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语英译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4369
包天虹

  摘 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而翻译是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手段,为了各国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必须要正确处理在翻译过程中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由于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译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缺失和文化冲突的现象。①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同时考虑语言的语义和文化含义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翻译特性 汉语文化词 英译

  一、引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成为整个世界的主流趋势,中国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友好关系,如何将汉语更准确地传播给世界是许多学者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翻译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翻译并不是完全的语言活动,勒弗维尔指出:“翻译并非在两张语言的真空进行,而是在两种文学传统的语境下进行的。译者作用于特定时间的特定文化之中。他们对自己和自己文化的理解,是影响他们翻译方法的诸多因素之一。”②本文将从翻译的五大特性,即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浅析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过程,从而更好更准确地向全世界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

  二、翻译之特性

  (一)翻译的社会性

  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转换的过程,其中社会因素就对翻译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这一趋势的发展,社会性的交流变得更为频繁,克服交流障碍显得尤为重要。翻译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不断发展,因而具有社会属性。

  (二)翻译的文化性

  王克非在《翻译文化史论》中指出“文化既是人类创造的价值,又具有民族、地域、时代的特征,因此不同文化需要沟通。这种沟通离不开翻译,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可见,文化及其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翻译活动离不开文化。”③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传统习俗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这样不仅译者能够将原文生动地描写给读者,对原文做出如实的表达,更能够使读者感受到译作的文化感染力。

  (三)翻译的符号转换性

  符号在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符号不仅是人类交流信息和表达自我的交流手段和工具,而且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④把翻译活动严格地局限于语言活动的认识是片面的,但是翻译活动的具体转换是以符号的转换为手段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语境进行语码转换。

  (四)翻译的创造性

  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和复制,而是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增添、删除和重组再创造的过程。

  (五)翻译的历史性

  无论是译文还是译者都处于历史的长河中,因而译者在对译文进行整体把握和具体分析时一定不能不追溯历史。张今指出:翻译时“如果不能和文本作者的历史性联系起来,文本就难以理解和解释,如果不和解释者本人的历史性联系起来,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也就失去了意义和目的”⑤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历史性是不可忽略的。

  三、汉语文化负载词语英译

  (一)社会性

  翻译具有社会性。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语言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社会赋予这些语言关系系统意义。⑥社会文化根源的社会性和历史动态性构成翻译标准的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文化和心理、社会接受程度、精神需求等都会有所不同的,这些都构成了翻译的社会性⑦。

  例:在汉语中,“狗”通常被人们赋予了不好的意象,和“狗”相关的搭配大部分都富有贬义的感情色彩,比如“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鸡飞狗跳”等等。而在英语的表达中“dog”通常被赋予了褒义的感情色彩,如“Every dog has its day.”被译成“凡人皆有得意日。”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的人对于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意象,因而,在进行翻译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社会的差异性。

  (二)文化性

  翻译与文化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翻译的过程中不可以忽略文化因素,翻译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不同文化的发展又为翻译增添了色彩。让不同文化背景下顺利的进行交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源语和目标语的受众达到思想上的一致。

  例:对于颜色— 红色这一意象,中国人也会和其他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中国人心中,“红色”有“吉祥,喜庆”的感情色彩,而在西方人眼中“红色”是“血腥、暴力”的象征,因而在对《红楼梦》进行翻译的时候,西方人通常会避免用“red”这个词。

  (三)符号转换性

  符号转换性是是指一种语言作为源语言进入大脑中,首先在大脑中被解码,最后再生成目的语的过程。不同符号的转换分为两种,其中一种转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直译,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字一句的翻译,尽量做到每一个字和每一个的一一对应。

  例:当我们翻译“Rome wasnt built in one day.”这句谚语时,它的字面意思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需要和中国的表达相结合,翻译成“伟业非一日之功”。

  另一种转换不是直接对应的,通常我们成为“意译”。译者需要根据相对应的语境,寻找合适的表达既要做到符合目的语的表达,又要做到不扭曲源语言的表达意图。

  例:He has two stomachs to eat and one to work.表面意思是“他有两个肚子去吃东西,只有一个去工作”。可能通过联想,我们大概能够猜测出这句谚语的意思,但是这和我们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大相径庭,应该翻译成“好吃懒做”比较妥帖。

  (四)创造性

  翻译的文本有许多种,包括文学作品的翻译,公文类翻译等等。其中在文学作品中,翻译的创造性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文学作品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用不同的语言把原作的情景再现给读者。好的译作不仅可以使读者体会到原作的思想内容,更能使读者理解其中包含的意境,获得美的享受。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可能超过创作。

  例如李白的《长干行》历年来被中外学者翻译,其中庞德的译作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其影响力不低于原作。

  (五)历史性

  翻译的历史性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同一篇著作会出现不同的翻译版本,体现出时代性。翻译具有历史意义,透过翻译作品可以看出历史特点,相应地,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翻译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翻译不是静止的,是动态发展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历史前进的产物,因而具有历史性。只有当我们将文学作品和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结合来看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例如,在英文中有个表达叫做“The Sword of Damocles”,字面意为“达摩克里斯之剑”。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个表达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其为何以,这是古希腊的传说,迪奥尼修斯国王请他的朋友达摩克里斯赴宴,命其坐在用一根马鬃挂的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之下,由此产生的典故。比喻的是“时刻存在的危险”,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临绝地而不衰”。

  四、结语

  随着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逐渐变强,如何将中国文化更好更准确地传播出去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在翻译时要时刻牢记翻译的五个特性,即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

  参考文献

  [1] 顾毅,杨春香.《庄子》内篇中文化因素翻译探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6).

  [2] 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 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 吕红周,单红.从翻译的重新定位谈翻译符号学[J].外语学刊,2016.

  [5] 张今.文学翻译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7.

  [6]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 张奇.翻译特性视域下英语文学作品汉译探析[J].英语广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