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世纪初西方兴起了现代意象派诗歌的潮流,中国现代诗歌也深受其影响,从此开启了现代诗歌的变革与探索之路。本文先简述了西方意象派诗歌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在此影响下,中国现代诗在意象观和意象艺术上的特点。然后,从诗歌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结合每阶段代表诗人以及代表诗作探讨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和其艺术性。
关键词:现代诗歌 意象 艺术性
一、中国现代意象派诗歌的诞生与发展
(一)西方意象派诗歌的诞生与发展
意象派是20世纪初现代诗歌流派中出现最早、影响深远的一个,最初开始于英国,随后先后在美国和英国出现了意象流派的代表诗人庞德和埃米·罗维尔。意象派诗是在批判19世纪浪漫主义诗风和维多利亚诗学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意象派反对无病呻吟的悲观情绪、毫无意义的感叹和说教式的陈辞滥调,主张诗人用意象去具象化的展现事物,并在具象化的客观意象中融入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这场由英美诗人发起,并经历了不到10年的短暂历史的文学运动,虽然没有形成理论,但是却为西方现代诗开辟了新的途径。意象新诗运动在庞德、奥尔丁顿等代表诗人的倡导下,于1912年提出了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诗歌必须描绘主观创造和客观存在的事物;其二,摒弃无助无用的感叹词语;其三,诗歌节奏要以音乐性词语顺序进行写作。那一时期涌现出的现代派诗人,借鉴于意象的理论,再加以改造与运用,创造了与传统诗歌绝然不同的意象派现代诗歌,迸发出独特的时代特征。
(二)以英美意象派诗歌为主的西方意象派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英美现代诗歌诗风演变兴起的热潮不仅席卷了整个西方文坛,同时对中国新诗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西方现代诗的意象诗学观和意象表现方法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观及意象艺术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异质性特征。
1.西方现代诗学中注重主体体验的意象诗学观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与中国传统诗歌意象诗学观不同的西方现代意象诗学观,重点强调意象的主观和主体意义,认为意象和主观想象紧密相连。无论是庞德提出的“意象是理智和情感的瞬间复合物”还是诗人休姆的“意象因依靠隐喻和想象而变得精确。”等诸如此类的观点,都反映出西方诗学意象观中强调主体性特征的鲜明倾向。它的意象构成逻辑与中国传统诗歌是有明显差异的。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意和象是相互应合,有机统一的,作为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是和谐一致的关系。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象构成逻辑简单概括为“意随象出”,是一种感物寄兴的诗思方式。“意随象出”恰恰反应的是客观物象对主观情感的激发。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传统诗歌意象的诗思方式与西方诗学意象构成是刚好相反的。西方现代诗中之象恰恰是通过诗人的主观想象或主观情感创造外化而成,突出的是以“意”造“象”的主体性特征,其主体探知客观世界存在的本质,正是与中国传统诗学“情景交融”的最大区別,这一点恰恰是中西意象诗学的本质差异所在。中国现代诗歌在西方现代诗意象观的强烈冲击下,既保持了坚持“意随象生”的表现传统的立场,同时又接受了西方现代诗学强调意象的主体性倾向及表现方法,使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观及意象艺术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异质性特征。
2.西方现代诗学意象表现方法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中国现代诗歌在西方现代诗学意象表现方法的影响下,其意象的构建逐渐发展成熟为三个主流类型。分别是:幻想类、变异类、隐喻类。
幻想类型的意象构建特征在于诗人可以完全不以客体物象为依托或参照,仅通过想象和主观臆造出“象”,完全通过自我虚构,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来。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之作。恶之为花,其色艳而冷,其香浓而远,其态俏而诡,其格高而幽。它绽放在地域的边缘。波德莱尔在诗中大量运用想象出来的丑恶意象,胆怯的蝙蝠、卑污的蜘蛛、游荡的鬼怪等等,这些令人感到不快的、恶心的、阴暗的,意味不祥的意象充斥着全诗,从丑的意象中发掘出美正是波德莱尔追求的艺术魅力,这种另类的美学意义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中国现代诗歌的幻想型意象很接近于西方式的幻想与臆造,郭沫若的《天狗》中的意象,一条可以吞月、吞日的天狗,一只吞星球、吞全宇宙的天狗;这种寄予了狂飙突进、强烈精神的幻想型意象正是诗人郭沫渃在内心世界展开的主体幻想型意象的创造,这种意象的特征就是现实中完全不存在的,是主观情感和心理的外化和物化形式。
除了这种纯粹的幻想型意象以外,现代诗人也会在客观物象的基础上,用一种透过主观臆造的变异方式,对客观物象进行再创造,形成一种加工后的新物象。这种新物象,是主体化意象中的一种变异性意象。变异性意象又存在变形和变意之分。变形性意象是指客观物象在外部特征上的变异和改变,它是主观情感夸张后,客观形象形态变化的外显;这种手法的创作意象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联想。与之相对的,就是变意型意象。它不像变形意象一样,会引起客观物象的外部形态变化,它引起的是物象内涵和质的变异。意变形不变是它的特征。《死水》是变异型意象诗中的代表。这一沟绝望的死水是诗歌的主要意象,同时诗人闻一多运用了很多物象和色彩类的描写来塑造意象死水,实写死水,其实在内涵上作了转移和篡改,死水的污臭在质的含义上,暗指当时旧社会腐败,表达出诗人对国家现实的绝望情绪。
第三类主体性意象是隐喻类。隐喻类意象在现代诗中占有重要地位。隐喻通常由“本体”和“喻体”构成。隐喻类意象的创作是运用喻体对本体进行非直接、非明确化的比喻,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构成的是一种隐喻和含蓄的比喻关系,这种比喻关系是微妙而隐蔽的,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对本体产生直观感受,强化主观体验的情感。隐喻类意象通常凝聚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意识,而相反在表达上则倾于含蓄和隐蔽。其中由闻一多创作的著名的《红豆》爱情组诗便是隐喻意象类现代诗的杰出代表。第六节和第七节中这样写道:“相思是不作声的蚊子,偷偷地咬了一口,徒然痛了一下,以后便是一阵奇痒。”“我的心是个没设防的空城,半夜里忽被相思袭击了,我的心旌,只是一片倒降;我只盼望——你恣情屠烧一回就去了;谁知他竟永远占据着,建设起宫墙来了呢?”用被蚊子叮咬后产生的痛和痒来隐喻相思的折磨和感觉,十分细密而微妙;而我的心好比一个空城,被相思这一军队袭击了,心如空城、相思如军队的非直接性隐喻及其惊艳又赋予特色。
二、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和其艺术性
中国现代诗歌意象和其艺术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每一阶段的中国现代诗人对于中国现代诗歌意象及其艺术性的探索、创新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作出了相当的贡献,这对中国现代诗歌乃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以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李金发为代表的诗人对现代诗歌意象及艺术特征的多元探索和总结;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现代派意象艺术的嬗变规律及艺术特征的探究。其中分为前期现代派意象艺术和后期象征派艺术。直到20世纪40年代,代表新诗发展水平的七月派和九叶派诗歌中意象艺术的阐释和解读。
(一)20年代现代诗歌意象及艺术特征
20年代中国新诗的变革始于胡适倡导的白话诗运动。胡适对于新诗的构想与创作受到英美意象派诗的直接影响。胡适开始主张在诗歌中运用具体的影像,而反对诗歌的概念化和抽象化,明确地指出了诗的具体性。在这场五四时期的新诗的意象化运动中,以胡适为中心的众多诗人自觉投身其中。以英美意象派诗歌的理论和艺术为参照,催生了中国诗歌的现代性变革。但是新旧诗歌转型受制于诸多限制,胡适的倡导并未把新诗带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对新诗的变革仅从中国古代意象诗歌中挖掘素材,寻找理论支撑,因而使其意象观和艺术性表现出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深层次联系,并非引起了彻底的突破和创新。直至郭沫若创作的诗集《女神》的面世,《女神》中的系列诗歌从诗歌内容、诗思方式、意象体系以及语言媒质方面,使中国新诗产生了全方位的变革。从此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开创出“一代诗风”。其中,意象体系的变革是带动诗式与诗质嬗变的重要机制。意象是诗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郭沫若的诗之所以打破陈规,算得上新,是把20世纪现代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思想内核映射到创建的意象体系中。太阳、地球、火焰 、凤凰、天狗、大海等全新的雄伟意象,诗歌中大量的新意象叠加,构建出一个气势宏大的现代意象大厦 。诗歌的意象可以细分为多个部分,各部分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组织单元,有属于自己单元系列意象符号,各单元组合起来最终构成一个和谐的象征体,使丰富而又富有层次的多种思想情感获得浑成的表现。《女神》创造的意象群中尤其是大海、太阳等雄伟意象,完全颠覆了中国古典文学风、花、雪、月的纤弱意象,开辟了现代诗歌新的审美意境。太阳是《女神》中一个相当突出的意象,在《欲海》中写道:“太阳当顶了!无限的太平洋鼓奏着男性的音调!太阳的光威 要把这全宇宙来融化了!”郭沫若《女神》诗歌中几乎有一半的作品出现过太阳意象,太阳意象的雄浑、刚健、有力,传达出昂扬与奋发的情绪,抒發着诗人炙热的情感和对现代中国破旧立新的强烈愿望和希冀。《新阳关三叠》中“他,太阳,披着件金光灿烂的云衣,要去拜访那四方的同胞兄弟。太阳哟!你便是颗热烈的榴弹哟!我要看你“自我”的爆裂,开出血红的花朵。”这些诗句都渗透着明显的太阳崇拜情结,认为太阳是能量和光明的本源,聚合了光、热、力,对太阳的讴歌正是因为太阳意象的气势如虹给当时的革命青年带了勇气和力量。郭沫若的诗歌也因为这些意象的构建迸发出高亢和激情的旋律。这一时期的诗人以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李金发为代表。20年代现代诗歌意象蕴含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诗质内涵。
(二)30年代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艺术特征
3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一改中西诗歌艺术的对立立场,使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得以与西方现代主义意象艺术兼容并进。这种兼容与共生的关系恰恰反映了30年代现代主义意象艺术对西方意象艺术的理性态度。30年代现代诗歌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的发展,并呈现出不同的意象化特征。
1.前期现代派诗歌的意象及其艺术特征
这一时期的主要现代派代表诗人是戴望舒,以他为代表的诗人群体除了受到与20年代诗人一样接受过英美意象派诗的影响以外,他们在30年代受法国象征主义诗学观所影响,在反思中重新开始回归中国古代诗歌意象传统,走出一条新的现代意象艺术发展道路。30年代现代派诗人在意象艺术上的追求首先表现在对于意象意境化的审美创造,其次便是对传统古典诗歌“古为今用”的现代化演变。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很多借鉴于古代诗歌意象,成为古为今用的现代化演变的典型。《夕阳下》 中这样写道:“溪水在残日里流金;象山间古树底寂寞的幽灵。荒冢里流出幽古的芬芳,在老树枝头把蝙蝠迷上,它们缠绵琐细的私语,在晚烟中低低地回荡。”诗歌中的意象:残日、落叶、荒冢、老树、晚烟等,消极的几个意象符号营造出冷寂凄怆的情绪氛围,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忧郁和感伤。残日、落叶、荒冢等常见于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系中。戴望舒将古典意象进行现代演绎创出一种现代派的新诗歌体式,同时也表现了现代诗歌在追求意象意境化上的审美创造力。
2.现代派后期诗歌的意象发展与艺术性
现代派后期诗歌受到西方后期象征主义的影响,从而导致在创作倾向上发生了反转。其根本的特征就是由前期的感性化特征向饱含理性的智性意象追求转变。意象的客观化普遍性替代了前期意象的主观抒情色彩。这种发展方向也对下一个10年的现代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主要现代派代表诗人是卞之琳、废名、曹葆华等。卞之琳在诗歌创作过程的意象选择和语言表达更倾向于日常化和生活化,感性明显弱化,转变为智性与感性的融合。后期现代派诗歌意象多源自于生活,在生活化的意境中发掘诗意,体悟人生。现代派后期诗歌意象审美取向的改变标志着现代诗歌又一次现代性意义的转换。
(三)40年代以七月派和九叶派为代表的诗歌意象艺术的阐释与解读
40年代诗歌的显著特征就是实现了现代主义与象征主义诗歌意象艺术在广度上的扩展与深度上的崛起。诗歌反映现实和表现人的存在价值是40年代诗歌意象的思想内涵。这一时期的现代诗歌的意象艺术获得了不断深化的内在品格,同时在意象的感性形态向智性形态的现代化变革,意象思维的现代生成上,全面推进了意象艺术的嬗变。七月派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样写道,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全诗运用了象征手法,森林象征祖国,暴风骤雨象征帝国豪强的侵略,一只嘶哑喉咙垂死的小鸟象征甘愿为祖国献身的爱国诗人自己。诗歌用大量的意象寄予诗人饱满的爱国情怀,对祖国前途的担忧和深沉的爱。七月诗派的艺术性在于把深蕴的社会现实精神通过象征艺术的意象来呈现,创作方法采用现实主义,但并非是对现实生活的重现,而通过了意象艺术化的处理表现出来。这一时期诗歌的风格凸显出深沉雄浑的特色。40年代除七月诗派,九月诗派是现代派诗歌的另外一脉,其意象充分体现出对人自身生存的现实关怀和个体价值的探索体验。九月诗派在意象的构建上延续七月诗派深入生活和现实,对以往取材于现实之外的意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主张贴近现实,这种主张非但没有将现实取材极端化,而是将生活现实与心灵的体验有机融合。九月诗将人生体验化作诗歌意象的智性化象征。意象是感性与理性的高度结晶。这样的观念和诗思形式创造出的意象质地凝练、充盈、丰厚,意象形态沉稳、内敛,从而使九叶诗派的意象因此同时具有感性强度和内在的理性深度。
参考文献
[1] 马新春.美国意象派诗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3.
[2] 王泽龙.西方意象诗学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J].文艺研究,2006(09):65-73.
[3] 王泽龙.论西方现代意象诗学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 集[C].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005:10.
[4] 王泽龙.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6):103-110.
[5] 王泽龙.论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06):116-124.
[6] 王泽龙.论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艺术[J].社会科学研究,2005(03):171-176.
[7] 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图景”[N].社会科学报,2008-07-03(005).
[8] 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略论[J].现代中国文学论丛,2007(00):96-112.
[9] 毛迅.主体化:异质诗学文化中的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6):108-114,186.
[10] 王泽龙.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古典诗歌意象艺术[J].人文杂志,1996(05):102-10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