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小说《骨》中独特的叙述方式
尹玉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这篇论文详细分析了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小说《骨》中独特的叙述方式,说明倒叙、记忆断层和重复是这部创伤小说的主要叙述特点。这种叙述方式对揭示主题意义有重要作用。它旨在揭露唐人街梁家人早期移民一代在美国遭受的种种创伤性经历,同时说明这些创伤经历正是由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的种族歧视造成的。同时,这种对创伤经历的回忆能够不断提醒创伤主体尊重个人选择,摆脱过往失去,展望未来生活。
关键词:叙述结构倒叙记忆创伤经历展望未来
《骨》是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于1993年发表的一部处女作小说,也是她的一部代表作。一经出版,这部小说就因其多层的主题意义和独特的写作技巧而广受称赞。伍慧明也因这部小说获得多个奖项,其中包括1994年美国笔会/福克纳奖。国内外学者从文化身份、性别角色和文学修辞和主旨等角度对《骨》进行研究,但是鲜有学者对《骨》的叙述方式及其作用进行过全面、详细的阐述。本论文首先分析《骨》的叙述方式,说明倒叙、记忆断层和重复是这部创伤小说的主要叙述特点;这种叙述方式是为了揭露《骨》中唐人街梁家人早期移民一代在美国的种种创伤经历,同时也是为了提醒叙述者/创伤主体不应纠结于过往失去,而是应该在记住历史的同时不断展向未来。
总体来讲,这部小说是以倒叙的方式来叙述的,但是在每一章,故事情节又是向前推动的。在第一章,叙述者——也是梁家大女儿莱拉交代了这个家庭的基本信息,父亲利昂和母亲在二女儿安娜死后分开住,安娜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小女儿尼娜离开唐人街独自生活在纽约。小说后面的十三章用倒叙的方式带领读者逐步探索这个家庭所发生的一切。“倒叙”或者“闪回”被查特曼定义为“发生在当前故事情节之前的事件呈现”。例如,第一章告诉我们母亲现在经营一家童装店,但是后来我们发现母亲以前是一位衣厂女工;第一章提到父亲和母亲曾禁止安娜和奥斯瓦尔多·翁约会,到后面几章我们才知道父母亲憎恨梁家人是因为他们被翁家人欺骗导致合伙洗衣店倒闭。每一章情节的时间节点都先于前一章,同时每一章内部的事件向前发展,例如在第五章,莱拉帮助利昂申请社会保险,却因为文件不足而遭拒,接着这一章讲述了莱拉在帮助利昂寻找正确文件的同时却发现了利昂一箱子来自美国雇主、政府甚至是房东的拒信。查特曼称这种叙述方式为“持续的情节逆转”,即每一节或者每一章是按照时间先后来叙述的,但后一节与前一节相比必须发生在话语中早期的时刻。在故事的开头莱拉介绍了安娜的死亡,这种介绍引起了读者探索安娜死因的兴趣,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会发现作者真正的意图并不在于引导读者发掘安娜的死因,而是揭露这个家庭更多的故事和经历。
记忆断层和重复也是这部小说突出的叙述特点,这些特点正是一部创伤性小说的特点。正如著名创伤理论家卡西斯所说的,创伤叙述“打破时间顺序,故事情节不连贯,支离破碎”;创伤主体陷入“重复讲述状态”。叙述者莱拉在倒叙的同时会出现记忆断层,或者说一些零碎的记忆片段会突然出现。例如在第七章,当莱拉叙述她是如何帮助利昂找到祖父梁丢失的遗骨时,她插入了很多相关的回忆片段。当莱拉进入中华会馆听到嗡嗡的机器声时,她想起来了小时候帮妈妈缝纫衣服的场景;当会馆的工作人员在墓地搬迁名册上找到祖父梁的名字时,莱拉回忆起有关祖父梁的一切,祖父的“单身汉”生活以及祖父去世时葬礼的凄凉情景。关于祖父的信息都是通过这些零碎的记忆片段拼凑起来的,叙述者莱拉在过去与现在之间跳跃,通过各种记忆的拼接,使读者能够一步步深入地了解这个家庭的过往,了解早期移民一代在美国的创伤经历。另外,在叙述中,莱拉会不断地重复一些信息以便强调或者引起读者的注意,随着故事的展开,这些重复的信息拼凑起来,揭露了更多的故事真相。例如,莱拉在叙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安娜的死,以此来说明这个
事件对这个家庭造成的创伤性影响;在前几章莱拉重复提到父亲认为祖父遗失的骸骨带来的坏运气导致了安娜的命运,从而把这个家庭几代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倒叙、记忆断层和重复都是创伤叙述的重要特点。叙述方式是为主题意义服务的,这种创伤叙述一方面是为了深入挖掘死亡事件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是叙述者莱拉修复创伤、修复自我的一种方式。
通过创伤叙述,作者旨在揭露唐人街梁家人早期移民一代在美国的种种创伤经历。在小说的开篇,叙述者莱拉提到了安娜的死,深入阅读,我们发现安娜的死不仅仅是由某一个原因造成的,而是个人、家庭和文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以安娜的自杀为主线,小说以倒叙的方式一步步向读者揭露了早期移民一代在美国的苦难遭遇,证明了这些苦难遭遇是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种族歧视造成的必然结果。祖父梁从淘金热开始进入美国,为美国的西部开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却遭受主流社会不断的排挤。受排华法案的影响,祖父在“单身汉”社会过着孤独而贫穷的生活,最后客死他乡,落叶归根的愿望最终都没能实现。契约儿子利昂通过向祖父梁购买美国身份而进入美国,然而他的“美国梦”从来没能实现。在这个承诺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里,他遭受的确是不断的歧视和剥削,因为常年失业,他只能靠出海和卑微的零活勉强维持生计,身份的丢失和梦想的破灭令他对生活充满了绝望。母亲跟随莱拉的生父来到美国,却惨遭抛弃,无奈之下嫁给利昂,却始终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迫于生计的压力,母亲常年工作在衣厂,忍受着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过长的工作时间。小说在倒叙中讲述了家庭成员的悲惨遭遇,暗示了造成这些遭遇的根本原因来自美国社会对华人的种族歧视和劳动力剥削。安娜对于利昂和母亲来讲就是他们的全部希望,是他们在美国这片土地上挣扎、奋斗的全部动力,安娜的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意味着希望的彻底破灭。作者通过这种倒叙,逐步揭露这个家庭的过往,以便让读者了解,安娜的死与早期移民一代在美国经历的贫穷和困苦息息相关,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把安娜逼入自我毁灭的境地。
在某种程度上,叙述者莱拉通过回忆这个家庭的创伤经历来提醒自己在记住历史的同时要看向未来。通过倒叙,莱拉描述了安娜的死对这个家庭造成的巨大伤痛,同时也表达了她渴望摆脱这些痛苦、自责和害怕,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莱拉在叙述中表达了尊重个人选择的重要性,她认为安娜的死是一种个人选择,每个人都应该试图去理解并尊重这种选择,安娜选择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摆脱困境,解脱自我并获得重生。就像尊重安娜的选择一样,莱拉认为尼娜离开唐人街或者去堕胎也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无权干涉这种个人选择。这样一种理解有助于创伤主体莱拉修复创伤,修复自我,从过往失去和伤痛中走出来。莱拉说她想记住唐人街发生的一切,因为“记住过去可以给予现在力量,记住过去不会使安娜或者祖父重生,但是记住过去的意义在于可以避免使他们变成陌生人”。在记住历史的同时,莱拉暗示创伤主体不要沉浸在过往失去的伤痛之中,而是应该不断向前看,做出自己的选择,迈向自己的生活。作为家中长女,莱拉始终摆脱不了这份沉重责任的束缚。安娜死后,她搬回唐人街和母亲一起生活。像安娜一样,莱拉也始终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她一方面担心母亲和利昂,整日为他们奔波,活在他们的世界;另一方面她又担心梅森同样需要她的陪伴。夹在母亲和梅森之间,莱拉说,“我不想再担心任何人的生活,我想要自己的生活”。在抚慰母亲和利昂的伤痛之后,莱拉最后搬出了唐人街,嫁给了爱人梅森,开启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崭新生活。通过回忆和叙述,莱拉在不断地提醒自己,在记住历史的同时要展望未来。
分析《骨》中独特的叙述方式有利于读者深入理解这部小说,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意义。倒叙、记忆断层和重复是这部创伤小说主要的叙述特点,通过这种叙述方式,《骨》中梁家人在美国社会的创伤经历一步步浮出水面,读者得以了解早期华人移民在美国真实的遭遇和生存状况,同时也揭露了美国社会的歧视和剥削如何影响着华人的生活。这种叙述方式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它是创伤主体自我发泄和自我修复的一种方式,叙述者在叙述中传达了对待历史以及伤痛的正确态度和途径。《骨》中独特的叙述方式对我们反思历史、探索华人在美国的生存途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Chatman,S.Backwards[J].Narrative,2009,17(1):31-55.
[2] Caruth.C.Trauma:Explorations in Memory[M].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5:78.
[3] Ng,F.M.Bone[M].New York:Hyperion,2008.
[4]管建明.独特的叙述形式和主题的多重指涉:评华裔美国作家伍慧明的《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21): 63-70.
[5]刘丹.海外华裔文学的创伤叙事[J].社会科学辑刊, 2012(3):249-25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