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柯南·道尔的侦探文学看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9144
冯天立 余高峰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

  从柯南·道尔的侦探文学看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冯天立余高峰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系列自19世纪末问世,迄今风靡全球,并成为世界侦探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创作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时期的作品细致刻画了其故事发生的舞台,即当时的伦敦。本文将以伦敦为例,研究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还原其当时的面貌,并挖掘其隐藏的形象,揭示维多利亚时代的生活场景。

  关键词:柯南·道尔侦探文学维多利亚时代英国

一、引言

夏洛克·福尔摩斯是英国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塑造的神探形象。虽然他是虚构的,但许多福尔摩斯研究者将他当做真人对待,对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福尔摩斯的个性、思想、生活习性以及推理能力,柯南道尔的生平和侦探小说的模式等等,但对于福尔摩斯系列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尚未深究。[1]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位美国学者曾作出非常经典的评论:“夏洛克·福尔摩斯有一双显微镜般的眼睛,以他穷尽线索的破案风格和无懈可击的逻辑推演能力,称他为‘科学家侦探’当之无愧。”[2]这样的解读和评论反映了小说理性主义的一面。但换一个思考方向,福尔摩斯系列小说是否能体现一定的社会和历史问题?本文试图从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多个文本进行深度剖析,揭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生活场景,从而从另一个角度阅读并赏析侦探文学的价值。

二、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基本形象

“英国小说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与社会、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紧密相关的。”[3]柯南·道尔的写作历经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后期以及20世纪初期,作品中不仅描写了犯罪和福尔摩斯惊人的断案能力,也从各方各面描述了当时英国的形象。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时期被普遍认为是英国的繁荣阶段。工业革命取得成功,英国也在西亚、非洲、美洲获得了一系列殖民地,成为世界霸主。“在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有明显的改进,”[4]但同时在当时的英国,特别是伦敦,依然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在福尔摩斯系列故事里,这些现象是如何反映当时的生活场景的,是本文着力挖掘之处。

  (一)公共安全

  “在我办理的一千多件案子中,我相信,我的力量从未用错地方。”夏洛克·福尔摩斯的这句话出自《回忆录:最后一案》中。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一千多件案子”表明当时的犯罪率之高。不得不指出,正是当时的公共安全问题混乱不堪为柯南·道尔创作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提供了大量素材。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维多利亚时期警方办案能力的不足。小说中苏格兰场的警察遇到难办的案子时一次次地来到贝克街221号向福尔摩斯寻求帮助。当时的人们深知自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但又别无他法,因为他们就居住在这样的城市。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其他方式寻求慰藉,而小说中的夏洛克·福尔摩斯正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小说反映了人们对犯罪和社会混乱的恐惧,以及对法律和社会治安的不信任”。[5]人们对于公共安全的需求及焦虑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伦敦混乱的社会环境。公众需要有人出来协助警方打击犯罪,而福尔摩斯正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二)经济

  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创作时期英国的经济蓬勃发展,柯南·道尔在其作品中也有相关描写,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伦敦的城市化。在《四签名》中,通过福尔摩斯追踪罪犯的足迹,柯南·道尔描写了伦敦的繁荣景象。例如,成群的产业工人、大型锯木厂和泰晤士河上川流不息的汽船等。并且可以看出,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伦敦已成为英国的经济中心。这是一座有着五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着。特别是印度,19世纪下半叶,尤其是最后三十年,印度不仅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且也变成了英国资本输出的场所。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中很多的故事也都与印度有关。对于伦敦住宅的摆设,有这样的描述:“窗帘和挂毯都极华丽考究,中间露出来精美的画镜和东方花瓶。又厚又软的琥珀色和黑色的地毯,踏在上面舒适得很,好像走在绿草地上一样。两张大虎皮横铺在上面,在屋角的席子上摆着一只印度大水烟壶,更显得富有东方风味的华丽。屋顶当中隐隐有一根金色的线,悬挂着一盏银色的鸽子式的挂灯。灯火燃烧的时候,空气中发出了清香的气味。”主人对于这样的设施十分满意和自豪,把它称作“荒凉的伦敦南郊沙漠中的一个小小的文化绿洲”(《四签名》)。

  (三)科技

  “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创作于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6]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的科学技术也得到提升。在小说中福尔摩斯不止一次地利用城市的报纸广告来从事破案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电报当时在英国也已经相当普及,它可以提供最为迅速的信息,使得委托人能告知福尔摩斯案件的细节,并在贝克街221号安排会面。柯南·道尔所创作的侦探文学中的不少故事是以一份电报的到来作为开头的。电报连接了伦敦贝克街221号和英国各地甚至和美洲、欧洲大陆。《五颗橘核之谜》《跳舞的人》等故事中对电报的多种运用,使福尔摩斯不仅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犯罪信息,而且能够以最快速度地发出各种指令,以遏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另外,当时还出现了地铁和火车。在《红发会》中,福尔摩斯和华生乘坐地铁到达了奥尔徳斯门。《最后一案》中福尔摩斯也曾利用火车躲避莫里亚蒂教授的追踪。但出租马车是他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便于第一时间到达犯罪现场。在柯南·道尔的作品中所无意透露出的种种信息,为我们展示了日不落帝国正处在繁荣向上时期种种新鲜的景象。

  (四)潜藏问题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依然有许多潜藏的社会问题,极高的犯罪率剥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特别是城市中存着莫里亚蒂教授这样的罪犯,使人们陷入恐慌和不安中。造成犯罪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维多利亚时期是工业革命的高潮,社会财富分配仍然不均,加之警察不力,政府腐败,导致犯罪滋生。另一方面,人们贪图财富,蒙蔽了自己双眼,导致一些人本性并不坏,却最终铸成大错。福尔摩斯破案只为对职业兴趣的追求、正义的维护,他让真正的罪犯受到惩罚,而使得那些实际上是受害者的凶手得以忏悔,甚至给予本质并不坏的人悔过自新的机会。在多起案件中,他明明已经查出凶手,却有意放过他们,比起罪大恶极的被害人,这些凶手是值得同情的。柯南·道尔小说中的福尔摩斯驱逐了维多利亚时期伦敦城市中的不安定因素。小说广为传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反映了人们改变社会缺陷的愿望。人们深知,个人的力量拯救不了社会。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却有一股力量,能够召集人们共同努力使社会变得更好。

三、结论

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福尔摩斯系列小说之所以成为经久不衰的侦探小说经典,不仅在于柯南·道尔使侦探小说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类型和塑造了福尔摩斯这样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形象,而且他还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形象。本文对于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分析或许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也能对那个时期的历史有新的认识。文章通过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文章指出,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是一个经济和科技繁荣发展的城市,但依然存在公共安全无法保障、犯罪率较高、人们过度贪图财富等社会问题。本文为研究维多利亚时代和当时的英国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展示了侦探文学的独特价值和丰富意蕴。

  参考文献

  [1] Conan Doyle.Sherlock Holmes:The Complete Novels and Stories[M].New York:Bantam Dell,2003.

  [2] Rolo,Charles J.“Simenon and Spillane:The Metaphysics of Murder for the Millions”,Mass Culture:The Popular Arts in America.Eds. Bernard Rosenberg&David Manning White.New York:The Free P(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1957.

  [3]王婷.《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维多利亚时期的全景图[J].文学教育,2010(10):104-106.

  [4]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71.

  [5]陈晓兰.侦探小说与城市的控制——以柯南·道尔侦探小说为例[C].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352-359.

  [6]张炯.论福尔摩斯形象[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7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