贤明的伟大国王,其麾下的圆桌骑士也是骁勇善战、闻名遐迩。骑士不仅需要具备勇气、力量、忍耐、遵守诺言和约定等美德,还需要效忠国王、教会和贵族妇女。(戚咏梅,2009:ii)在全诗的设定中,人物占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则必定要在道义上有与之相应的崇高品质。故事正式开始是在诗歌的第三节。亚瑟王和众骑士欢庆圣诞之时,一名身材魁梧、全身通绿的骑士闯入卡米洛宫殿,提出“砍头挑战”,让一名骑士用巨斧先来砍他的头,一年后他再回砍这位骑士的头。虽然绿衣骑士的不利条件在先,但骑士们面面相觑,不敢上前。聂珍钊认为,伦理意识主要由人头体现。人头不仅代表人具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外形,还表明文明进化中伦理意识的出现。人脑中具有分辨善恶的概念,才能体现人的属性。(聂珍钊,2011:6)因此,圆桌骑士们面临的挑战是一个关于人头的自反性问题。一方面,头部是关系性命的重要部位,兽性因子代表的求生本能要求他们保全自己的项上人头;另一方面,骑士头脑中的伦理因子要求他们挺身而出,捍卫亚瑟王朝的名誉。而高文爵士除作为骑士与亚瑟王的君臣关系以外,还是亚瑟王的外甥,具有血缘关系。在无人应答之际,高文爵士替下亚瑟王接受挑战,是骑士和后辈两种伦理身份的体现。
高文爵士砍下绿衣骑士的头颅之后,绿衣骑士并没有死亡,而是奇迹般地用手提起自己的头安然离去,并提醒高文爵士一年后去“绿色教堂”赴约。高文爵士信守诺言,第二年按时出发。亚瑟王设宴饯行,大家不禁为即将失去一位优秀的骑士感到黯然神伤,高文爵士却兴致勃勃地为自己祝酒,认为这是所有人都应接受的考验。因为只有经过伦理选择之后,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个体,而不是仅仅外形上区别于其他动物。高文爵士整装待发时,随身携带的盾牌刻有镶金五芒星的图案,验证其作为“五星骑士”的品质,即慷慨、仁爱、自制、典雅和虔诚五种美德(Stone,1974:46)。高文爵士为履行诺言赴死,主动走出众人寻欢作乐的安逸宫殿,并在旅途上与凶恶的野兽搏斗,说明人性因子在高文爵士的砍头挑战中占据上风。
二、交换战利品的伦理选择
高文爵士遇到的另一个伦理境遇则更为复杂。在前往绿色教堂的途中,高文爵士偶然发现一处城堡,并受到了堡主的盛情款待。堡主告诉他,绿色教堂距离很近,并挽留高文爵士多住几日。二人约定,堡主白天外出打猎,晚上回来时与高文爵士分享猎物;作为交换,高文爵士在城堡里面得到的东西也要送给堡主。接下来的三天,高文爵士在温暖舒适的城堡中受到年轻美貌的堡主夫人诱惑。高文爵士作为一名圆桌骑士和虔诚的基督徒,有着强烈的伦理意识,婉言谢绝了堡主夫人的求欢。在高文爵士这里,异性的勾引不构成他内心的问题。为与骑士的优雅风度相称,高文爵士成功以礼相拒,既保全双方名誉,又不失体面。(刘乃银,2003:52)高文爵士在城堡中增加作为宾客的身份,除维持原有的伦理身份之外,还需要注重做客的礼节,既不能触犯主人,也不能让主人难堪。起初,高文爵士勉强接受礼节性的亲吻,并如约在晚上亲吻堡主。然而最后一天,堡主夫人拿出一枚奢华的戒指要送给高文爵士,遭到果断拒绝后,又拿出一条绿色丝带,声称可以抵御任何伤害。高文爵士想到马上就要找绿衣骑士履行砍头挑战,就瞒着堡主收下这条丝带,没有交给堡主。高文爵士一开始拒绝戒指,不仅是因为礼物过于珍贵,还是考虑到戒指所代表的伦理意义。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因盗取天火触怒宙斯,被困在高加索山上受刑,被解救下来后仍要带上镶嵌有高加索山岩石的铁环,表示宙斯的敌人继续受困在山上。而古罗马时期已出现将戒指用于男女订婚的风俗,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戒指成为缔结契约的标志,不仅可以用于教堂婚礼,也可以表示信徒与宗教信仰的精神匹配。戒指象征着伦理关系的束缚,从堡主夫人手中接受戒指显然不当。丝带没有戒指的象征意义,因而高文爵士为从砍头中自保,违背与堡主的契约。高文爵士在这一选择中暴露出缺陷,兽性因子的求生本能战胜人性因子。三、两次伦理选择的整合
在上述两次伦理选择中,高文爵士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接受绿衣骑士的挑战是为维护圆桌骑士的荣耀,而违背与堡主的口头约定则是为保全生命。可以看出,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的契约和与堡主的契约构成两条地位不等的伦理线,兽性因子居于期间,其效果低于骑士精神但高于与陌生人的君子协定。为效忠亚瑟王朝,高文爵士可以做好牺牲生命的觉悟;为了生存,高文爵士可以置宾客身份而不顾。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间这一矛盾在高文爵士接受砍头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临到绿色教堂前,向导提议让高文爵士直接离开,旁人永远不会得知此事,遭到高文爵士的拒绝,这是高文爵士理性意识作用的结果;而绿衣骑士砍下第一斧时,高文爵士心生胆怯,本能地躲开,这是非理性意识作用的结果。高文爵士的举动体现人是斯芬克斯因子两面性的矛盾与统一。高文爵士的意志既想要遵守承诺、保持伦理上的尊严,又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之前的契约使二者无法兼得。高文爵士最终让绿衣骑士砍了三斧,说明大抵上高文爵士还是一名遵从社会伦理的优秀骑士,兽性因子受控于人性因子。故事的最后,绿衣骑士第三斧只对高文爵士造成皮肉伤。他揭晓自己的身份,原来他就是之前接待高文爵士的堡主。三次挥斧对应先前在城堡内的三次交换,最后一斧轻伤高文爵士正是因为高文爵士隐瞒绿色丝带的事。尽管如此,绿衣骑士还是对高文爵士予以赞许,并将绿色丝带送给高文爵士留作纪念,双方达成和解。如果说人头象征人的伦理意识,那么砍头就象征超验的伦理实践。纯粹的思想理念超然于躯体的物质存在,却注定不能脱离于后者。诗歌中,绿衣骑士被砍头后能安然无恙,是借助女巫摩根的魔法,这种情景只能通过文学创作超自然的神话元素才可以实现。自然人如高文爵士,有着不同的伦理身份,在不同场合下为贯彻伦理意识必然需要立下各种契约,而不同契约之间又可能相互矛盾,甚至威胁人生命的存在。高文爵士缔结一先一后两大契约的对象为同一个人,虽然没能遵守第二次的约定,但得到对方的谅解,事件圆满解决,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自此实现有机统一。后来亚瑟王要求所有骑士都佩戴一条绿腰带,成为荣耀的象征,表明社会环境对个人伦理身份的认同。
四、结语
《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对世俗的人性表示肯定。遵守道德标准和求生都是人的需求,在面对生死的抉择时,高文爵士退缩与软弱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始终坚守着更为关键的骑士精神。兽性因子也是人的一部分,应当受到人性因子的控制,而不是完全从人的存在中剥离,才能保持个人稳定、良好的伦理状态。秉大义而不拘小节,正是高文爵士始终不渝的伦理选择。面对生死存亡的境遇,高文爵士没能自始至终践行道德责任,在有瑕疵的情况下完成任务,而绿骑士所赠腰带成为所有圆桌骑士的纪念与警示。诗歌认可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有机统一,对高文爵士的高尚品格给予肯定,起到伦理意义上的教化作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