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水墨纵横写乡愁

时间:2023/11/9 作者: 创作与评论 热度: 14281
徐秋良

  陈小奇 ? 祖籍湖南湘乡,1957年11月出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湖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第五任齐白石纪念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课题班刘大为工作室现实主义水墨人物课题研究小组成员。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种情绪。你可以有切肤的体验却又难以捕捉,挥之不去纠结于心的那种情绪。品读余光中的诗歌,你不能不被诗人那低回掩抑,如怨如诉的情感所揪扯、牵动。画家陈小奇几十年如一日,用画笔,用水墨,用线条,纵横恣意,描绘画家心灵深处的缕缕乡愁。品读他的乡愁系列画作,你感觉是在欣赏一曲曲深情而优美,守望中渗透淡淡忧伤的恋歌,让人掩卷难眠。

  小奇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出生在祁阳。五岁那年,父亲一年的工资收入不抵一担红薯芋头,日子过得贫寒窘迫,父亲带着一家老小七口人从祁阳回到湘乡湖山老家。小奇祖上都是行武从商的,没有从事绘画艺术的。让小奇对绘画产生兴趣的是小学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参观公社的阶级斗争展览馆。而展览馆里的漫画、标语都出自一位同班同学父亲之手。后来这位同学随母亲回城划清界线安排了工作,父亲就留在了乡下。一次偶然的机会,好奇心驱使小奇去看望同学的父亲,在他家里的墙上,小奇看到一幅女人的素描像和旁边挂着的一束头发。这里面有什么样的辛酸故事,小奇没有和我谈及。但几十年后的今天,小奇刻意回避时仍流露出忧伤。小奇对素描、绘画,对齐白石、吴昌硕的粗浅认知了解,就是从那茅草屋里的矮木凳上听来的。大概是这一时期这一特殊的艺术引路人根植了他乡愁的艺术基因,后来在全国多次画展中拿大奖,出版多本画册,其作品中就有对童年故乡岁月的绵绵思绪。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的诗人围绕乡愁这一主题来表达那斩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怀,描绘那离乡背井后缠绕心中淡淡的哀伤。如《诗经》《汉乐府民歌》《汉古诗》以及后来的孟郊、宋之问、王维、李白、贺知章、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这些诗歌和诗人的作品,百读不厌,经久弥新。这是为什么?因为你在品读这些诗歌时,诗人就不经意把你带入了那浓浓的乡愁情场中,欲罢不能。纵观历史上用绘画来表达乡愁的,尤其是用大写意画来表达乡愁的作品鲜见。画家能不能用自己的笔墨来表达乡愁呢?这是中国大写意画的高端学科,小奇在向这个高端攀爬。他几十年如一日,围绕乡愁作画是如此,他毅然辞去齐白石纪念馆馆长这个"官衔"是如此,刘大为工作室留用他当研究员亦是如此。

  小奇每年都要拿出几个整块时间去老少边区,天涯海角,黄土高坡,雪域高原感受生活,捕捉乡愁。而当他谈论乡愁这一宏大主题时,言语里激情澎湃,眉宇间神采飞扬,倦意霜尘一扫而光。这也深深感染我,打动我。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艺术的雅致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小奇在艺术的纵深与水墨的横面交织点上努力创造,探寻与之相对应的独特的意象语言符号来表达心中的乡愁。

  我手上有幾本厚厚的画册,这是小奇近几年来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系列乡愁作品。你翻阅品读细嚼,小奇会把你带入他竭力营造的那似浓似淡、似近似远、似真非真的乡愁梦幻中。《静静的村庄》《前面是弯道》《远逝的记忆》《我的童年》《小羊倌》《古井》《大路向天各走一边》《中午太阳》《狗司令》《张屠夫》《山里人家》《三月三》等三百多幅作品,各式各样的乡村人物如屠夫、羊倌、纤夫、村姑、大嫂、小妹、车夫、补锅匠,这些乡村人物既渗透着民族精神家园的芳香,又表现出鲜活的时代气息;山羊、渔网、靶头、小溪、树林、黑狗、老牛、小石、锄头、镰刀、新月、斜阳、春雨无不显现其灵动活性。小奇用有些夸张的技法、把怀旧情绪、山野气息、乡风民情、时代生机糅合在他那独具水墨线条,精心构制的画面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乡村大量的人口引入城市。在这流动的群体中,他捕捉到了由乡下人演变为城市人的进化过程中,人的精神、心性发生变化的那一瞬间的情绪。小奇称之为“精神失眠”,他为此画了九幅“失眠图”。从乡间小路、茅屋池塘来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大都市,生活有落差,精神有震撼,个中还有彷徨、苦恼和回望。这是大趋势、大变革、大迁徙中必然产生的起伏情绪,小奇那时代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

  小奇的画面题款也独特,字数不多。且多用乡土俚语。笔法直线、方角的多,极少用圆滑线,透视汉唐雄风,张显个性符号。看小奇的画,你会觉得有股古朴、清逸、雅致和浪漫气息直面扑来。画如其人。透过小奇的作品,你也可触摸到他的毅力、韧性、醇厚和实在,感受小奇的大气、磊落、磅礴和恣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