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从交际翻译理论视角看“一带一路”内容的英译
刘凤丽秦学锋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本文运用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以“一带一路”的内容为例,分析其英译的翻译策略,旨在培养人们外宣翻译实践中的交际翻译理论应用意识。
交际翻译;外宣翻译;翻译策略
引言
“一带一路”是中国在21世纪倡导并实施的重大战略,是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重要桥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因此,“一带一路”的关键词句的英译质量在战略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翻译文本定位
“一带一路”的英译属于外宣翻译,它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受众对象的交际活动”。由此可见,该类型的翻译主要是通过译者的翻译的让世界了解中国,所以翻译时应该主要考虑受众者,即目的语读者。2 交际翻译理论
纽马克认为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和技巧。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译者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纽马克对交际翻译的定义是:交际翻译试图用这样一种方式正确地传达原作的文中意义,使其内容和语言都可以很容易地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是以传递原文的信息为重点,强调意义应优先于形式,侧重于为译文的受众服务,主张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在表达形式上,交际翻译更强调原文对于受众的表现力和传达力,而不是拘泥于内容本身,更有利于受众的理解和接受,这样,也就反过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源语的表达效果和意图。而“一带一路”关键词句的外宣型翻译考虑的首要因素也是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所以也离不开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3 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内容的英译
3.1 短语的翻译(1)采用意译法,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一带一路”中有许多重要的短语,多采用排比结构来增强文本的感染力,使其语义突出,语势层进;但在英译时,因为这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定要根据原文的语义来考虑是否也要采用该结构,进行逐字翻译。
例1:原文:时代呼唤:从理念到蓝图;合作框架:从方案到实践;合作领域:从经济到人文。
译文:Call of times:From concept to blueprint, Cooperation Framework:From plan to practice , Areas of cooperation:economy and culture.
分析:汉语为排比结构“从……到……”,但笔者发现英文并没有全部译为“From…to…”的结构。这是因为译者是在深刻理解原文基础上进行的翻译,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如若译为“from economy to culture”和“from reality to future”可能让目的语读者理解为“中国已经不在经济领域合作,只是在人文领域合作”,很显然这是一种误解,原文主要是想表述推动沿线国家之间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可见,译者运用了交际翻译理论,考虑了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能力。
(2)“减词不可损意”下的省译。汉译英时一字不漏地按照原文直译,往往会使译文显得生硬累赘,而省译可使译文显得简洁、流畅,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修辞特点。
例2:原文:愿景展望:从现实到未来
译文:A Future Vision Based on Reality
分析:原文中“愿景”和“未来”都是同一个意思,但是在翻译时,却不能翻译成“A Future Vision:From Reality to Future”这样的译文会使目的语读者读起来感觉冗杂,达不到交际的目的。译者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省译法,结构合理,表意清晰,简洁凝练。
(3)转化法。英汉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存在着语言差异。就词汇而言,英语有着名词优势于动词的倾向,而汉语因缺乏形态变化的原因,多采用动词、形容词这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现力的词。所以,在词汇的汉英翻译中,要适当地进行词性转化,译出地道的英语。
例3:原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
译文:policy coordination,facilities connectivity, financial integration.
分析:译者将原文的四个动词“沟通”、“联通”、“畅通”“融通”
都进行了词性转化,译为名词,也显得庄重和正式,应用交际翻译理论,表达了我国对该战略实施的高度重视。
3.2 句子的英译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从风格上看,“一带一路”的内容既有紧跟时代步伐的现代语句,又有展示中国文化的古语名言;从修辞上看,又多采用排比句式,使之读起来韵律铿锵,气势磅礴。因英汉语言存在差异,所以在翻译时,需要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恰当地采用翻译策略,译出达到交际目的,能让目的语读者接受的译文。
(1)对于含有排比修辞结构的现代汉语句子进行语法分析,重组英文句式。这是因为汉语“排比”是修辞术语,英语“Parallelism”是语法术语。汉语“排比”要求排比项,至少要有三个,而“Parallelism”中各排比项之间不一定都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从属关系。又考虑到“一带一路”属外宣型翻译,需要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基础上进行语法成分分析和重组。
4 结语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内容中的关键词句的翻译都是在交际翻译理论总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译者在翻译这类外宣型文本时,最主要考虑的就是把原作的表达意思传出去,将交际效果纳入考虑范围内,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将更优秀的译作传播给目的语读者。[1] Newmark, P.Approaches of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1.
[2] 冯庆华.汉英翻译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3] 林扬欢.中国特色时政术语的外宣英译—从“一带一路”的译法谈起[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6,4.
[4] 伍先禄.汉英排比修辞的比较与翻译[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9.
[5] 杨玉荣.交际翻译理论与交通标识语英译[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5.
[6] 张平梅.纽马克翻译理论探索及运用[J].文学界(理论版), 2012,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