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莎士比亚戏剧与人文主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说月刊 热度: 16528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莎士比亚戏剧与人文主义

  罗艺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崇尚爱、强调自由和与人文主义关怀, 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封建反教条的思想。本文试从莎士比亚戏剧入手, 分析戏剧中所反映出的人文主义关怀,探讨莎士比亚戏剧与人文主义。

  莎士比亚;人文主义; 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中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也表现的相当充分。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经典文学巨作, 莎士比亚的戏剧从背景、情节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潮。本文将主要从作品的情节和细节来品味其中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

1 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时期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在英国中部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一座名叫斯特拉特相的小镇。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与艺术风格的形成时期,或称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第二时期(1601-1607)是悲剧时期。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这时期英国社会陷入到一种动荡不安之中,莎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是悲剧,反映了时代的特点。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代表作《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这一时期对现实的认识越深刻,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越是尖锐激烈,便从现实世界转入幻想世界。

2 人文主义的含义与时代背景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它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大力提倡人性,主张人追求当下的幸福,歌颂人类的力量与智慧,鼓励人人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一积极向上的世界观表现出对封建统治的反抗。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代表作家,在他的戏剧创作里,鲜明地反映出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道德理想。他以一段段充满激情的故事鼓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爱情、友情。男女主人公在一次次遇到不幸和挫折时,总是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朋友的帮助转危为安,在他的笔下诞生了一个个鲜活的青春洋溢的角色。如若说戏剧所体现的爱是能够征服所有,拥有了爱便能够实现一切愿望, 那么历史剧则说明了没有爱则会引发整个世界性的毁灭,国家人民更是会陷入国破家亡、亲人们反目成仇的局面[1]。

3 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人文主义

3.1 《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主要由割肉还钱和选匣结婚两部分构成[2]。第一,鲍西亚推迟婚期赶到法庭为爱辩护将整个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割肉还钱反映了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之间的种种矛盾,包括性格、宗教、信仰、种族等等。夏洛克爱财、自私、贪婪、冷酷。与夏洛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慷慨仁慈、为朋友死而无憾的安东尼奥;救友人于危难之中的巴萨尼奥;重情义、智慧的鲍西亚;忠于爱情的杰西卡。作为人性美的体现者,他们在斗争中终于得到胜利。作家推崇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十分鲜明。第二,选匣结婚集中写的是巴萨尼奥的爱情故事。这段经典情节既讽刺了当时物欲横流的欧洲资产阶级社会,同时又将作者心中爱情的定义升华。情节背景是花香鸟语、月光如水的贝尔蒙,更渲染出如诗如梦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作者心目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世界[4]。

  3.2 《哈姆莱特》是一部人文主义悲剧,在这部悲剧中,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现实社会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矛盾斗争,反映了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的英国现实[3]。《哈姆莱特》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人文教育, 他的父王突然去世, 叔父克劳狄斯篡夺了王位,娶了母亲,回到丹麦,在他悲愤疑惑时,父王显魂灵,告诉他是毒死了父王,嘱他复仇。而哈姆莱特安排的“戏中戏”证实了叔王的罪行,坚定了他复仇的信念。克劳狄斯怂恿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各自中了毒剑,王后也饮了毒酒,当时暴死。雷欧提斯弥留之际,揭发了克劳狄斯是这场阴谋的罪魁。哈姆莱特在愤怒中挥起毒剑,砍倒克劳狄斯,这样四人同归于尽,哈姆莱特嘱托好友霍拦旭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向人类传播人文主义思想[5]。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理想化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但也算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形象。哈姆莱特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对一切丑恶事物的憎恶。作者主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以及人物前后形象的对比来表现哈姆莱特身上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思潮,阐明了人文主义思潮对于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呼吁我们弘扬博爱精神、加强人文关怀,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1] 张付花.话剧 《皆大欢喜》的艺术性与人文主义表现 [J].戏剧文学,2016,04:125-127.

  [2] 唐宝凤.浅析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J].语文学刊,2015,23:38-39+48.

  [3] 段志东.基于《爱的徒劳》和《仲夏夜之梦》谈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内涵[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23-125.

  [4] 黄丹.人文主义在《威尼斯商人》中人物角色的体现 [J].现代交际,2016(6).

  [5] 高赫笛.《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及其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J].雪莲,2015,35:12-14.

  罗艺(1996-),女,汉族,四川眉山人,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