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艺术类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和独特的训练方式,长久以来都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个性鲜明,独立自主,活泼开朗,不拘小节。这些特点给高职院校辅导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鉴于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数量的增多,辅导员在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管理队伍的骨干,对指导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在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的工作情况,针对学校制度创设、教育感情投入、自立管束、危机处理等方面对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实践进行了探索,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 艺术类学生 辅导员 教育管理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一、引言
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比较繁杂,工作量相对较大。辅导员同时作为教师以及管理人员,责任重大,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王野夫, 2001)。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教育管理能力建设。通过此研究,以期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所裨益,旨在帮助高校创建更高效更稳健的管理团队,秉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树立创新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新型教管模式,从而实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上质的飞跃以应对新问题新挑战,促进高校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二、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一)思想政治维度
1.思维灵活,但少讲政治
鉴于艺术类专业的独特性,其学生往往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具有独特的个性。学院在培养的同时也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这两种因素促成了艺术类学生对新生事物和新观念更加敏感也更加包容。但很多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缺乏足够的政治意识对待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入党的意义。这一现象集中表现了艺术类学生政治性欠缺的特点,少讲政治甚至不讲政治。
2.特立独行,缺乏集体性认识
艺术生对于自身过分关注,在宽于待人方面欠缺,这就导致班级在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集体凝聚力方面薄弱,小团体纵横,团队和大局意识淡薄,通常会导致班级涣散,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二)行为维度
1.特立独行,各行其是
由于其专业培养的特殊性,许多艺术类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时间较早,参加专业赛事的经历也较为丰富,所以他们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自理能力。独立参加考试的经历帮助他们聚积较为丰富的社会处事经验和能力,也塑造了他们较为优秀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正是由于其特殊性,他们也同样培养一种自视甚高的优越感,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会显得特立独行,格格不入,缺乏团队合作意识。长期以往发展下去,他们在进入社会后的职业发展和社交活动会受到制约。
2.缺乏自律和组织性纪律性
艺术类学生在专业培养上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与普通学生有很大不同,重视自我意识的开发,对文化课学习缺乏热情,参与集体活动积极性不高,没有大局意识;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互动中同样会产生隔阂,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
(三)心理维度
1.感情充沛,情绪不稳
艺术类学生感情充沛,喜怒形于色,对问题尤其是冲突的考量欠缺大局观,容易意气用事,缺乏理智。这些心理维度造成他们在关键问题的反应上情绪不稳定,容易大喜大悲,个性与心理素质薄弱得脱节,这些不稳定因素会制约艺术类学生处理挫折的能力,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不稳定消极情绪,进而造成心态失衡,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2.容易叛逆,容易受挫
艺术类学生容易叛逆是因为其在专业发展上一系列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对学生事务管理产生反感情绪,不服从辅导员管理,不遵守学校相关学生管理规定,逆反心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严格的管理只会加重他们的对立情绪,严重的会导致心理扭曲,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通过研究调查,学生管理的主客体,即辅导员和学生,他们一致认为学院相关的规约缺乏人性化和全面性,尤其是在督促学生进行艺术实践以及文化学习方面需要改进,以使其更加合理更加有效。重点需要指出的是学院的相关制度没有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的差异性,规章制度过于死板刚性,给予管理者过高的权力,从而使其凌驾于学生利益之上。学生管理方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堵截和压制问题的产生,但其作用事倍功半,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未能体现规章制度应起的作用(符娟,罗钧梅,马毅, 2012)。因此在制度管理中没有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管理。
(二)情感投资不足
大部分学生认为辅导员能与他们和谐相处,但是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辅导员不够关心他们,甚至认为辅导员比较冷漠。整体上来说,两者关系较为和谐融洽。辅导员和学生关系的处理是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心,决定着辅导员能否将感情教育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对学生的情感需求有所反馈(刘娟等, 2006)。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反馈辅导员在需求认同方面能力或者态度欠缺,这时需要调整工作方式,采用与学生个别谈心,促进辅导员管理策略的完善(林樟杰, 2007)。然而,辅导员由于其工作强度大忽略了这一项工作,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疏导,长期以往势必会引发心理疾病。
(三)缺乏有效危机管理能力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减轻危机发生后所造成的危害,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或者为了某种目的,在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让危机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已经发生的危机采取的管理行为(朱德武, 2002)。尽管部分高校重视学生危机教育并且投入大量资源,但是很多学生坚持学院在此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学生对学院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认知度较低,学校并没有做到很好的宣傳。再者,调查发现辅导员及学生自身应急处理能力较弱。艺术类院校在针对目前的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加强对学生危机教育,并组织实战演习,并取得一些良好的效果,但这是一部分的效果,后续工作仍需继续。endprint
四、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辅导员管理对策
(一)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高校制定规章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优化管理,并辅之以导向约束作用。因为,制度建设尤其要完善和完备。艺术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差异性对艺术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既要兼顾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也要保证对学生主体的人文关怀 (李正军, 2002)。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在制定学生管理相关制度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深切关怀,彰显学校办学宗旨。其次,制度建设做到艺术类学生广泛参与,献言献策,结合传统管理经验,创新管理方法、做到深度符合艺术生的心理以及智力发展需要、做到科学化和民主化。再者,制度建设具体细化到切实可行、符合实际,让学生管理更加精细化,有章可循。
(二)提高辅导员的学生管理水平
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是辅导员的首要任务,这样就对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出更高挑战。鉴于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辅导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学院要求辅导员加强自身修养,完善管理理论学习,加强各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的交融和吸收,做到有的放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院的建设(伍叶琴, 2005)。与此同时,要求辅导员督促学生加强专业学习,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端正学生态度,提高学院的学风,努力为将学院打造成安徽省特色的艺术院校添砖加瓦。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同样体现在其鼓励學生夯实综合素质的能力,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其次,学院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反馈机制,全方位地督促辅导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调研、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采纳学生对学院规章制度以及辅导员管理实践及能力的评价,以促进辅导员在执行规章制度方面与实际充分结合。
(三)尝试自主管理
学院在学生管理方面借鉴近现代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崔克勇,张立常,姚贵库,张培玉, 2002)。学院在推行这项管理措施时注重遵循学生自觉自愿的原则,将此套方向推广于各系。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其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学院各团体如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及各种社团的力量,以这些组织为排头兵,分散管理权力,赋权于他们,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靳敏, 2005)。同时,学院加强对实践活动的安排,给学生自主管理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平台。这些实践活动包括一些与艺术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说演出、晚会、汇报,还包括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这些平台的搭建将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热情,促进学生与辅导员工作的有序衔接。
五、结语
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必不可少的差异群体,艺术类学生由于其专业特性以及创造性,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一个挑战。艺术类学生在各方面有不同于其他学生的鲜明特点决定了辅导员管理的难度和高度。通过调查发现,广大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缺乏有效策略,问题颇多,比如说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合理的定位,没有将学生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对接,不能与时俱进创新学生管理策略等等。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针对学校制度创设、教育感情投入、自立管束、危机处理等方面对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实践进行了探索,整体提高了全院辅导员的管理水平,通过此研究,以期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所裨益,进而促进学校管理水平,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以及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符娟,罗钧梅,马毅.艺术院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功能[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1).
[2] 李正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论[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3] 靳敏.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思考与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3).
[4] 林樟杰.高等学校管理新认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 刘娟,等.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1).
[6] 崔克勇,张立常,姚贵库,张培玉.新世纪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及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1).
[7] 王野夫.新形式下高校学生工作者角色的分析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
[8] 伍叶琴.组织管理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10] 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