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日本的“宽松教育”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4895
张群

  摘 要:日本的“宽松教育”是从1980年度(狭义指2002年度以后)到2010年初期实行的,以实现“宽松学校”为目标的教育。本文在论述“宽松教育”的实施背景、结果以及社会评价、解决对策的基础上,探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宽松教育” 实施背景 内容 结果

  一、“宽松教育”的实施背景

  日本的“宽松教育”是从1980年度(狭义指2002年度以后)到2010年初期实行的学校教育被称之为“填鸭式教育”, 学习量过度增加,重视背诵知识,缺乏提问题和创造力。很多人质疑这种学习方法在考完试之后就忘了。鉴于此背景下,日本开始了以实现“宽松学校”为目标的教育。

  1970年代之前寻求将重点放在锻炼思考能力的重视经验型、重视过程型的教育方针。

  同时,由于过热的“应试竞争”,学校教育也开始重视学力偏差值。1992年日本禁止在公立中学实行按照偏差值进行升学指导,1993年禁止在所有中学内实施各个专业机构的应试考试。一些过度让学生参与竞争,过度剥夺孩子自由的学校,导致学生压力加大甚至走上歧途,受到社会的强烈抨击,他们认为 “孩子让学校束缚着”“孩子也需要自由”等等。

  2002年度实施的教学大纲,重视向培养“生存能力”转移,设置“综合性学习时间”,要求通过各个学科来增加“调查学习”等思考力的学习内容。教材中加入了实验、观察、调查、研究、发表、讨论等内容,试图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达到向发散型学习的转换。

  二、“宽松教育”的具体内容

  日本的“宽松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1980年开始的教学大纲修订,实行了精选教育内容和削减标准课时数。这个修订版的最大特色就是,对各学科的指导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精选,大胆缩减了上课时间。具体说,课时数小学共缩减了210小时,中学缩减了385小时。

  其次,1992年9月开始在公立学校实行第二个周六为休息日,1995年度开始第四个周六也改为休息日,2002年度开始每个周六都休息,也就是完全实行学校每周上五天学的制度。这一制度由学校教育法实行规则来规定,所以原则上公立学校周六都休息。但是私立学校由学校自己决定,因此有完全实行每周上五天课的学校,也有按照1991年前的制度继续每周上六天课的学校。

  最后,1998年教学大纲修订时设置了“综合学习时间”。实际上有的学校有意义地使用了综合性学习时间,也有不少学校用来补充课时不足的科目,提高一些评价标准明确的科目的学习水平。

  三、“宽松教育”的结果

  日本各中小学于2002年度正式采用新的教学大纲,正式开始了所谓的“宽松教育”,在此背景下,日本的中小学学生学业水平发生了变化。

  首先,2004年12月发表的“OECD学生学习水平调查(PISA)2003”的结果显示,日本学生的读解能力由第8下降到第14,数学能力从第1下降到了第6,科学方面的能力保持第2名。

  其次,2007年12月发表的“OECD学生学习水平调查(PISA)2006”结果显示,日本学生的读解能力由第14下降到第15,数学能力从第6下降到第10,科学方面的能力从第2下降到第6,所有项目的能力位次都在下降。

  但是,在之后2010年12月发表的“OECD学生学习水平调查(PISA)2009”的结果显示,读解能力从第15上升到第8,数学能力从第10上升到第9,科学方面的能力从第6上升到第5,所有项目的位次都有所提升。同时,与之前的PISA2003和PISA2006相比,同一问题的正确率为:读解能力从58.4%提高到61.7%,数学能力从51.9%提高到54.4%,科学方面的能力從59.5%提高到61.8%。

  所以,从“OECD学生学习水平调查(PISA)”的结果来看,可以看到学生学业水平下降的例子,同时也有显示学生学业水平上升的例子。

  四、“宽松教育”的社会评价

  日本元文部省官员寺脇研,2000年作为当时的文部省的代言人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对“宽松教育”的支持并进行了说明,试图竭尽全力去消除社会对“宽松教育”的误会——就是关于“量”和“质”的问题。2002年导入的教学大纲,为了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设置了“综合学习时间”,提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同时尽可能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不同的学习指导,为打破规格化一边倒教育开辟了途径。最初着手的是进行正规的“质”的改革,但是社会上却在不断议论减少了学习“量”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证据的报道日本学力下降的舆论占了上风,那些“将宽松教育误解为松懈教育”的解释渗透到了社会上。即便在这种状况下,“综合学习时间”开始慢慢固定下来,按照不同学生水平分别进行辅导的范围也在扩大。教育的成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的,但是在2012年日本高一学生(2003年进入小学的学生)参加的PISA水平测试中,应用能力、交流能力等所谓的“21世纪型学力水平”取得了世界最高水平。

  日本作家三浦朱门,任教育课程审议会会长,也是大幅削减了学习内容的“宽松教育”的教学大纲汇报的最高负责人,他在2000年7月对记者齐藤贵男说,“宽松教育”是来自新自由思想的构想,是为了在很多平凡的人中找出其中必然存在的为数不多的尖子学生并让其得以发展提高的“选民教育”。

  不仅那些批判偏重知识的“填鸭式教育”的教师和家长,经济同友会、日本经团连、经济产业研究所、社会经济生产性本部等经济界,以及青少年问题审议会、日本劳动组合总连合会都赞成“宽松教育”并给予了建议。另外,以学者、律师等知识人士为首的民间人士参加的“21世纪日本构想”座谈会上也表明支持“宽松教育”。

  当然,社会上也有一些批判的声音。比如:能上得起私塾的学生和上不起私塾的学生、买得起参考书和买不起参考书的学生、按照熟练程度分的学力靠前的学生和学力靠后的学生,是否会差距越来越大?重视尊重个性,是否会对人格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等等。endprint

  五、“宽松教育”的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的“宽松教育”可以说以失败而告终。日本开始实行所谓的“脱离宽松教育”,由之前“宽松教育”时期的缩减学习量突然变为增加学习量,按照文部科学省2011年度修订的教学大纲实施教育。

  媒体称新教学大纲要领为“脱离宽松教育”,而文部科学省的意向是实施既不宽松也不填鸭的教育。新的教学大纲要领目的在于培养兼具了“确切的学力”“丰富的人性”“健康、体力”等“生存能力”,在学习方面培养学生:(1)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2)活用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思考、判断及表达的能力;(3)学生专心学习的热情。

  日本的贝乐思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在2011年第1学期,以全国公立小学的校长及教师为对象进行了調查。

  结果发现,“国语有40%,算数有不到30%的教师的课程进度跟不上”。

  对于学生的变化,回答“学生可以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充分的说明”“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的人数增加了。同时,回答“疲倦的学生”或者“跟不上的学生”的人数也在增加,有40%的教师感觉“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在拉大”。

  另外,90%以上的教师因为“没有充足的研究教材、准备教材的时间”而烦恼,由70%以上的老师因为“保持学习水平较低的孩子的学习热情很困难”“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而烦恼。

  2011年以小学4年级和中学2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的国际数学、理科教育动向调查结果发现,小学4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有所改善,文部科学省“脱离宽松教育”初现成果。但是法政大学左卷健男教授指出:“处于新教学大纲的过渡期,这个判断还为其过早,不看下次的结果还不能妄下结论。”

  “脱离宽松教育”是为了解决“宽松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如果不能更好地应对,有可能跟不上的孩子会越来越多。也有人认为,即使再回到以前那种死记硬背或者增加学习时间的方法,也无法解决日本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应试产业也提出,学习内容增加了、学习内容变难了这样的问题,这是以前“宽松教育”时期所没有的反应。另外,在“宽松教育”时期因为对公立学校不信任而引起的私立中学应试热潮,也因为公立学校实施“脱离宽松教育”,以及2008年的雷曼危机后的经济不景气、加之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也平息下来了。

  本论文通过对日本宽松教育的实施背景、实施内容及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日本各界对“宽松教育”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在实施“宽松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可以说中国的素质教育与日本的“宽松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宽松教育”的失败为中国提供很多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彦俊,胡振京.日本“宽松教育”的述介[J].外国教育研究,2008(7).

  [2] 华丹.新自由主义的质疑:从“宽松教育”到“扎实的学力”[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0).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