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四军在近十年的艰苦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以信念坚定、理想远大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相忍为国、海纳百川的大局精神,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自律精神,以及审时度势、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为主要内涵的铁军精神,这与当前在大学生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养成团队协作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契合性,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对进一步优化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铁军精神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传统孝文化的‘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774);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ZDIXM035);盐城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传统孝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价值研究”(项目编号:SZA201700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地要求,是决定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历史环境有了新的变化,在他们身上不同程度的呈现出理念信念单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团队协作意识欠缺以及开拓创新精神不足的现象。而这些品质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所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现状,相应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进行优化改革就显得迫切而又重要。
铁军精神是新四军在北伐战争、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孕育和铸造出来的,在理想信念、拼搏精神、大局精神、自律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精神特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优化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铁军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信念坚定、理想远大的爱国精神
铁军精神的核心是信念坚定、理想远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铁军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要有铁一般坚定的信念,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追寻新四军的历史渊源,我们会发现,新四军虽然在名义上属于国民革命军,而实质上却是由共产党人创建并直接领导的革命军队。不管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还是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战绩。正如《新四军军歌》里唱的“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远大理想”。
(二)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
新四军的历史是艰苦奋斗的历史。“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这是《新四军军歌》对当时新四军所处斗争和生活环境的生动描述。新四军最初建军时只有10300余人,武器装备很差,主要活动地区是被敌人封锁的华中敌后,没有根据地,也没有政权。而在华中地区的日军、国民党政府和汪伪政权的驻军总数却达数十万人,武器装备也比新四军精良。陈毅就曾说过:“三年游击战争,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艰苦的战争。”[1]他在《赣南游击词》中更是形象地描述道:“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新四军就是在这样人少、装备落后、被封锁的恶劣环境里,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各自独立与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步步地走向胜利。
(三)相忍为国、海纳百川的大局精神
新四军从1937年10月12日成立,到1947年1月撤销番号,共存在9年多时间。在此期间,新四军始终以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发扬了相忍为国、海纳百川的大局精神。1937年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由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将士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抛弃前嫌,由反蒋变为联蒋,共同抗日。但是,在抗战期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却别有用心,仗着其得天独厚的执政地位,肆意下达命令,在新四军将士浴血抗战的时候,他们却私下里秘密调遣兵力,于1941年1月,在安徽省泾县茂林以东山区,对奉命北移的新四军部队进行大举围攻,残杀参加过抗日的将士,造成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新四军仍然相忍为国,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既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使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局面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自律精神
新四军的前身是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其是在“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的基础上,从黄埔军校抽调一批共产党员做骨干组建而成的正规化革命军队,而铁甲车队又是由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的部分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为骨干组成的[2]。所以,新四军最早就是有着严明纪律的正规化军队,拥有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扎实基础和传统。1937年新四军建立后,军队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全军上下官兵一视同仁。新四军还严守群众纪律,特别注重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不论情况多么艰难困苦,官兵宁愿自己多吃苦,也不侵占群众的利益;同时,新四军还颁发《关于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在官兵中开展拥政爱民教育活动。新四军这种严格遵守纪律、一心为民爱民的作风,引得了群众的人心,也成为了军队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和夺取政权的重要保障。
(五)审时度势、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新四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处于被封锁的华中敌后地区,与人数武器装备都明显优于我的日、伪军顽作战,斗争就更加复杂、更加尖锐。在这种情况下,新四军要想突出重围、取得胜利,就必须跳出常规、出奇制胜。所以,周恩来对新四军今后如何发展,提出了三个原则:“(1)哪个地方空虚,我们就向哪里发展;(2)哪个地方危险,我们就到那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区域;(3)哪个地方只有敌人伪军而友党友军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我们就向那里发展。这样可以减少磨擦,利于抗战。”[3]在作战方式上,新四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时就势,善于抓住时机,勇于打破常规,创造了一些新的作战形式和斗争方法。比如,在抗战初期,日军由于还没有遇到强烈的抵抗,他们警惕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新四军就采用伏击、夜袭等战法,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针对华中平原水网地区的地理环境,新四军创造性地开展游击战争,有效打击敌人,发展自己,也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大特色,新四军将领粟裕在战术上就大胆地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大我避、敌小我欺、敌疲我打、敌退我迫”的24字方针。
二、弘揚铁军精神,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
理想信念不仅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能量,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邓小平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 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 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4]新四军由弱到强,面对艰难困苦永不退缩,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始终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这是铁军精神的精髓,也是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论断。他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当前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时代背景,使理想信念教育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要遵循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规律和特点,突出他们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思想困惑和心理诉求,把组织需求与学生的个人需求结合起来,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引导;要把新四军的奋斗史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修课,用铁军精神感染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二)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是“90后”大学生自身现状的现实需求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四军革命时期的优良作风和制胜法宝。邓小平曾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5]当前,高校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他们出生和生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以独生子女为主,有着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富足的物质条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主要是学习的压力,进入大学后才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而很少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创业的艰难和生活的苦涩。同时,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各种思想观念交织碰撞的时代,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有害思想以及贪图享受、追求奢华等不良现象对大学生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在他们身上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前,运用铁军精神来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样的教育培养不是一时之需,也不是一时之计,而是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把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常态化、生活化,把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融入学习、生活、工作、创业之中,赋予艰苦奋斗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三)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心理学家Shapiro认为,“人类的最大恐惧之一就是恐惧失去控制,最强的驱动力之一就是在生活中拥有控制感”[6],这一论断揭示了自我管理对个人的重要意义。在我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历代仁人志士的人生追求目标,而“修身”在此过程中位列第一,可见自我修身管理的重要性。自我管理能力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是大学生人格发展中的一个基本能力,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保证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于一支军队来说,严明的纪律更是其生存和制胜的法宝。新四军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斗争环境里,始终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和群众纪律,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在处理与普通百姓的关系上,新四军严格自律,坚决执行一系列民族政策和纪律,树立铁军爱民形象,赢得了当地群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当前,用新四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自律精神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要以大学生自身为主体,从培养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教育大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遵纪守法,严明组织纪律性,提升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是大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只要生存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交往。同时,伴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当代社会,团队协作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当前的在校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数,他们从小生活在家人的呵护和宠爱之中,自我意识较强,为人处事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却缺乏与他们交流合作的意识,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阻碍了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所以,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和大学生的思想现状,高校要继承和弘扬新四军相忍为国、海纳百川的大局精神,引导他们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把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与个人的成长结合起来;要加强对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育和引导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善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五)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是适应时代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必然选择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国家和社会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作为国家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必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思想上具有创新的精神,才有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并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继承和发展新四军审时度势、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克服旧观念的束缚,树立开拓创新的新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实现目标综合化、内容系统化和结构完整化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培养学生善于打破常规、崇尚变革的个性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要改革优化思政类教育课程,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搭建科技类创新实践平台,挖掘大学生的智力和潜力,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征程中,铁军精神并未过时,铁军精神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荣传统, 继承和发扬铁军精神, 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是当代大学生成人和成才的必备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借鉴学习铁军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将其运用到教育实践之中,可以更新教育、优化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毅,肖华,等,著.回忆中央苏区[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580.
[2] 刘以顺:铁军和铁军精神的历史渊源[J].党史纵览,2007-17-15:38-41.
[3]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05.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6] Dean H.Shapiro.Jr.John A.Astin.Control Therapy: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psychotherapy,health, and headling.John Wiley Sons,Inc.1998:9-14,18-3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