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目的论视角看法国电影片名翻译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3073
董赛金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学家汉斯·费米尔提出翻译目的论,认为译本取决于翻译的目的。翻译目的不同,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电影目前已成为大眾文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影视片名的翻译具有其特殊性,既要简短明晰,又要具有创新性,能够吸引观众,激发其观影欲望,从而提高票房,实现商业目的。基于此目的,片名翻译应被视为广告翻译,而非普通文本的翻译。笔者将以法国多部电影为例,试图归纳出目的论指导下片名翻译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 法国影片 片名翻译

  一、翻译目的论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兴起。凯瑟琳娜·莱斯首次将功能概念引入到翻译范畴。她认为,译文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交际功能等方面要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译本的功能特征。随后,汉斯·费米尔(Vermeer)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他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该行为应考虑到译文受众的理解和需求,遵循目的原则。即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必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前者指译文内部必须连贯,在译文受众看来是可连贯的,后者指译文和原文之间要有连贯性。以上即是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由此,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翻译译文预期目标实现的充分程度。

  综上,翻译的目的不同,所使用的翻译原则和策略则会不同。那么,以电影片名翻译为例,其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激发观众观影的欲望,提高票房。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则应该归为广告翻译而非普通文本翻译,具备创造性、新颖性,同时还要与电影具体内容关联。如果完全对电影原片片名进行直译,可能会让受众感到费解,达不到吸引顾客的目的。

  二、法国电影片名翻译现状简析

  电影作为艺术形式之一,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外国影片的引进和推广过程中,片名的翻译显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片名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推广外国电影,吸引本国观众,但其翻译不同于一般文本的翻译,存在很多的特殊性。首先,片名一般较短,翻译应该遵循简洁有效原则;其次,电影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因此片名的翻译应该考虑其商业目的,像广告翻译一样,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要夺人眼球,起到商业效应,不应该仅局限在翻译行为本身;再次,片名翻译目的是引起观众对影片的关注,因此翻译中还应考虑涉及电影内容,不能完全遵照原片名直译,否则可能会让观众感到不知所云,起不到推广影片的效果。

  目前,国内关于法国影片片名翻译团队的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影片翻译良好,有些片名翻译则让人感到费解。笔者在此举一两例,以窥探法国电影片名翻译中的现状和问题:

  电影Camille Claudel(1988)有多个译名:《罗丹的情人》、《罗丹与卡蜜尔》……前者采取意译方式,没有直接译出罗丹情人的名字,而是点名二者的关系,看似没有忠实原片名,实则引发观众观影好奇心,达到了该片的商业目的;后者采取直译方式,与原片名完全对等,但译名稍显直白,无诱导效应。再看,电影Le Silence dela Mer(2004), 如果直译则为《海的平静》或《平静的海》,看到这一片名,观众能想到的就是这部影片也许是与海相关,除此之外,并无多大吸引力。而上映片名是《沉静如海》,就多了一个“如”字,引发人们联想,激发人们的观影欲望:是什么沉静如海呢?事实上,该片是一部以“沉默”和“独白”撞击出的爱情故事。从以上两部影片译名可看出,翻译目的论为影视翻译提供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但市场上也不乏一些过于强化商业目的,试图以噱头唬人,而将片名翻译中带入负能量的影片,如La Dr lesse译为《小荡妇》, Candy(1968)译为《玉女七试云雨情》。这种极具色情色彩的译名不仅与电影内容不符,且玷污了电影的艺术性。

  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法国片名翻译

  翻译目的论提出,译文要依据翻译的目的采用翻译策略和方法,关注译文连贯,摆脱传统翻译观“忠实”和“对等”的束缚。在目的论指导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是激发大众观影兴趣,实现商业目的。结合以上几部片名翻译,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

  (一)音译

  电影Samba(2014) 译为《桑巴》,翻译与原片名完全保持一致,直接点名电影主人公,做到了音、形和意的忠实,又具备简短的特点,可为本国观众理解和接受,不失为好的选择。再如著名影片Fangfang(1993)译为《芳芳》,不仅清晰明了,而且“芳芳”这个名字为中国观众熟知,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观众即刻想象到的是一个妙龄女郎。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翻译处理办法相对比较局限,只适用于一小部分影片。

  (二)直译

  直译方法比较简单,即直接对应原法语片名的中文意思,这种方法简单直接,既做到忠实原片,又能呈现电影本身内容。如:

  L′accordeur (2010)调音师

  Belle et Bête(2014)美女与野兽

  Respire (2014)呼吸

  Cinquième Elément(1997)第五元素

  Intouchables(2011)无法触碰

  这种方法适应于片名本身就已经透露出内容的影片,否则还是要采取加译的方式。

  (三)直译加译

  该方法是片名翻译中较为普遍的方法之一。它既可以保留原片名一定面貌,加译部分可以对影片内容做一定解释,从而吸引观众注意,又避免完全直译造成的费解。

  如电影Amélie(2001)译为《天使爱美丽》,“天使”一词给观众呈现出一个美好的主人公形象,符合影片内容,又可以引起观众兴趣;电影Tais-toi(2003)译为《你丫闭嘴》,“你丫”二字,非常巧妙,具有喜剧色彩,呈现出一个生动活泼的画面,且与影片中主人公滑稽幽默的性格完全相符。

  (四)意译

  意译方式基本摆脱了对原片名的束缚,多是结合影片内容对原题目进行延伸扩展,给出合适的翻译。一般来讲,意译的“广告”性质更为明显,而原片名直译则不足以吸引观众。

  (1)Jeux d′enfants(2003)译为《两小无猜》,虽没有完全与原名对等,但运用四字成语短小精悍,还能体现出两个主人公自幼相识、青梅竹马的情感关系,天真单纯的孩子形象已经跃入视线;(2)Le Grand Bleu(1988)译为《碧海蓝天》将bleu演绎为海和天,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杰克在潜水事业和爱情中挣扎,不断挑战人生,最后回归大海的人生故事。这一片名翻译恰映射了杰克远大的内心追求,且读来朗朗上口,颇有节奏感;(3)Jeune Folie(2013)译为《花容月貌》,极为巧妙,给观众呈现出一个肤白貌美的少女,激发了观众了解女主人公的欲望;(4)电影Lucy(2014)译为《超体》,看似驴头不对马尾,实则是经过精细琢磨的。露西是影片女主角,她被赋予一种超能力,无所不能。而“超体”一词,具有科幻色彩,迎合了观众的好奇心。此外,还有不少影片,采取意译方式,点名了影片內容,引起了观众兴趣,实现了影片的商业目的。如:Léon(1994)译为《这个杀手不太冷》Les Choristes(2004)译为《放牛班的春天》,Dans la maison(2012)译为《登堂入室》,Coco Chanel(2009)译为《时尚先锋香奈儿》, Taxi (1998)译为《的士速递》,Hors de prix(2006)译为《真爱无价》, Qu′est-ce qu′on fait au Bon Dieux?(2014)译为《岳父岳母真难当》,等等。

  四、结语

  综上,目的论在法国电影片名翻译中得到了应用,为恰当翻译片名提供了理论指导。费米尔认为,译文的目的是翻译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目的不同,翻译中就应该使用不同的策略。由此,把翻译行为从传统的“忠实”和“对等”原则中解放出来。电影传播的目的是吸引观众注意力,激发其观影欲望,提高票房,实现商业目的。因此,片名翻译不能归类到普通文本翻译当中,而应处理为广告翻译,力求做到简短明了,又要具备创造性,吸引观众眼球,实现经济效益。翻译目的论为片名翻译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长远之路。

  参考文献

  [1] 姜海清.浅谈翻译目的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3):87-89.

  [2] 李群.片名翻译对“忠实”的颠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41-45.

  [3] 李小芳.目的论在法国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11(23):152-153.

  [4] 王传英,赵琳.依托影视字幕翻译开展案例教学[J].外国语文,2011(4):109-113.

  [5] 沈晓敏.关于翻译中功能派理论发展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4):229-23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