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 北京 100081)
《四十夜》评析
祖丽皮耶·图尔荪
(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
古丽切克热·艾则孜是一位受欢迎的年轻维吾尔女作家,她有一套独特的写作风格,每部作品都充满爱和阳光,以及有一种指导作用,每部作品就是一门课。本文试图通过对作者的代表作 《四十夜》的分析,评价正本书。
传记文学;《四十夜》;母亲形象
1 引言
一篇作品动人的地方,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充实,一是形式完美,内容,是作者给予作品的内美;形式,是作家给予作品的外美,身体与外表的美,词藻文采,音韵声律,章句结构,写作技巧都是形式问题;内容,就是作品中所含的实质与意义,也就是由作家的情感、人生观、生活经验,所处时代背景、内容等作者生活、意识的结晶①。而此书通过作者的真实经历来叙事人心最深处的真实感情,这就让它具有这种内外的充实与美。这篇作品是一部歌颂,属于传记文学。那么传记文学是什么,有具有哪些特点?
2 传记文学
从传记文学的归属看,传记文学属于非虚构文学,因此,它应具有非虚构文学的“非虚构性”;从传记文学的名称来看,传记文学应首先包含有传记性。学者王辉在《非虚构文学:影响、异议、正名与建构》这篇文章中说:《非虚构文学按照其所体现的作家的写真意识、文本而再现的似真程度以及读者接受时的真实感效果等三个方面因素,将非虚构文学划分完全非虚构”②。
《四十夜》作为一部传记性作品写的是真实事迹。整书都给读者讲一系列的真实而具有教育性的故事来指导人生。虽然此书表面上是献给作者母亲的歌颂,其实是献给所有母亲的。书是以母亲的去世为开头,读者一开始读就会同她一起哭起来。由于作者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及表达能力,写这个情节写的具有极为感染力。
作者用第一人称全职叙事讲述了自己和母亲一起过的美好的时间,字里行间都表示对母亲的深深的爱及尊重。用回忆手段讲述关于母亲的一切情节。有了这些情节母亲的形象显得更伟大,更让人吸引,会在读者心里有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也就是日后要更好的对待自己的母亲,不要抱怨,而去关心。读完这本书应该好多人都拿起手机给远方的母亲打电话问候。由于本文要评析这部作品,内容就不仔细的介绍了。
3 评析
这本书写的成功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3.1 标题简洁及有象征性。“四十”这数字在维吾尔人传统观念中有神圣的地位,与维吾尔族传统习俗有着密切关系。此数被人们视为圆满、完美的象征。民间各种人生礼仪的安排也与跟这数字有关。如人去世后家人要服丧四十日,满四十日要举办“乃孜尔”此后便可初丧3。维吾尔经典文学中不少作品以此数为标题。作者选这数字为本书标题,是一种继承传统文化的表象。
3.2 母亲形象塑造。书里面描述的母亲是一个具有美德,内心充满爱,助人为乐,能给别人指出正确方向的明智人。通过作者生动而简朴,真实的叙述读者更能容易看透所有母亲的心,会在读者脑海里产生一种懊悔及马上去找自己的母亲表示自己对她的爱及回报的冲动,此书点亮了读者的心。
3.3 作品所表达出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直接表现就是它的审美价值。而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是整个文学活动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即它是在创作、作品、接受这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得以生成、凝定和实现的。这本书可能会对不同的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想及影响,这就是它的审美价值。女生看了会从书中的教条里学会怎么选朋友、怎么划算人生等等问题。这一点也对这篇作品增了不少值。
3.4 作品结构的安排。结构是文学作品的内在形式。任何体裁的任何一篇作品,其内部都具有一定的结构。作品没有结构,作品的内部诸种要素无法组织起来。作品的内容及主题无法表现出来。此作品结构具有整体性及层次性。母亲得病治疗-作者的青年时期-母亲的教条-作者的好朋友的经历与母亲的建议-一些插入情节-结语。这些细节都与作者想表达出来的思想紧密联在一起的。
3.5 语言表达特点。这部作品最让人吸引的就是它独特的语言风格,可说在使用语言上的典范,因为它的语言是精美熟练,朴素而标准。作者具有很好的驾驭语言材料的能力,她具有女性特有的感情细腻、对事物的观察与描写细致入微。因此,书的语言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与带动力。
可以说,此书会给读者带来独特感-就是自己站在3D场景的那种感觉。
4 总结
文学对生活的超越,正在与它在感情的基础上还有理性的概括和提炼,在平面的扩展中还有纵深的掘进。作者大部分作品只限于写某一个亲人,因此希望她创造出更多的不同体裁与不同内容的作品。她的《四十夜》等作品都是以传记形式写出来的成功作品,这两部作品都证实了作者这方面的实力,显示了她的独特的写作风格与语言表达能力。这部作品不管是整体布局还是叙述方法及语言使用方面都比较突出。她的作品在题目、形式、内容及语言风格方面表现出了跟其他女作家的不同一点。
[1] 古丽切克热·艾则孜.四十夜[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6
[2] 蓝青.传记文学之传记与文学[J].艺术百家;2010
[3] 阿不力米提·优努斯;庄淑萍.维吾尔语数字的文化含义[J].语言与翻译2005
注解:
① 方祖桑,《文学批评的方法》,《云梦学刊》,1993
② 蓝青,《传记文学之传记与文学》,《艺术百家》,2010
祖丽皮耶·图尔荪,女,维吾尔族,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2016级硕士研究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