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赏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说月刊 热度: 16440


  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赏析

  任婷关宁

  关宁(1992-),女,汉族,河北省廊坊市,研究生。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罗伯特·彭斯被称为苏格兰农民诗人,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彭斯后半生主要收集苏格兰民歌,使得很多即将失传的民歌得以保留。他的诗主要收录在诗集《主要用苏格兰方言写的诗集》中。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爱情诗,叙事诗和讽刺诗,其中《一朵红红的玫瑰》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这首诗描写了爱人的秀美,表达了爱情永恒的情感,使很多读者产生对纯洁永恒爱情的渴望。本文将从韵律,意蕴以及语言三个方面解读彭斯的这首诗,以期能使读者走进诗歌的内在,也走进彭斯。

  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 ;韵律;意蕴;语言

1 引言

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出身贫困,13岁就开始在田间劳作,但是劳作之余,他游历了苏格兰的许多乡村,收集了大量的歌谣和山地曲调,并对此进行改编。彭斯运用他的天才文笔,把民歌片段组织起来并加以改编,使之成为永恒的经典(Low,1974:2)。也正是由于彭斯,苏格兰的民歌才得以永久的流传,成为了英国璀璨文化的一部分。彭斯也因此被称为苏格兰的“民族诗人”(National Bard)。如今,为纪念彭斯对英国和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1月25日成为了苏格兰的传统节日“彭斯之夜”(Burns Night),用来庆祝彭斯的诞辰。

  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是他最为人熟知的爱情诗。诗人运用歌谣体的形式,语言简洁便于传唱。全诗共四节,前两节描写了爱人的美丽,像一朵红艳的玫瑰,像一曲甜美的乐曲,让人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纯洁,美丽,恬静的姑娘的形象。后两节抒发作者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即使海水枯竭,爱情永不消逝的炽热情感。朱光潜在其《诗论》中说到“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同源的,而且在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朱光潜:7-9)。可见诗歌的美是音乐性的,灵动的。本文将从韵律,意蕴以及语言三方面分析这首诗广为流传的原因,使读者领略其独特而灵动的美。

2 《一朵红红的玫瑰》之韵美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邱春安,2014:93)。诗歌独特的生命力和其他语言形式的不同就来源于它跌宕起伏的节奏,即诗歌韵律。Paul Fussell将韵律定义为:日常口语的律动被雅化,重组和调节就形成了诗歌的韵律。诗歌的韵律包含重音,停顿,音长等因素,不同的韵律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在《一朵红红的玫瑰》中,前两节压abcb韵,后两节压cdcd韵,全诗以抑扬格为主。本文将从韵律方面分析彭斯在这首诗中的用韵之美,以及韵律变异产生的原因。第一诗节:

  O,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 ly sprung/ in tune.

  O, my luve/ is like/ the me/ lodie,

  That’s sweet/ ly play’d/ in tune. (李正栓,2016:2)

  此节中,第一行和第三行以语气词“O”开始,重读凝聚读者的注意力并且抒发炽热的情感。诗节以抑扬格为主,感情平缓低沉,然而第一行最后一个音部是扬扬格,并且与前一个音部的“red”连接,是三个连续重读,放慢了诗歌的节奏,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也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句中的逗号表示停顿,放缓了诗歌的行文,给诗歌增加了厚重感。第三行的最后一个音部以抑抑格结尾,节奏与“melody”的意思呼应,抑抑格给人一种悠长辽远的感觉。仿佛使读者听到了沁人心脾的乐曲。

  第二诗节:

  As fair/ art thou,/ my bo/ 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the seas/ gong dry.(同上)

  第二节和第一节相比,在音部上更加工整。前三行每个音部都是抑扬格,而第四行的第一个音部则以扬抑格开头,引起读者的注意,也为表达诗人海水枯竭,爱情不变的决心。并且诗节多用双元音,二四行也是压/ai/的尾韵,双元音发音圆润饱满,正像诗人的浓烈的爱情。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彭斯在诗歌创作时的细致入微。第三诗节:

  Till a’/ the seas/ gong dry,/ 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the sun!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 (同上)

  本诗节韵律的变异更多,第一行的第三个音部“gong dry”和第二行的第二个音部“rocks melt”都是扬扬格,其意思是即使海水枯竭,岩石融化,我依然爱你。扬扬格也正表现了诗人不论世事变迁,爱永不变的决心。同时扬扬格让读者的阅读时间加长,有助于体会诗人的坚定。

  第四诗节:

  And fare/ thee weel,/ my on/ly luve!

  And fare/ thee weel,/ a while!

  And I/ will come/ again,/ my luve,

  Tho’ 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 (同上)

  此诗节前三行都用了行内句读。第一行逗号前是“再见”,后面则是“我的爱人”呼语,逗号在这里的作用是停顿,延长时间,突出了诗人依依不舍,一步三回顾的心情;第二行逗号前依旧是“再见”,后面确是“让我们暂时别离”(李正栓,2016:2),这里的逗号表达了一种转折;第三行前半句是“我一定回来”,后面依旧是呼语,停顿的目的恰好和诗人的真挚承诺相吻合。第四行“thousand”则是扬抑格,并且和前面的“ten”连起来是两个重读,强调距离的长远。其中“thousand”中“ou”的发音是/au/,发音时需要口张大,延长了阅读时间,很好的配合了“距离远”的意义。

  通过对上面四个诗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诗歌韵律的改变是为了达意。并且,整首诗每行的结尾都没有爆破音,这就传达了诗人的爱情观,爱情是如此珍贵,像易碎的玻璃,容不得半点的“暴力”。诗人整首诗用了很多的元音,即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又能表现爱情的美好。

3 《一朵红红的玫瑰》之意美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许多诗人的抒情用写意画的方式,通过对画面和意境的追求,创造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王华颖:52)。《一朵红红的玫瑰》正是这样一首充满意蕴美的诗。诗人第一节没有直接描写爱人的美丽,而是用了“玫瑰”和“乐曲”两个意象,写出了爱人如六月初开的玫瑰,没有艳俗之资;又如一曲和弦的乐曲,温和悠远,使人沉醉。第一节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清新,恬静的意蕴,一个身姿楚楚,温婉娴静的少女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诗歌的第三节,画风一转,让我们看到了“海水枯竭”“岩石融化”的壮烈场面,不禁让人想到汉乐府《上邪》中的“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样的壮烈诗篇。海水,岩石,太阳这样的意象也为诗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宇宙背景。让读者读出了悲壮和永恒的誓言。由此可见,整首诗歌即有清新自然的意蕴,也有悲壮豪情的气魄。

4 《一朵红红的玫瑰》之言美

该诗语言简谱,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风,并且苏格兰方言的使用也使得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活泼。言美,不仅体现在诗歌语言的朴素,还体现在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首先,诗人运用比喻,将爱人比作“玫瑰”,这个比喻虽不新颖,但诗歌却说是“一朵红红的玫瑰”,这正是“陌生化”的手法。陌生化特指将日常熟悉的事物加以艺术化处理,使之与审美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主题获得陌生美感(赵一凡,2006:344)。此比喻不仅形式新颖,而且“红红的”叠词的使用增加了阅读时间,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再者,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诗人还用重复的手法,不仅对词“luve” 重复使用,也对“直到大海干枯水流尽”,“我将永远爱你”两句话重复使用,使得整首诗歌有一种回环之美。

5 结语

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韵律整齐,安排得当,并且诗歌营造了一种清新灵动的意境,语言赋予张力。这些都是这首诗得以流传的原因,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诗歌传达的情感,是一种奔放真挚的情感。诗人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爱情的诉求。这在充满功利的社会弥足珍贵,这样简单诚挚的诉求就像一股清泉,温润着现代人的心。因此我们可以说彭斯的这首《一朵红红的玫瑰》是韵美,意美,言美的综合载体,这也是被人世代传唱的原因。

  [1] Fussell,Paul.Poetic Meter and Poetic Form[M]. America: McGraw-Hill,Inc.,1965.

  [2] 李正栓.彭斯诗歌精选(英汉对照)[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 邱春安.多维视角下的诗歌韵律之美[J]. 河南社会科学,2014(8):93-96.

  任婷(1990-),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研究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