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海作家王周生的长篇小说《性别:女》, 是一部典型的“性别文本”。 小说通过已婚女性镁子填写一张离婚登记表,因“性别”一栏引发的对女性处境的困惑与思考。通过母女两代人尤其是“金银铜铁锡镁铅”诸姐妹的婚姻、情爱、性爱遭遇,展示作为女性全体的“集体无意识”和悲剧命运,揭示她们性别梦魇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困扰,并通过母亲和几姐妹的情爱叛逆揭示女性命运与政治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揭示中国女性性别觉醒与成长的艰辛历程!
关键词:《性别:女》 女性命运 文本意义与启示
长篇小说《性别:女》, 是上海作家王周生女士继《陪读夫人》之后推出的又一典型“性别文本”,200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但检索目前学界各种女性文学研究论文及著作,发现这几乎是一部被忽略的性别文本,在性别文学研究领域,其被关注度远远低于作者的《陪读夫人》及其他知名女作家非典型性别文本。本文拟探讨镁子母女两代人为代表的中国女性性别梦魇形成的历史原因、成长历程及对我们的性别文学研究的启示意义。
美国作家凯特·米利特在她的《性政治》中,通过诸多例证证实“性”与政治及伦理文化的密切关系。曾经在美国经过漫长“陪读夫人”痛楚的王周生女士,在长篇小说《性别:女》中,通过已婚女性镁子填写一张离婚登记表,因“性别”一栏引发的对女性处境的困惑与思考。通过母女两代人尤其是“金银铜铁锡镁铅”诸姐妹的婚姻、情爱、性爱遭遇,展示作为女性全体的“集体无意识”和悲剧命运,揭示她们性别梦魇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困扰,并通过母亲和几姐妹的情爱叛逆揭示女性命运与政治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揭示中国女性性别觉醒与成长的艰辛历程。
一、梦魇
《性别:女》揭示了母女两代人与“性”有关的生存、生育及死亡的梦魇。儒家文化是一种与政治纠结在一起的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观念使母亲一代女人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小说中,母亲一代人,主要通过连续生育了7个女儿的母亲、生了15个儿子的姑妈、难产而死的大姨三位女性的遭遇,揭示出中国男权文化下女人们“被需要”产生的扭曲与痛楚。
母亲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身为小学教师的丈夫苏德全,第一个孩子的诞生,使年轻的爸爸惊喜交加,激动地在黑板上写下了“家添千金,世增安宁”几个大字。这是“父亲”最真实的感受和喜悦之情,但随着妻子接二连三生下6个女儿之后,已经身为海军将领的父亲仍然执意要妻子生下腹中的孩子,显然,不是“多子多福”观念使然,也丝毫没有考虑作为妻子的想法和意愿,是从心底里希望有一个能当兵打仗、建功立业的“儿子”。当发现最后的希望成为泡影的时候,这个父亲以漠视的姿态对待这个孩子。这个国难当头毅然投笔从戎一身正气又壮志难酬的汉子,在骨子里还是希望儿子能为他扬眉吐气,完全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和女儿们的感受。在他们那里,没有温存和关爱,有的只是威严和命令与服从。作为女人,不可抗拒“被需要”,每次生孩子之前都有一种决绝的姿态,要把“身后事”交代清楚。虽然母亲一次次闯过了生育鬼门关,但即使在解放后,已经“被解放”的女人真的能和男人们平等吗?真的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显然回答是否定的。“铅子”的孕育不以母亲的意志为转移,想去做流产,还得经过丈夫所在部门批准,丈夫执意要她生下这个儿子,他的部下哪个敢给开同意流产的证明?这典型是男权意志的强加。
这一代完全“无我”的女人们的遭遇在姑妈身上得到了另一种体现。女人成为男人性欲望宣泄的工具和传宗接代的牺牲品。10多年的时间里都是在怀孕、生产、哺乳中度过,经历的艰辛可想而知。为了避免怀孕,姑妈采取了她能想到的避孕方式,自己全副武装不给男人接近的机会,但架不住男人一个温存或者乞求的眼神,在满足男人欲望的同时又给自己种下了怀孕生产抚育的苦果。10多年时间接二连三生下15个儿子,在这里两性交合更多还不是传宗接代的观念与义务,女人称为男性欲望的工具。两性交合,也不再是彼此的性的吸引,更谈不上情感交流与心灵抚慰,是需要和被需要的苦楚。
大姨的遭遇给三代女人留下了心灵深处的阴影!身为接生婆的姥姥,眼见女儿难过生育鬼门关死在自己怀里,从此“金盆洗手”,留下的是无尽的伤痛;这份伤痛与恐惧显然影响到妹妹(我的母亲),大姨与大姨临死前胎儿时不时露出母体的小脚丫像梦魇一般时常出现在母女聊天的话题和噩梦中,这种恐惧经由母亲传染给了一个又一个女儿。大姨生孩子的时候,丈夫被抓丁,不仅不能陪伴在身边,还因为缺乏起码的医疗条件和物质能力而眼睁睁看着她在鬼门关徘徊,最终母子双亡痛苦离去。大姨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女性命运的悲剧。
到苏镁这一代,通过苏镁的眼光和感受,剖析女性在专制文化与父权文化压抑下形成的心理阴影。大姨的悲剧,金子的消失,桑阿姨的死亡,母亲的一巴掌,“毛毛虫”带来的阴影,带来“我”关于“猴子”的噩梦连连,剖析女性“性”创伤的成因和现实困扰。
苏镁的婚姻是自由恋爱的结果,两情相悦,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但长期积聚的关于“性”、“生育”的“负能量”使她对正常的两性交合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与抵触。大姨生育之难是不幸,但母亲在女儿们面前说到这件刻骨铭心的事情的时候并未意识到会给女儿们造成什么样的心理阴影,会给她们未来的正常婚姻生活和性爱带来什样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力量足够强大,在女孩儿们成长的过程中,突然之间大姐金子从生活中、从视野中、从花花绿绿的糖果甜蜜中消失了,消失得如此突然,如此神秘。母亲和二姐压抑的痛哭,家人自此以后的讳莫如深,都让我觉得神秘而恐惧。部队的桑阿姨,美丽温和,突然在山上遭到猴子的攻击和性侵,除了惊吓带来的神思恍惚,最让她难以承受的是人们津津乐道中看似惋惜实则在满足着人类的口舌私欲,承受不住过度被关注的桑阿姨自杀身亡。“我”出于好奇懵懵懂懂中想从最值得信赖的母亲那里得到关于“强奸”的解释,没想到如同惊弓之鸟的母亲劈手一个巴掌打过来,这一巴掌不仅没有让问题迎刃而解,也没有使懵懂的女儿清醒,而是越发的懵懂好奇与恐惧。从此,猴子袭击人类的恐惧演变成男人像猴子一样强占女人的梦魇。长期对性的模糊认识导致了一种病态的心理,把夫妻间正常的情感交流和性爱看成丑陋肮脏不堪。由于长期的抵触,婚姻几近解体。
二、叛逆
苏家的女人们表面平静,但内心叛逆。父亲身经百战成为赫赫有名的海军将领。社会身份逐渐铸造并强化了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的权威,父亲为代表的强权意志统治着这个“女儿国”,一家之主的父亲一言九鼎,不仅左右着家庭的航向而且希图左右身边任何一个家庭成员的现在与未来。
在作品中,父亲形象不是常规的猥琐的男性形象。如果撇开性别视角,从一个人的品行而言,父亲应该算知书达理(做过小学教师,在小镇上算是个文化人,还知道“家添千金,世增安宁”),偶尔也会显现出作为丈夫的温情(夕阳落日之际,他曾经把他的因为痛失长女而痛苦的女人拢在怀里,这也是作品中唯一一次从“我”的眼光看到的作为丈夫的柔情)。但是,回到性别视角我们发现,越是能干的男人越想左右所有人的意志。在他眼里,在常人眼里,苏家女人们拥有的一切都属于他的,包括自由和婚姻。物极必反,不在压抑中死亡就在压抑中爆发。强权专断带来了巨大的压抑,压抑招致了苏家女人们各式各样的反叛。
金子是反叛的。作为苏家的第一个孩子,“家添千金”并没有带来“世增安宁”,民族灾难、强权政治和父亲的专制,摧毁了金子美好的爱情和人生。金子反叛了父亲的“门当户对”,执着坚定地爱着那个在逃难中有过救命之恩而又年轻有为、志同道合的小伙子。已经领取了结婚证书,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却因为一次正常而非常规意义上的夫妻之爱出现了意外。但因为他们还没有举行世俗意义上的婚礼,在别人眼里成了作风问题,组织上介入,要进行严肃处理,在可能影响到爱人的政治前途的情形之下,豪爽能干至情的金子以自杀彻底反叛了强大的政治与习俗对爱情、性爱与前程的钳制与扼杀。从自杀这个角度来看,金子又是软弱的,以死抗争对家人尤其是母亲和妹妹们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与心理伤害。
银子是反叛的。“乖乖女”银子很多时候是乖顺的,但骨子里是反叛的,反叛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护校毕业前夕,目睹了大姐金子的意外与自杀身亡,偷偷和母亲一起处理了大姐的后事,在父亲面前不敢提起,在母亲面前不敢提起,在妹妹们面前不敢提起这次经历。或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件事对她整个女性生命绽放的影响。一份朦胧的情感为环境所扼杀,她封闭自己不敢接纳追求者的爱情,但最终为另一份爱情执着坚守,通过作品含蓄的描述,读者能感觉到她对大姐夫那份执着坚守的爱情。作为一个妇产科大夫,在即将退休之际转向对处女膜的修复工作,这引发“我”,还有新女性千子妹妹对男人“处女膜情结”的争辩与思考。
铜子是一个匆匆过客,来到世间没有几天因病而夭折,给母亲留下的是永远的伤痛。
铁子是反叛的。风华正茂的年龄,为了抗争父亲的强权统治,虚报两岁报名“军政干校”,不想在父亲的威严下生存,也不想靠父亲的权势获得庇护。义无反顾奔向理想之地,本想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却成为一名“军垦夫人”,成为理想的牺牲品。本来父亲希望有孩子继承他的事业,实现他的理想,成为顶天立地的军人。但女儿以这样的方式反叛他的权威使父亲极为震怒,以这样的方式脱离他的掌控使他颜面尽失,军政干校只招女兵而自己的女儿稀里糊涂送上门去做军垦夫人让他觉得屈辱而愤怒。面对同样的命运遭际,战友陈小兰走向死亡,以死抗争强加的婚姻和男人。铁子在青春的理想失落之后,逐渐走向平静。在与年长的丈夫多年的相濡以沫中不仅理解了所谓爱的真谛,而且爱上了美丽的新疆军垦地这第二故乡。
锡子是反叛的。中学时代样样优秀的锡子爱上了父亲曾经的通讯员,老师和父亲联手把这份纯美爱情撕得粉碎。这是典型的家长意志、强权意志对纯真爱情的摧毁,倔强能干的锡子一气之下去了黑龙江建设兵团,天真地认为因为陷于爱情而自毁了美好政治前程的她要在兵团大干一番。为自己争气,也做给粗暴地对待她的老师和父亲看看。没想到被狂热政治洗礼了头脑的锡子此后又天真地毁掉了另一份兵团战友的真情,从此看破政治,对爱情的控制力量变得麻木冷漠。最后对病床上父亲的审判,也是对父权政治的批判。
铅子(千子)的反叛体现出真正的性别意识的觉醒。
三、成长
性别意识的成长主要体现在苏镁和千子身上。苏镁,经历过太多梦魇般的日子,变成了一个只要爱情不要性的女性。作为夫妻,一方面她爱善良正直体贴能干的大卢,如果两人之间没有性这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她觉得大卢真是一个很好的伴侣;作为妻子,她惧怕性,把性看得肮脏、恶心、污秽不堪,恐惧以至于达到心理变态的程度。背着丈夫偷偷去婚姻登记处咨询关于离婚事宜。但是,在中国,离婚不是一个人或者双方当事人的私事,它与政治前途、人际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这张咨询表格里的性别引发了“我”关于男人女人、关于性与政治、性与爱情婚姻诸多方面的思考。她的痛苦与纠结引起了妹妹千子的关注,趁生孩子请求帮忙为理由把姐姐苏镁“骗”到美国,现身说法,头头是道地阐释苏镁的病症所在。在千子的启发引导下,苏镁重新认识自己的爱人和两性关系,终于化解了积存心底的多年坚冰,在与丈夫大卢的交好过程中感受到爱的美好及性的美好。
千子是家中最小的女儿,是父亲的希望与失望,是传统家庭观念、性爱观念最强有力的叛逆者。多育多苦的母亲是不想生下腹中的胎儿的,年龄偏大了有点力不从心,这还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母亲发现丈夫好像有什么秘密瞒着自己。由于儿女拖累,这个一辈子只做“家属”的女人有点不甘心。但虽然已经是新社会,妇女开始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工作,但依然不是独立的个体,是依附于军人丈夫的随军家属,工作也是丈夫部队所属的军人服务社。连开个流产证明也要丈夫的单位签字盖章。父亲执意要母亲生下这个孩子,不是因为父爱的充溢,而是希望有一个儿子。所以说千子的孕育曾经是父亲的希望,全部的希望和最后的希望!经历了诸多曲折,千子出生了,女儿的性别身份让父亲极度失望,彻底地失望。千子是在母亲加倍的呵护和父亲的漠视中长大的。千子在中国再次打开国门吸纳西方新理念的氛围中接受高等教育,她的叛逆,她的观念与时代的个体的发展观念的变化有关,对待两性关系,振振有辞,看起来是感性的,但又是理性的,是本质上对传统“性政治”的背叛与反抗。体现了中国女性性别意识的成长。
中国的性别文学研究从新时期起步,至今形成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现当代到古代,从大陆到台港的研究格局,性别文学研究成果从论文到专著,可谓蒸蒸日上硕果累累。《性别:女》通过两代女性的命运揭示了中国女性与政治文化密不可分的命运遭际。是真正从性别差异和性别文化性别命运角度进行书写与思考的。其中女性的压抑、痛苦、扭曲与成长,在中国女性成长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蒙价值与意义。这部典型的性别文本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研究史上具有独特的文本价值与意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