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既一贯以之又深刻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梳理习近平基于调查研究的实事求是哲学理念、立足中国现实的创新实践哲学理念、饱含文化底蕴的价值哲学理念的哲学战略境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充分体现习近平哲学思想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 治国理政 哲学思想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基于马克思哲学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糅合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指导。
一、习近平哲学思想的战略境界
(一)基于调查研究的实事求是哲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大事皆成于实”。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国家政策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实事求是不仅是对过去的实践实事求是,更是对现在和未来发展实践的实事求是。
秦继茂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工作重心。①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民心,严查四风整肃党纪,及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一系列执政措施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姚桓认为,此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调整,一方面社会发展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也是前所未有的。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现实情况及时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理念,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插上坚实的翅膀。②
(二)立足中国现实的创新实践哲学理念
恩格斯曾经预言:“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运用到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愿景就会立即出现在我们面前。”③立足于现实的创新实践,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郝立新认为,进一步发挥历史唯物主义论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必将是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获得检验。④在长期理论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人类发展规律、尊重共产党执政规律,不断推动中国革命、中国经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了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解决中国问题打开了新思路。
(三)饱含文化底蕴的文化价值哲学理念
文化实力是未来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构成部分。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价值构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习近平治国理政哲学思想中也饱含了文化价值哲学。对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的回答,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中人本主义情怀,对贫困人民的悉心关切体现了民本思想。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顽疾,提出精准扶贫的规划措施,吹响了消灭贫困的冲锋号。强调认识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关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强调公务员队伍建设,铁腕反腐。尤其重视社会教育公平、居民基本医疗、居民基本养老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事情,无一不体现总书记的人本哲学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于社会主义实践中,又对社会主义实践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根基的文化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以当代发展实践为基础,对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要避免复古主义。
二、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实体现
(一)注重顶层设计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挑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环境不容乐观,部分国家还没有能从这次经济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来,甚至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社会问题。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寄希望于通过制定新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济规则把经济危机的苦果转嫁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霸权主义,不仅严重干扰了世界原有的秩序,我国经济形势风云变换。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今后经济发展会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主要包括: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发展转为中低速发展;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增长结构由增产扩能到去库存和做优产业并举。⑤140-156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立足整体,制定合理合适的顶层设计,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⑤127-130
(二)注重意识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在扩大物质基础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社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指导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深化政治、经济改革的总动员下,把握好意识对物质的作用,把握好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把握好意识形态的主体方向,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⑤284
坊间流传“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引领新常态,为民造新福”,生动地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致脉络,通过理论思维的指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引下,着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紧扣三大战略布局,深入学习四个全面指导思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六个必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注重运用矛盾论和质、量规定性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处于矛盾运动之中,要求我们把握好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把握好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国家治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处于世界发展中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分析好主次矛盾,运用好矛盾论,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胆子大和步子稳的关系、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等。endprint
坚持重点论,集中精神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重点突破,突出问题集中解决的方法,及时处理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每一个公民。如,“精准扶贫”计划,创新扶贫理念,运用好扶贫内生外生动力的思想,因地制宜,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和外生的动力,使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没有人掉队。⑤219-221强抓精准扶贫思想,落实“真扶贫、扶真贫”的理念,通过细致的筛选和分析,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引导,通过定点筛选、靶向治疗,从而根治贫困。集中体现了坚持重点论的哲学思想。
注重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事物变化只有在相应的維度中才保持基本稳定。事物的稳定性在于有没有超过它的“度”。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底线思维在政策制定中的运用,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绝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⑥根本性问题就是我们国家走什么样的路,举什么样的旗帜。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注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人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社会的发展也必然地通过人民来实现。马克思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使群众队伍的扩大。”⑦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得到改保障。”⑧要求共产党人要与人民群众一起埋头苦干,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解决,要求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其首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最大公约数,汇聚最大正能量。
三、结语
“治大国如烹小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为保证“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了思想支撑,为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提供了思想保证。
注释
① 秦继茂.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意蕴[J].学习与实践,2015(9):5.
② 姚桓.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时代特征和哲学意蕴[J].前线,2016(3):6.
③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卷[M].人民出版
社,1995.
④ 郝立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典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N].人民日报,2016-3-30:(007).
⑤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40-156.
⑥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11:(001).
⑦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75:104.
⑧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28.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 秦继茂.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意蕴[J].学习与实践,2015(9):5.
[6] 莫纪宏.建设“法治中国”的辩证方法论——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N].北京日报,2014-4-21(017).
[7] 王立民.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J].中国经济周刊,2016(Z1).
[8] 姚桓.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时代特征和哲学意蕴[J].前线,2016(3):6.
[9]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建人民出版社,海峡出版社,2014.
[10] 郝立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典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N].人民日报,2016-3-30:(007).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