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操控理论视角下英语散文主位推进模式的汉译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4832
崔琬琪

  摘 要: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是一次由重语言形式向文化转向的一个重大变化。英汉语言属于不同的语族,在各自的语言结构上具有很大的差异,英语属于重主语的语言,汉语属于重主题的语言,两种语言在散文语篇的推进模式上具有重大差异。因此,这一理论可为我们在英语散文汉译过程中处理两种语言的主位推进方式上提供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操控理论散文 主位推进 汉译

  一、引言

  语言的种类纷繁复杂,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障碍。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之间的纽带,大大地方便和促进了各个国家、地区以及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和沟通。因此,对于翻译的研究始终是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在翻译界,学术成果百花齐放,呈现各种翻译理论,如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皮特·纽马克的语义交际理论、法国的释义理论或达意理论等。这些翻译理论注重语言形式或文本形式的研究,对人们的翻译工作起到了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而20世纪70年代,以比利时学者安德里·勒菲弗尔为代表的翻译学者转而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提出了著名的操控理论。操控理论是一种翻译研究方法的转向,把翻译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論

  勒菲弗尔指出,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转换,而更多的是两套文化系统的相遇与冲击。由于英汉语言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分属于不同的语族,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语体风格、语篇表达等方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范式。作为传情达意的翻译工作者必须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做出适当的表达。操控理论实际上就是对原作的改写,强调翻译的过程受到意识形态观、诗学观和赞助人三个因素的操控。根据勒菲弗尔的观点,译者总是或服务于某个意识形态,或反对某个意识形态,即始终受到某种意识形态的左右或操控。这里的意识形态指的是译者潜在的对某种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其观点和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译者的表达。勒菲弗尔认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核心的作用。操控理论的诗学观包含两部分,一是文学技巧、体裁、主题等的综合体,二是文学在社会整个体系里起到的作用。译者为了使读者对自己的翻译文本感兴趣,往往会考虑采用读者能够接受的文学体裁翻译文本。而赞助人指的是能够影响翻译表达的个人或群体,包括某个出版商、社会阶层或大众传媒等。由于赞助人决定文学译著的翻译能否发表或出版,译者势必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这一因素,从而在文学翻译的改写模式、文字表述等方面受到其影响。

  三、主位推进模式

  “主述位”概念最早是由布拉格学派的马塞修斯提出,主位就是话语的出发点,是已知的信息,而述位则是围绕主位要阐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话语的新信息。著名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主位化”这一概念,将这一方面的研究从句子层面上升为语篇层面。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将已知信息放在主位的位置上,而将要阐述的信息放在述位的位置上,述位围绕话语展开语义,从而提供话语的主要的核心内容。因此,分析主述位结构能够帮助读者理解语篇的信息结构以及了解作者是如何组织语篇的,从而更好地帮助读者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在某一个文本中,我们会发现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之间存在着某种诸如上下文的衔接或连贯的关系,或者主位和述位之间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例如上一句的主位是下一句的述位,抑或两个句子之间具有相同的主位或述位。这样就导致了语篇的主位推进,而随着这样的语篇推进,该语篇表达了完整的意义,即整篇文本的意义的表达。

  四、英语散文主位推进模式的汉译分析

  (一)英汉语篇推进模式的差异

  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英汉书面语言在创始之初大多数都为象形文字,英语的书写文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的楔形文字。然而,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英语已经转化为字母文字,已经看不出它的象形特征。而受到公元前五世纪到三世纪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以及盛行于欧洲16、17世纪的理性主义的影响,英语在表达方式上重逻辑形式,即已成为较典型的形合语言,在语篇的衔接上注重关联词的使用。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总体上偏理性。汉语是典型的象形文字,虽历经几千年的洗礼,仍然保留其原有的特征。中国人受到儒、道、佛的影响,总体上偏感性、悟性。在文字表达上,轻形式、重意义,即汉语中关联词相对来说用得较少,因此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英语篇章突出主语,重形式;而汉语突出主题或话题,无主句较多,也就是说主语经常被省略,除此之外汉语在表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的流水句、松散句或紧缩句等等。英语的篇章注重形式,特别是散文文体的段落有主题句,段落中其他表述围绕主题句呈线性层层递进,还有总结句,对全段加以总结。也就是说英语的篇章逻辑结构呈显形状太。段落如此,篇章亦如此。而汉语的段落经常在形式上没有明显的主题句,对于一个主题的表达通常也是呈螺旋式的递进过程,即形式上较为松散,但形散而神不散。汉语的篇章逻辑关系成隐性状态。因此,对于一个成熟的译者来说,深刻了解英汉语篇的推进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二)操控理论视域下的英语散文汉译分析

  英语散文重形式和逻辑结构,是一种讲究逻辑严谨而且结构上比较完整的语篇形式,句子突出主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除了省略句、祈使句,每个句子都要有主语。段落中有开启句即主题句,论述层层深入,层层递进,还要有总结句,放收有章法可循。整个篇章也是如此,有主题段,主题段之后的其他段落围绕主题段中的主题撰写,篇章的最后一段往往是对全文的总结。而汉语散文为螺旋式的推进模式,是一种主题显著的语言,与英语的推进模式具有很大的不同,汉语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结构、形式多样。⑤

  基于英汉语散文的差异,在汉译的过程中就要正确处理语言形式,采取正确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为我们进行散文的互译找到了解决办法,它的意识形态观、诗学观和赞助人等三个要素在英语散文的推进主位推进模式的汉语转换上可以起到指导作用。endprint

  在句子层面上,英语句子语法严密,重形合,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通常有显性的关联词语如“and”“but”“however”等连接。汉语的句子之间显性上似乎为并列关系,不分主次,而是通过意义表达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功能词用的较少。因此,汉语为意合语言,即重意义,轻形式。受操控理论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的影响,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方法,减词法是常用的翻译方法,除此之外经常采用汉语中特有的流水句、紧缩句以及松散句等诗学表达形式。

  例1:It is a melancholy object to those who walk through this great town or travel in the country, when they see the streets, the roads, and cabin doors, crowded with beggers of the female sex, followed by three, four, or six children, all in rags and importuning every passenger for an alms.

  译文:你若到都柏林城或乡下走一走, 便会看见大街上、公路旁、车船上都挤满了女乞丐。他们身后跟着三四个甚或五六个孩子,个个衣衫褴褛,苦苦哀求行人给予施舍,这景象真是惨不忍睹。⑥

  这是英國18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和政论家斯威夫特所撰写的《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第一句。根据英汉句子不同的主位推进模式,我们应采取适当的汉语语篇的推进模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语是一种树形或线性语言,重视主语,且直截了当地讲明这“凄惨”的景象,意义表达层层推进;汉语则为竹节式语言,是一系列的流水句、松散句、紧缩句,重视主题而非主语。此外,汉语在语篇推进上注重时间上的先后律、空间上的大小律、事理上的因果律以及心理上的重轻律。

  例2:Before joining her husband in England, Mrs. Smith made an expedition into America, leaving her little children upon the Continent, under the care of her French maid.

  译文:史密斯夫人把自己的小孩子留在欧洲大陆交给法国女佣照料,自己到美国做了一番考察,然后去英国见她的丈夫。

  此句译文的时间先后顺序的调整是根据汉语在时间上通常遵循先后发生的顺序进行描写,因此要对全句史密斯夫人的动作先后顺序进行重新安排顺序,这样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⑦276-277

  例3:Arable lands are few and limited; with but slight exceptions the prospect is a broad rich mass of grass and trees, mantling minor hills and dales within the major. Such is the Vale of Blackmoor.(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译文: 可耕种的土地不多,面积有限,整个景色,除了很小的例外,是大山抱着小山,大谷套着小谷,在小山小谷上覆盖着一片连绵不断、茂密的草和树。布雷谷就是这种样子。(德伯家的苔丝)⑦279-280

  在翻译这句时,要考虑汉语语句大小律的问题,这样才能体现汉语语句的推进模式,即对原文根据译入语的特征要重新改写。

  在段落层面上,英语散文凸显主题句,句与句之间注重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即采用一定的连接词或关联词使逻辑关系紧密。而汉语散文段落形式松散,逻辑关系隐性,显性的衔接手段即关联词用得较少。

  例4:I acceped the offer, and immediately found that they had been talking in terms of gardening, and that the kings and generals they had mentioned were only so many tulips, to which the garderners, according to their usual custom, had given such high titles and appelations of honour.

  译文:我接受了他的邀请,同时立刻幡然醒悟,原来他们一直在谈的完全是园艺方面的事情。他们所说的国王和元帅只是这些郁金香罢了。这些园艺师按照习惯给那些花配上了这么高的头衔和荣誉。⑧

  例4来源于英国文学评论家艾迪生所撰写的《郁金香》的一个段落,从上例中我们可见英语散文凸显主语,各个部分之间有关联词语连接,句与句有很强的衔接手段。而汉译文本却形式松散,即关联词语用的较少,逻辑关系隐含文字之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和汉语散文在语篇推进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异,英语是主语显著性语言,在篇章结构推进上是线性语言,段落中大多由主题句、论述句和总结句组成;英语是形合语言,重语言形式的连接,因此句子中重视使用关联词或连词,句与句之间也重视使用连词或关联词语,逻辑关系紧密,层层递进。而汉语散文往往重视意义的表达,汉语是主题显著性语言,重视话题,在篇章结构上是螺旋式语言,段落中大多无主题句;汉语是意合语言,重语言意义的表达,句子中大多无关联词语,句与句之间也大多无关联词语的连接,段落的形式上也不像英语那样字面逻辑关系那么紧密,但形散而神不散。根据操控理论,在将英语散文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在句子的语篇层面上以及段落的语篇推进上要重视两种语篇推进模式的差异,在将英语散文译成汉语的过程中,要根据译入语的语篇推进模式对源语言进行“改写”,也就是进行操控,在汉译的过程中,要遵守译入语的语序特征,即汉语表达的时间上先后、空间上的大小、事理上的因果以及心理上的重轻等规律或特征。

  注释

  ① 许泓婷.从勒菲弗尔的操控论看《圣经》汉译本的翻译[J].文化研究H黑龙江史志,H2010(19):120.

  ② http://wenda.so.com/q/1381475407068379.

  ③ 邓江雪.勒菲弗尔译学思想研究[J].黑河学刊,2012(5):42.

  ④ http://www.docin.com/p-1054810633.html

  ⑤ 刘姝.汉英散文语篇对比分析及英译策略[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2):80.

  ⑥ 李华田.名篇名段集[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6:7-8,

  ⑦ 潘文国.汉英语言对比概论[M].商务印书馆,2010,12.

  ⑧ 李华田.名篇名段集[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6:70-71.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