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说文学翻译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说月刊 热度: 18485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北 唐山 063210)

  小说文学翻译的研究

  张蕾蕾王秀宽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210)

  随着各类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翻译也随之成了炙手可热的领域,其中的小说体裁翻译研究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以小说读物为研究方向,就其翻译的目的性,受众群体,以及翻译策略展开论述。

  小说读物;翻译策略;趋势发展

1 引言

自20 世纪末以来,随着小说文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上升,如今已成为日渐成熟的翻译领地之一,但是对其研究的方向与看法却不尽相同。

2 小说的特点

三大基本文学形式是:戏剧、小说、诗歌,但就字面就可看出他们是有很大差异的,戏剧多注重公众性,诗歌抒情性,韦恩·布斯所说的“小说修辞”,就说明了小说的修辞性。所谓的“小说修辞”是指控制读者的技巧,即作者叙事的技巧。 “叙事之于小说犹如旋律节奏之于音乐、造型之于雕塑、姿态之于舞蹈、色彩线条之于绘画,以及意象之于诗歌,是小说之为小说的形态学规定。”(徐岱1992: 4- 5)

  由此可以得出小说的本性——叙事, 徐岱说叙事是用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来描述故事。在某种意义上说小说就是叙事的,因此叙事是小说的“灵魂”华莱士在《当代叙事学》一书中提到:“叙事理论已经取代小说理论成为文学研究主要关心的论题。”

3 小说发展的变迁

小说翻译策略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演变,而对于小说整体的把控也是关键之一。《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出自著名作家陈平原之手,其中记载了三个层次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

  3.1 叙事时间的演变

  小说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很多是以时间轴为叙述顺序展开描写的。早在20世纪初,连贯叙述的方法就已经运用到了国内的小说体裁上。外国文学常常拿后来之事作预言,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让其产生好奇心而继续读下去,其实只是中内外文学叙述的方法和角度不同而已。中国文学大家林纤译称:“余所译书,微将前后移易,以便观者,若此书则原书所有,万不能易,故仍其文”(林纤译,37)。第二是叙事角度的不同,有的叙事体裁是从情节本身入手展开的,有的是以人的前后变化为基础延伸的,甚至有一些是根据境遇来论述的。这些角度是中西方文学家都可能采用的,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翻译策略还是很广泛的。最后一点就是叙事结构,这个更多的指的是顺序还是倒叙,很多作品是先抛出剧情的最后结果,再顺过来进行,主要也是为了引人入胜,增加读者的好奇度。

  无论什么类型的翻译都需要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其中最常用到的翻译技巧有语境意义、语意连贯、视角转移、增译等。

  3.2 叙事角度的演变

  中国的小说起先一直是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而后又有了第一人称叙事。狄更斯在David Copperfield的撰写中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完美地展现了第一人称叙事的魅力所在。尽管第一人称叙述在清末明初时期就已经广泛使用David Copperfield中所采用的由叙事者“我”来讲述书中主人公“我”的故事还是为广大的文人所不理解,因此即使是在自己“原书在此,不能不照译之”(钱钟书,1984:698-752)的约束下,林纤本人的译文最终在很大程度上也还是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3.3 叙事结构的演变

  小说在叙事结构上以情节、人物和环境的叙事为主。原因1.情节是小说的灵魂,专注于小说的作家也往往以此为重,甚至视情节为第一要素。但在1915年之前,情节纵然重要,也没有成为作家的第一关注点。而在1915年之后,情节的作用越来越来突出。很多翻译大家,如林舒等人的译文也相应的收到了影响。

4 总结

从以上的叙述不难看出,小说叙事的演变给小说翻译带来的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历史时期的译者并不是在同一个文学语境下从事翻译的,因而不同时期的小说译作便是译者的翻译策略受到该时期译人语文学规范影响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说,因为历时的原因,不同时代的译者常常是在一个不断变换的语境中进行小说翻译的,而译文也总是受各种各样的文学因素影响从而呈现各种差异。我们的小说翻译批评也应从仅仅是注重语言和文学对等的藩篱中解脱出来,加人历时的观点以扩大我们考察小说译本的视角,从而使小说翻译批评变得更为客观。

  [1]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3]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M].第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a.

  [4]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b.

  [5]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Z].董秋斯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6] 狄更斯.块肉余生述[Z].林纤,魏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7] 狄更斯.大卫·考坡菲[Z].张谷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