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
小说《死魂灵》是对当时俄国社会的特定刻画,所描写的购买死魂灵的故事的情节,即投机商人乞乞科夫来到某市,结交地方官僚,向各色地主收购己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以骗取政府抵押贷款,在丑事败露之后逃之夭夭的故事看似荒谬,但其荒谬性恰恰正是19世纪30至40年代的俄国现实,即农奴制社会的反动与黑暗。《死魂灵》的情节并不是出自作者虚构,而是当时现实生活的高度写实,是生活的典型化和形象化。别林斯基在评价《死魂灵》这部小说时,认为它的意义,内容和形式是“透过世人看得见的笑,和他们看不见,不明白的泪,对生活特定范围的观照”。“果戈里虽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才能,在全世界历史性的文学中,绝对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俄国文学中才是伟大的”。虽然,果戈里在《死魂灵》中所描写的买卖死魂灵这种事件只会在当时特定的俄国社会里出现,果戈里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独特社会背景下特别事件,展开了对当时俄罗斯社会的现实的描写与揭露。但果戈理在小说中涉及到的三个问题:人类的教育问题,人在社会上的生存问题及社会的腐败问题,却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的问题,并且对现代社会仍然有着深刻的启迪和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过去,并为清除旧社会遗留的歪风恶习进行斗争,更不得不使我们惊异于作家于一个多世纪前对人世现实的洞悉之敏锐与深邃。
《死魂灵》中的主人公乞乞科夫与五个地主形象是全书描写的主要内容,作者也是从此揭开了对人性的与整个巨幅俄罗斯大地描写的序幕。小说描写了乞乞科夫在完成他宏伟计划,即购买已经死掉但仍登记在册的农奴以骗取政府押金的同时,先后拜访了马尼洛夫,科罗博奇卡,诺兹德廖夫,索巴凯维奇和普柳什金这五位风格迥异的地主。小说中乞乞科夫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狡诈无耻、投机取巧的行为,玛尼洛夫的脱离实际,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甜腻相与寄生性,科罗博奇卡的愚蠢浅薄、孤陋寡闻,贪得无厌与精神贫乏的特性,诺兹德廖夫的蛮不讲理、流氓无赖吃喝嫖赌、吹牛撒谎胡作非为的品行,索巴凯维奇自私贪婪和,粗鲁残暴、专横顽固的性情,最后是寄生阶级腐朽堕落到了极点,极度贪婪吝啬,既捡又偷,囚犯不如的泼留希金的嘴脸,都被作者“用了不倦的雕刀,加以有力的刻画,使它分明地、凸出地放在人们的眼前”(引自《死魂灵》第七章),使人们为这些农奴制度的产物不寒而栗。果戈理主要用讽刺的手法,讽刺中又带有捉弄,揭示他们的所有丑陋和缺点,揭露他们的本质。他们形象形形色色互不相同,同时每种形象中都体现出俄罗斯地主的典型特点。塑造出这一系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真实可感的人物典型是果戈里伟大的艺术功绩。这显示出作者果戈里独到且深邃透彻的洞察力、准确细腻的表现力和无比娴熟的语言能力。更显示出作者在对人性这一深刻问题的苦心思考与细心研究。果戈里也曾经在在回顾和总结自己一生的历程的《作者的忏悔》一书中说过,“有一阵子,我研究的不是俄罗斯人和俄罗斯,而是整个人类的心灵……研究我们的心灵的一般规律。”“在满足那了解人的愿望之后,我又强烈的希望了解俄罗斯。”而这一切对俄罗斯现实与整个人性的思考又都溶化渗透在作品字里行间幽默讽刺、爱憎分明的基调中。
全书原本拟分三部分:第一部即为现在广泛流传的《死魂灵》一束,其创作主题为:揭露地主——有罪之人;第二部作者本意想写出净化的俄国,塑造出他理想的道德完善的人物形象——善良的地主,作为地主改恶从善的表率;第三部则是俄罗斯地主的新生。但是,脱离现实的企图是不可能实现的。果戈理在创作第二部时正处于思想危机中,他根本不可能认清正确的出路何在;其次,果戈理仍然希望从他在第一部所揭露的地主生活画面中去挖掘正面形象,而这种正面形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固然还有果戈里晚年世界观的矛盾日益激化,作家思想上的危机,生活的窘迫,疾病的折磨等原因,但最直接和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果戈理多年居住国外,脱离俄国社会,远离俄罗斯人民生活这个创作源泉.也正是由于缺乏了对人性与社会的密切接触的与深刻剖析,在1845年、1852年他两度烧毁《死魂灵》第二部已经写就的手稿,使这部史诗性的作品最终终未能实现。
对于果戈里,车尔尼雪夫斯基作过如下的评论:“他告诉了我们:我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我们有哪些不足之处,应该追求什么、鄙弃什么和喜爱什么”。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果戈里的一生,也从一定的侧面反映了果戈里对现实社会与人性的思考。《死魂灵》反映的19世纪上半期俄国的封建农奴制,那个封建落后腐败的农奴制虽已不在,但其折射出的社会现实和刻画出的的人性却不会磨灭,小说留给世人的意义依然深远。《死魂灵》不仅在俄国文学中是伟大的,在世界文学中也应该是伟大。它总会时不时的让我们反省当代社会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呢?我们身上又有没有那些人性的弱点呢?
[1] 夏益群.教育 生存 腐败——果戈理《死魂灵》中三大社会问题的现代意义阐释[J].湖湘论坛,2006(06)
[2] 崔云伟,刘增人.2004年鲁迅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5(0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