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传承古老画派的修行者

时间:2023/11/9 作者: 焦点 热度: 11245
他,一个26岁的大男孩,却有超然的气质。

  他,肩负着唐卡艺术古老画派——噶当画派传承的责任。他,将唐卡的创作,当成了毕生修行的功课。

  他,准备用噶当派画法,重现《千佛图》的辉煌。

  他,是笔尖上的修行者。

  索南才让,藏族,1988年生于我国著名的唐卡村青海吾屯下村,全村400多户人家就有2000余人从事唐卡绘制。而索南才让所成长的家族更是当地的唐卡世家,他的外祖父——万德加(瑜伽修行者),是名满整个藏区(青藏川)的热贡画派唐卡大师,除后藏之外的众多寺院都收藏了他的作品(唐卡及壁画),其中包括著名的拉卜楞寺、塔尔寺等,索南才让的舅舅——才让扎西,自幼出家学习热贡画派,30岁之后转攻噶当派,成为青海唯一的噶当派名家,其噶当派作品被塔尔寺等寺院收藏并有少量被海外收藏家收藏。

  当地的画师把作画当作修行,画佛的时刻,佛的神力便在笔下相助、加持,画师们将自己的灵魂注入了画幅当中,这便是藏族佛教绘画所以精良感人的全部秘密。西藏画史上,有因为画师才能的局限,而出现的稚拙作品,却没有草率应付的作品。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索南才让自幼跟随在外祖父身边,耳濡目染下,年龄幼小的索南才让就体现出对唐卡的天赋和热爱。9岁时正式出家至舅舅修行的寺院——吾屯下寺,两年后又随着舅舅来到了著名的塔尔寺,在系统性的学习唐卡技艺的同时,接受正统藏传佛学教育。索南才让从磨画布、研磨颜料开始,一步步了解和学习唐卡的传统画法,并且在12岁就独立完成了第一幅唐卡作品,在画师云集的吾屯村一度传为佳话。在舅舅的影响下,索南才让在熟练掌握热贡画派的技巧之后,也对噶当画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习这个濒临失传的画派技巧。

  2003年,15岁的索南才让学艺有成,在外祖父的支持下结束了6年的寺院生活,走上了专心绘画的道路。两年后,为了眼光不局限于小小的村庄,见识更多的唐卡画派和其他艺术形式,17岁的索南才让毅然踏上了北上的旅途,只身来到了我国艺术中心——首都北京。初来乍到的索南才让用半年的时间熟练掌握了汉语的书写和阅读,并且通过互联网看到了大量在藏区无法获得的包括唐卡在内的藏族传统艺术资料,使自己获益匪浅。

  来到北京已近9年,索南才让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是对唐卡的热爱和弘扬唐卡的信念,支撑着他走到今天。唐卡创作,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切。他在领悟唐卡绘画上倾注了所有心力,一旦开始创作,对艺术的热爱可以让他忘记疲倦,全身心投入其中。依靠心中那种无可名状的热忱,索南的作品逐渐被人们认可。八大处、五台山、九华山等地的很多寺院,纷纷收藏索南才让所绘制的唐卡,他还修补了大量老唐卡,为唐卡的艺术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噶当画派

  唐卡是信徒崇拜的象征物,信徒通过对唐卡佛像的崇拜取得善业功德,因此,只有将佛、菩萨等的形象按照佛经规定的尺寸、比例准确地绘制出来,才会合乎要求。因此,藏传佛教的唐卡艺术注重传承、规制严格,在长期的演变发展中,绘画形式出现了流派之分,其中以勉唐画派、钦则画派、噶玛嘎孜画派最为突出,以上三派于14-15世纪达到顶峰,如今收藏界的主要收藏对象也以此三类唐卡流派为主。而噶当派唐卡绘画技巧传承的兴盛和繁荣则可追溯至更早,其设色独特、画风古朴、造型独具。复兴此流派不但在学术上能够填补唐卡艺术历史研究的空白,也打破了时下艺术市场上唐卡艺术作品流派单一、形制僵化的现有格局。

  噶当画派起源于公元1247年,西藏各部分割据的大小封建势力归入元朝版图,八思巴被封为国师。元朝统治阶层极力推崇藏传佛教,促进了汉蒙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藏传佛教遍布到了元朝版图以内的广大区域。随后明代帝王的崇信和支持使藏传佛教一直保持着迅速发展的势头。宗喀巴大师在噶当派的基础上创立的格鲁派已经兴起。卫藏地区的佛教艺术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经过200多年的不断积累与完善,逐渐达到了藏传佛教艺术的鼎盛时代。卫藏绘画在后宏期早期更多地接受了印度波罗王朝艺术的影响,自14世纪前后尼泊尔尼瓦尔人的艺术影响到西藏腹地,并参与完成了夏鲁风格与江孜风格的形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噶当画派)。卫藏的寺院先后出现了代表藏传佛教绘画艺术最高水准的杰出作品,最优秀的绘画作品集中在后藏(日喀则)的夏鲁寺、白居寺、艾旺寺、萨迦寺等名寺,并以江孜白居寺壁画为标志,彻底完成了对印度艺术、尼泊尔艺术的学习阶段,并且随着与元、明两朝的文化交流,使汉族艺术的影响逐渐增多,形成了藏族绘画中真正有着本民族特色的绘画风格体系。江孜的艺术后来又深刻影响了西部的阿里地区,对古格绘画样式的形成起过重要的作用。

  “夏鲁风格”指的是公元14世纪前后受尼泊尔艺术影响在萨迦寺和夏鲁寺等寺院形成的绘画样式。因夏鲁寺噶当派壁画艺术成就杰出、保存完好、特点清晰,固以“夏鲁风格”指代这一绘画样式。尼泊尔风格造型妖媚和色彩纯艳的不足,经朴实真诚的藏民族性格的过滤,使静穆典雅的气质融入了华丽的视觉效果当中。

  噶当画派主要特点是:

  1、脸形从方正略长变为方正略短,头部上宽下窄上大下小,五官较集中,眼的位置下降了许多,眼以上的眉额部显大,如儿童的面部比例关系。四肢修长,手足较小,人物戴单层五叶冠,轴状耳饰已被大耳环取代。

  2、主尊式构图布局中有加娄罗、舞蹈龙人、龙女、摩羯鱼、卷草鱼尾等古老形制;莲座平直,五彩莲瓣多为单层上合或下翻,斜出的瓣形圆多于方;台座中间跶饰布,有团花或卷草;台座柱间饰异兽珍禽、力士、舞乐的供养天女等形象。

  3、线描都是不求变化的“铁线描”;人物的面部、衣带、首饰上的宝珠和植物的叶茎等都有表现立体感和光泽的“高光点”,或暗示高光的装饰亮线。

  4、造型单元更为卷草化,在所有的局部和细节当中都可以找到卷草的节奏律动与组织方式;中原艺术传统的渗透使衣带有宽肥、飘动的趋势。

  

  这些作品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画师的技艺精湛,造形的组合设计已经过千锤百炼,是白居寺壁画的经典之作,在构图上基本保持了主尊与侍胁的传统布局。

  面部身体上可见高光亮线,面部造形更为圆润,五叶冠的每一叶都呈圆形。乳房下多出一条皮肤线,乳房变小,整个人物的南亚特征大为减少。衣带多而宽肥,服饰中汉族影响明显增加,各类装饰中现出西藏化的审美情趣。两位侍胁菩萨的脸形中方的因素几乎消失,变为长圆,身体由侧面干脆变成了正面。主尊背后多出一个明代家具中才会有的高背椅的两角,如牛角状上翘,末端变化为卷草状,开叉生出如意宝。背靠横梁还有两朵花中生出的更大的如意宝。两旁原饰摩羯鱼处变化为鹤形白鸟尾连卷草,每卷草圆心中各有两朵莲花,连接点不见迦娄罗鸟变为莲生如意宝。整个龛顶一簇蓝色花朵彩云环抱。莲座中的莲瓣俱已变成侧面,反包于上层莲瓣。莲台前的布如裙裾般边缘翻转舞动。

  热衷于用花朵和裙带及变化的曲线造形来装饰画面的追求一经开始将愈演愈烈,这一点可看作是藏族绘画艺术走上近代历程的开端。在造形与比例的黄金点上她美丽动人,静穆慈祥,优雅的情韵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达,正像古希腊艺术的古典时期实现的美学高度一样,藏族美术和谐而理想化的古典精神在这里实现了!

  情系噶当

  ——《千佛图》的创作绘制

  缘起——内心的契合

  家乡的蓝天、白云、墨山、寺院勾勒的简单线条的美丽,根植于我的内心。因而初遇噶当派画法时,其简约而清晰的展现手法,与我内心长久的印象,相互契合。基于这种契合,近三年时间,我一直个人出资,带领团队,搜寻、学习遗留的噶当派唐卡。遗憾的是,资料寥寥。

  将目前所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我发现噶当派唐卡类似于工笔画法的清秀与直接,在如今唐卡展现华贵之风盛行的市场,脱颖而出,极具发展潜力。

  在我心里,噶当派唐卡,已经不是一种表现形式,而是藏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个藏族人,我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续接、继承这一画派,并使其重放光彩。

  总之,绘制唐卡的过程,带给我的种种感受,是无法用言语来准确描述的,但今生能够扮演唐卡画师的角色,让我觉得自己如此幸运,并终生感恩!

  ——索南才让 2014年7月

  噶当派唐卡画法清秀直接。

  因此,索南画师决定,以现有传世唐卡绘画内容中罕见的《千佛图》为创作主题,通过记录画师由寻访逐源到艰辛筹备,再到逐步绘制完成《千佛图》的整个过程,再现数百年前业已失传的古老绘唐技巧,旨在复兴古朴典雅、艺术性强、充满视觉张力的噶当派唐卡。

  体现内容:

  唐卡绘制:《千佛图》1.5乘10米(初定)

  从《千佛图》唐卡的内容设计、画布制作、颜料选取与制作、构图、造型、设色,以及画师在绘制唐卡时所需持有的读经、持戒等修行,完整的遵循噶当派的传承,使《千佛图》真正成为噶当派复兴的里程碑式作品。

  噶当派的文化传承、历史渊源

  根据索南画师收集的中外资料、寻访记录、田野调查,图文、影像并茂,再现噶当派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艺术特点等。

  画师在绘制唐卡中的全部过程

  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完整记录《千佛图》从孕育到诞生的整个过程,不但包括画师在绘制唐卡时的一点一滴,还包括绘画之外,为了能够绘制出如法、纯粹的唐卡,唐卡画师对自身进行了大量修持工作。旨在透过一幅画作,讲述真正的唐卡精神、唐卡之魂。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