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中的动物习语的形成与英国民族的社会背景、社会实践等有密切联系。有些英语动物习语的含义比较明显,有的则寓意隐晦,会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所以,在英语动物习语汉译时,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本文分析了英语动物习语的形成背景及特点,并探讨了英语动物习语的汉译策略,以达到在翻译过程中,既忠实英语原文又使汉语读者深刻理解原文的目的,并能更好地体现“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关键词:英语动物习语 形成背景 汉译策
一、引言
习语指的是那些固定在一起的并且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它经过较长的社会实践后成为了语言的基础。在不同国家的社会体系和社会习俗下,习语的表达也不尽相同,然而就表达与理解而言, 中英文习语有很大差别。大多数习语的意思都是模糊且很难明白它真正的含义。英语动物习语,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在翻译动物习语时,我们应该全面考虑源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联系文化背景并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所说:“翻译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是实现原文文本本意的重要渠道。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998:98)。”本文将首先分析英语动物习语的形成背景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英语动物习语的汉译策略。
二、 英语动物习语的形成背景
英语中有很多的动物习语,这些习语的形成与国家的历史背景、自然和社会环境、信仰等有紧密的联系。
(一)历史背景
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也会随之而变。在这些变化中,英语习语的变化尤为明显。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地理位置、战争等因素对英语习语都有很大的影响。例如英国,在近四百年里,英国人处于罗马人的占领下,但这并非完全占领。在这过程中,他们给英国带入新的宗教—基督教,罗马人开始修路、建教堂等并充分利用英国的自然资源。虽然罗马人离开了,但是却留给当地人一些潜移默化的意识,如“Rome”被广泛运用,表达有“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All roads led to Rome.” 等。
还有一些习语是随着战争等重大事件发生而产生的,例如“to eat crow”字面意思就是“吃下乌鸦”,但我们都知道乌鸦肉非常的难吃,所以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这个习语来自1812年战争,一天,一位英国军官巧遇到一位正在猎杀乌鸦的美国猎人,他对猎人说除非吃掉乌鸦肉,否则就没收猎人的枪,然后猎人遵从了军官所说的,当猎人得到枪后,又威胁军官说“你必须吃掉乌鸦,否则就杀了你”。直到1850年,这个故事才被记录下来形成“eat boiled crow”,然而这个故事与水煮鸦肉再无关系。后来,“to eat crow”就被用来表示某人自食其果,忍气吞声,被迫道歉。
(二)环境
语言的形成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英国属于降雨量大的海洋气候,且河海众多,所以航运发达,在早期的商业也比较发达。在地理位置上又被海包围,属于岛国,所以日常生活与渔业有密切联系。因此“fish”在英文中有丰富的意义。例如:“A big fish in a little pond.”(小范围内很有影响的人)“Fish in trouble water.”(浑水摸鱼)“Cool fish”(厚脸皮的人)。除此之外,渔业及鱼还产生了一些短语习语,例如:“Big fish in a small pond”(小池塘里的大鱼)就是形容小地方的大人物,小圈子里的杰出人物。“Like a shooting fish in a barrel”(探囊取物、易如反掌)形容能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欧洲是英语的摇篮,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人们主要以捕鱼和打猎为生,所以狗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狗不仅能帮助人们打猎还可以陪伴人类,所以有很多关于狗的习语。例如:“A dump dog.”(一个沉默的人)“Lucky dog.”(幸运儿)“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ung him.”(臭名昭著)“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Be top dogs”(身居高位)。
(三)信仰
宗教,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包括信仰、价值观以及领导精神等。然而,其中的信仰对语言影响最大,它们二者之间密不可分、互相影响,逐渐发展到现代英语中,产生了很多关于宗教的詞和习语,并有一些词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God”无论是有信仰者还是无信仰者都把它常挂嘴边。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人民将基督教视为信仰并且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上帝所安排的,与此同时,人们也受《圣经》的影响,产生了很多来自《圣经》的习语。例如:“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这个成语出自《圣经》中的《旧约·箴言》中第二十六章:The slothful man saith, There is a lion in the way;a lion is in the street.(懒惰的人说,道上有猛狮,街上有壮狮。)在这里的there is 和is 都是斜体,主要是为了强调,实际上显示的是狮子并不一定存在,只是懒惰的人不愿意动的借口,所以在很多词典中的解释都是“想象中的困难或障碍”,密尔顿(Milton)在句子中就是这种用法:They feard not the bug-bear danger nor the lion in the way that sluggish and timorous politician thinks he sees.(他们对于懒散而胆怯的政客自以为见到的那种无端恐惧的危险和想象的困难并不害怕。)由这些,在汉语中译为“拦路虎”。“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太岁头上动土)它来源于《圣经·旧约》中的《撒母耳记》(I Samuel)第17章第34-35节。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作战,有一次敌人骂阵,以色列军中无人敢出去对敌。小大卫遂向扫罗王请战,扫罗说他年纪太轻,大卫说他放羊时常和猛兽斗:“There came a lion...and...I caught him by his beard, and...slew him.”(有时来了狮子...我就揪住它的胡子,把它打死。)。这一词现在多用于口语,表示“(对上司或有势力的对手等)亲自挑战”“当面抗拒”与汉语习语“太岁头上动土”的意思一致。
三、英语动物习语的特点
一般而言,英语习语有四个特点,包括普遍性、固定性、整体性、修辞性。
(一)普遍性
普遍性是指事情发生的常见性和必然性,这种特征在英语动物习语中也有所体现。英语习语遍布各个地方,在这里,我们以习语的来源为例。
例如 (1)海上生活习惯:A big fish.(大人物)
Like a goose out of water.(离水之鱼)
(2)经典有名的引用语:An ugly ducking.(丑小鸭) Give a taste of ones quality.(显示自己的本领)
(3)外来语: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来自法语A white elephant.(无偿而累赘的东西)来自缅甸语。
(4)寓言:The camel going to seek horns lost his ears.(骆驼想要角,结果连耳朵 都失去)来自伊索寓言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英语动物习语来源的普遍性,包括环境、外来语等的影响。这类习语非常的生动形象,容易记忆而且适用于指导农业,提高产量。
(二)固定性
固定性是指它的组成和词序是固定的,不能改变。因为固定之后再加以变更的话,就会造成语言使用上的混乱,甚至会造成词义上的混乱,任何一种语言的成语都不例外,就以英语习语为例。
(1)不能在其中增加词或者减少词
例如:fish out of water 不能改为 fish out of the water.
此例解释:前者直译为:从水中出来的鱼,引申到中文就是,如鱼离水,感到生疏的意思,指某人在某场合因为不熟悉等而感到别扭等,而后者,完全没有这样的用法。所以若随意加词或者减词,都会改变原来习语的意思,有时候甚至不符合英语语法。
(2)不能将其中的词替换为同义词
例如: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不能替换为 One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此例解释:前者直译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引申到中文的意思为:及时处理,事半功倍。而后者,把A改为One,完全没了和前者一样的意思,甚至没有这样的说法。
(3)词序不可调整
例如:cost an arm and a leg 不能写为 cost a leg and an arm.
此例解释:前者直译为:花费了胳膊和腿,引申到中文的意思为:花费昂贵。而通过调整顺序后成为后者,没有这样的用法。
(三)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意义的整体性,英语习语在这方面的特征尤为明显,在使用的过程中,习语的整体性质量逐渐提升,并有独特而完整的意义,而不是习语中各个词的简单相加。例如:(1)fly in the ointment. a small annoyance that spoils an otherwise pleasant situation.
该习语通过整体翻译的意思是“美中不足”,而不能翻译为“油膏里有苍蝇”。
(2) It rain dogs and cats.
此例解释:此习语来源于17世纪的英格兰,主要意思是在下大雨的时候,城市的街道就会水流成河,而且在这些污水中还漂着大量的死猫和死狗。该习语整体翻译意思为”大雨滂沱“,而不能翻译为“下猫和狗”。
(四)修辞性
修辞性是指用一种文学的描写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以英语习语为例,习语是人们在很长的社会实践中,通过思维想象和逻辑推理,使用语义参考和转化所创造出来的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英语习语。在英语习语中,经常使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去表达情感。
(1)比喻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类比另一种事物,生动形象的描述,经常使用的指示性词有“as”“like”。
例如 :Trouble runs off him like water off a ducks back.
鴨子不怕水,好汉不怕难
此例解释为:在该习语中,把好汉比喻成鸭子,认为鸭子都不怕水,好汉也要像鸭子不怕水一样的不怕困难。
(2)暗喻
暗喻是一种暗示性的,不明显的方法,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相似性从一种事物转换到另一种事物去提高语言的表达力并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Zeal without knowledge is a runway horse.
盲目的狂热犹如脱缰之马此例解释为:在该习语中,没有用特别明显的类似as、like等词出现,而是用一种不明显的方法,将盲目的狂热比喻成一匹脱缰的野马,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3)拟人
拟人是指把事物人格化,给本来不具备人特征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主要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
拟人 :When foxes pack the jury box,the chicken is always found guilty.
狐狸当陪审团,小鸡肯定有罪。
此例解释为:在该习语中,将狐狸和小鸡人格化,赋予狐狸和小鸡与人一样的感情,因为只有人才能组成陪审团,有罪的也只是说人。
拟物 :A womans tongue wags like a lambs tail.
羊羔摇尾,女人饶舌。
在该习语中,把羊羔的尾巴人格化为女人的舌,赋予了羊羔人的感情。
互拟 :Kings and bears often worry their keepers.
伴君如伴虎
该例子的意思是陪伴君主就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随地都有危险,指大人物就和老虎一样喜怒无常。
(4)夸张
夸张是指对事物特征、作用等方面的夸大或缩小以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如:He dare not say“Boo”to a goose.
膽小如鼠
该例子的意思是人的胆子小的就和老鼠一样,通过用老鼠的胆子达到人胆子小的效果,强调人害怕的程度。
(5)转喻
转喻是指两种有共性但不相同的事物,利用这种两者之间的共性,以一种事物的名称来取代另一种事物。
例如:A good surgeon must have an eagle′s eye,a lion heart, and a ladys hand.
鹰眼、狮心、女人手、外科医生必须有
这个句子的意思不是说外科医生必须得有鹰眼,狮心和女人手,而是说必须要十分警惕且有高超技术。
三、汉译策略
(一)直译
直译是指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同时,还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在英语习语中只要符合语境,就可以用这种方法翻译。
例如:as sly as fox
和狐狸一样狡猾
在西方与中国,人们对狐狸都有狡猾的理解,所以,可以直接翻译。当然,这种方法有很多优点,它不仅能保持原意而且不会使人迷惑或者误解。
例如:As fat as pig
和猪一样肥。
通过直译的翻译方法,不仅忠实原文,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而且还能赋予新的意思。
(二)替代
替代就是指用意思相近或其他角度的措辞来代替。因为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差异比较大,随之体现在语言中,人们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在英语动物习语中的表达和理解也出现不同,在这时就需要替代来表示以增加人们的理解。
例如,在英国,人们总是用“rabbit”来表示胆小,但在中国,我们经常用“as timid as a
hare/rabbit”翻译为“胆小如鼠”。
另一个例子是“horse” 作为一种可以忍受的动物,“cattle”提供奶和肉,意为拥
有大的力气,就如“力大如牛” 。
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习语的不同,所以“as strong as horse”意思为“壮如牛”。还有例子体现,如:“Like a cat on a hot tin roof”热锅上的蚂蚁。替换仍有很多优势,它考虑到了语言的特征和结构,也反应出了目标语的文化背景等,以便读者更好的理解习语。但两种语言在语义上也有差异,英语中,一些动物有特殊的意思,以至于人们无法找到更好的动物去替代,例如:“nightingale”意为侦探,但在中文中无法找到相适用的。所以,我们不得不适用其他的翻译策略。
(三)归化翻译
归化是指用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方法来转述原文的内容。要求是译者向读者靠拢,像本国作者那样表达。归化翻译的优势就是,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译文,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另外,两国语序也有所不同,只有都使用归化翻译的方法才能被接受。
例如:(1)love me,love my dog
意为“爱屋及乌”而不是“爱我也爱我的狗”。
(2)to pain the lily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
用归化翻译为“an ass in a lion′s skin”而不是“the fox is false,while the tiger is mighty”
(四)异化翻译
异化翻译指的是在翻译原文的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去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在翻译上主要是用外来文化的表达方式等,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用作者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翻译可体现出原文的表达,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源语国家的文化。当然,在汉语中也有很多异化的表达。
例如:
(1)to shed crocodile
鳄鱼的眼泪
(2)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双雕
异化翻译体现在源语表达中,不会随意改变语义,所以保持原语的局限性视情况而定。例如:“it rains dogs and cats”不能翻译成下猫和狗,这样会使读者觉得迷惑从而阻碍了文化交流,“大雨滂沱”才是最适宜的翻译。
四、结语
英语动物习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也是语言的一种特色。然而,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社会实践等的不同,使译者在翻译英语动物习语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为了准确的译出英语动物习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条件以适当的翻译策略来对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实现忠于原文和使读者更好理解原文的目的,并且更好的体现“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参考文献
[1] David Lee.Cognitive 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2] Eugene A.N Nid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8.
[3] 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4] Kvecses Z.APracticalIntroduction-Metapho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5] 邓炎昌.语言与文化[Μ].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 何三宁.实用汉英翻译教程[Μ].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7] 孟广龄.翻译理论与技巧新编[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8] 覃先美.英语动物文化考释[Μ].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9] 武会芳.归化和异化在动物类词语翻译中的应用[J].双语学习,2007(3):16-19.
[10] 殷莉.从习语中的动物喻体看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1(2):26-30.
[11] 庄和诚.英语习语探源[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2.
[12] 李玉平.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源流[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