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偏误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3023
赵朋飞

  摘 要: 本文是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为背景,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社交语用偏误的角度,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交情景为例, 具体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社交语用偏误的内涵,以及产生偏误的原因,并针对这种语用偏误提供有效的策略,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社交语用偏误的发生,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社交语用偏误 策略

  一、引言

  关于语用偏误的系统研究是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提出的,她在1980年已将语用偏误分为语言语用偏误与社交语用偏误,Thomas对语用偏误成因的研究分析,奠定语用偏误范畴的理论基础。

  国内学者胡文仲教授提出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合适或不可接受的言论称为“文化错误”,而文化偏误比语言偏误更严重,因为前者在外国人和中国人之间更容易引起情绪上的不愉快(胡文仲,1994)。何自然认为语用偏误不是一般的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应用错误,而是交际者不合时宜的语言使用错误,或因表达方式不当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偏误(何自然,1996)。更多的学者认为语用偏误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言语或表达习惯的不同,缺乏对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另一面的认识,引起误解或冲突的现象。下面主要从跨文化社交语用偏误的角度来分析介绍。

  二、社交语用偏误的潜在原因

  社交语用偏误是社会交往中二语学习者因为文化的不同,不了解对方的背景或语言表达不准确,在交际中出现的不符合他人的社会习惯和文化心理而引起的语用偏误,我们可以将社交语用偏误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两个层面,即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

  (一)社交语用偏误的社会层面

  从社会层面看,跨文化交际一般包括文化背景的差异、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差异、风俗习惯差异等。

  1.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习惯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在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中得不到正确的理解而导致交流失败。

  2.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差异

  价值观念在社会发展中的形成,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如在英语里,“个人主义”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而在汉语中,“集体主义”是人们所推崇的。

  3.风俗习惯的差异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不同国家和民族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的社会习俗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二)社交语用偏误的个人层面

  社会交往的主体是人,人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个体的思维方式、语用差异也是社交语用偏误产生的原因。

  1.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人是形象思维,往往通过宏观整体地认识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西方人是逻辑思维,人们常用理性的科学态度认识事物,探索规律。

  2.语用知识的缺乏

  语用学是一种描述说话人如何使用一种语言的句子来达到成功交际的理论,是对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交际的研究。其中包括会话含义、预设语境、言语行为理论和交际原则、合作原则等,这些理论的缺乏都会导致社交语用偏误。

  3.语用迁移的问题

  语用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语言的规则可以帮助目的语的规则,以免干扰交际;而负迁移则指目的语与母语的规则不一样,干扰交际。如果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地运用到目的语中会产生负迁移,会出现社交语用偏误。

  三、社交语用偏误案例分析

  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社交语用偏误现象,从而为交际策略的提供依据。在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理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識的负迁移,文化因素的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一)母语负迁移中社交语用偏误

  中国人在社交场合中倾向于含蓄、谦逊来表现自己的礼貌,在跨文化交际中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往往导致社交语用偏误。

  在中国,当我们请人吃饭,我们通常说”今天的食物一般,招待不周,请多包涵。”但是,如果这组对话直接应用于英语,它将成为“sorry, we have not got good dishes tonight! ”外宾会觉得很奇怪,食物明明很丰盛,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虚伪的态度。晚餐后,客人感谢主人,主人会再次显示他们的谦虚,如果主人说“where, where! Our conditions are poor, and we have not been considerate enough, so you must have not eaten well. Please forgive us.”,这会让客人觉得很尴尬,不知道怎么回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社交的顺利进行。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的社交语用语用偏误

  这种偏误一般在母语中找不到根源,而不同背景的学习者往往都会出现这样的偏误。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在早期阶段比较明显,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在中级阶段或高级阶段比较明显。如,

  (1)宿舍里一名中国学生问一名外国学生。

  A:你正在干什么?

  B:我正在看看电视。

  在外国学生回答中,“看看”是由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在汉语中,我们说“xx正在发生”时,动词是不能重叠的,这里就是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

  (2)一名中国学生向外国朋友介绍他的家人时,他说:“My mother like flower. ”。

  在汉语中,动词是不受由人或数变化的影响,所以汉语中无论主语是第一人称或物,动词“喜欢”不会改变形态,而在英语中,当主语不是第一人称或是复数时,我们需要使用“likes”而不是“like”。

  (三)文化负迁移的社交语用偏误

  英语学习者虽然会受目的语文化的影响,其原因还是还未能理解其文化的真正内涵。

  (3)一个中国学生和他的外国老师打招呼,说:“Hello, Teacher Hughes.”,这会使外国老师感到奇怪。在中国,学生称老师“王老师”、“李老师”;但在英语中,“老师”是一种职业,而不是称呼。西方人通常称呼Mr/ Mrs /Miss加上他们的姓,或称呼Sir/Madam,或直接称呼他们的姓。

  以上可以看出,社交语用偏误现象出现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各个方面,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社交语用偏误,确保顺利交际进行,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四、解决社交语用偏误的可行措施

  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偏误现象存在于多方面,因此找出解决这一现象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作者针对以上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社交语用偏误问题给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

  (一)提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社交语用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因此学习语言和文化差异,可以有效地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偏误,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在跨文化交际中,既要学习目的语语言,也要对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和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找到内在文化交流的“规则”。只有把语言技能和文化技能结合起来,才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社交语用偏误。

  (二)社交语用偏误的宽容策略

  增强文化适应能力和文化宽容度。首先,要增强适应陌生文化的能力。其次,要努力消除文化偏见,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现象,提高文化宽容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自身应尽量避免社交语用偏误,也要容忍他人无意识的偏误问题,避免误解和冲突。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交际双方应采取足够的宽容态度,通过不断的沟通和调整才达到成功的交际。

  (三)熟悉日常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了解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行为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英语词汇相关的文化内涵。进行英汉词汇文化含义比较,也要特别注意他们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意义。掌握不同文化的词汇内涵,了解西方人的日常言语行为,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相应的语言行为和交际模式。

  (四)培养文化移情能力

  文化移情是指交际英语学习者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跳出本土文化观念框架,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中,摆脱自身文化的约束,真正感受和领悟另一种文化。比如,电影欣赏和文学欣赏。通过看电影,我们可以了解英语国家更真实的社会文化生活,这不仅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也在潜意识中培养了他们的文化移情能力。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深刻理解外国文化。

  五、结语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形势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流頻繁,即使他们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偏误仍会存在。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通过日常的案例,分析了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社交语用偏误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以达到避免社交语用偏误的发生,希望本文章对今后跨文化社交语用偏误的研究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Brown,P.& Stephen Levinson.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 in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Social Interaction,1987.

  [2] 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

  [3]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 遇艳.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偏误[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

  [6] 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7]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8] 刘烨.常见的语用偏误及其解决方案[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