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 100000)
糖葫芦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研究
任峙圆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0000)
中国传统元素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是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剪纸、京剧、脸谱、风筝、四大发明、中国结、武术等等。作为设计师必须要充分了解本民族的传统,立足于当代,用新的、现代的眼光去表达中国文化,使民族的变成世界的,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充分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本文选取糖葫芦这一文化特色,一代人的记忆,不应在时代洪流中掩埋,而应该充分发扬其活力。创造出新时代的视觉语言。用一种新的、形象的表达方式去解读这一文化特色。
传统元素;民族;中国文化;糖葫芦;视觉语言
1 糖葫芦设计思路分析
1.1 历史文化价值糖葫芦也称冰糖葫芦,每当提起冰糖葫芦,大家就自然而然的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都说冰糖葫芦酸,酸里面它透着甜”,这首歌也是传遍大街小巷,耳熟能详。所以糖葫芦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老北京胡同文化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文化事物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糖葫芦至今在市场上依然盛行,并且开发出了更多的种类。当然对于糖葫芦的应用目前仍局限于“食”这一方面。因此,对于糖葫芦在其他领域尤其是在设计领域的开发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
1.2 商业价值
除了它的文化层面,目前市场上也存在的一些糖葫芦设计产品,说明了糖葫芦的设计开发利用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也是有可能成为一个系统的发展思路的。它具有商业价值。最近几年文创产品市场活跃,但也都有一定的时效性,来得快,去的也快。有些产品的销售量非常好,一方面来自于设计的美感,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对于受众心里的分析和把握。设计什么样的产品,和如何设计。这两点都是设计过程的重中之重。所以,设计文创产品的例子数不胜数,但不是所有的文创产品都可以成功。在众多元素中,我选择了糖葫芦这一元素,不仅是因为其浓厚的历史渊源,也包括人们对它的心理诉求。糖葫芦到现在已经不单单只是一种传统小吃了,它已经被深深的打上了而文化烙印。它是一种文化符号。基于这点对糖葫芦进行设计。选好了元素,下一步是探索设计什么产品。我选择了大家身边随处可见的一些事物进行再设计。因为越是熟悉的东西,设计越难,因为市场上已经饱和。但是基于糖葫芦这个元素而言,市场正在需求,所以我决定从最基本,最显而易见的产品开始,逐渐的拓展到其他领域,进而被大众所接受。
糖葫芦可以成为一个不只是“吃”的品牌,穿、住、行,生活的各方各面都可以融入糖葫芦的元素,不要破坏其最原始的基本的形态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和设计,既能保留其原有的风味,又可赋予其有特色的现代化含义。
2 设计过程
2.1 夜光衣架设计过程此款产品设计的思路来源于糖葫芦一串一串的结构特点,红色的糖葫芦的每个节点都可以防止衣服滑落,将传统的木架进行重新设计,增强其现代感 . 木架的设计是由一节一节的长方体组成,衣架是由糖葫芦的外形进行变异。整体造型依然可以看出是糖葫芦的造型。此外红色的糖葫芦为夜光材质,方便人们行动。
2.2 旋转衣架设计过程
在每个糖葫芦中都有相对应的孔可以使钢管接进去。并且糖葫芦的中间是可以旋转的,这样不仅在功能上使用方便,而且增加了产品的趣味性。比如,一些较懒的人在沙发上不愿移动,只需要轻轻旋转一下,就可以将悬挂物顺利拿到手边。此款旋转衣架不仅可以挂衣物,而且可以挂其他的物品。传统的衣架支架少,一次性可以放的衣服也少,有时候堆的满满的也不便于寻找。这样结构的衣架承载量大,而且可以方便找到自己的目标。因为可以旋转,又具有 360 度可以旋转的方向,所以密度会大,也方便寻找衣物。
2.3 公共设施
公共空间座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息的住处采用糖葫芦的外形,固定在地面上,可供行人乘坐,在广场上,草地上,花园里,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出现糖葫芦座椅,红色在诺大的空间里会非常抢眼,喜气的造型,使整个空间都活跃起来。
最后一张糖葫芦可用于儿童爬行。绵软的质地不会使孩子受伤,并且躺在里面就像坐在沙发上一样柔软舒适。孩子可以从一头爬到另一头,亦可以坐在上面。因为质地柔软,所以孩子玩累了坐在上面休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种糖葫芦座椅可以应用在很多场所,方便人们休息,并且在下雨天淋湿之后,糖葫芦座椅可以自动旋转、清洁。并且在夜晚人们看不见的场所,其可以代替路灯的作用,有发光效果,这样可以保护行人在路上的安全。
3 最终设计图
将以上设计思路加以简单整理,进行归纳。设计出几款实用的文创产品。4 总结
选择糖葫芦这一文化元素进行设计,是为了加强人们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认同感,同时用设计的语言赋予其更多的趣味性。糖葫芦本身在颜色上就引人注目,辨识度高,将其外在形象做成一系列可以应用的产品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设计的目的在于将中国传统的元素运用到现代生活中,让其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性,而不只是具有“吃”之一功能。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等,应该将更多的感官设计赋予其中。[1] 王培波.传统与时尚—关于当代美术工艺的思考[J].装饰,2000(4)
[2] 陆晔,文洁成.创新发展工艺美术[N].上海工艺美术报,2007-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