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重归山水,诗意安居”:浅析《富春山居图》中的景观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说月刊 热度: 18737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1)

  “重归山水,诗意安居”:浅析《富春山居图》中的景观

  朱晓雨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国内景观设计趋于西化和模式化,本文旨在通过对元代黄公望所绘的《富春山居图》中地形、道路、山石和植物等景观要素的研究,探析其中呈现的理想人居环境意象和园林的审美体验。

  富春山居图;景观;意境

1 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出生在环境动荡的元代,在文学和美术方面造诣都非常高。其在82岁时创作的写生画作《富春山居图》是我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这幅画作准确地描绘出了山形水貌特征,同时又突出表现了山川树木的精神状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这幅画作提倡了一种理想的人居环境的观点,其关键在于创造适宜的生存空间,从而使得人类在和谐的人居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生活。

2 《富春山居图》的人居景观意象

2.1 景观内涵

  “自然”一词出自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中“自然”是最高的审美理想,而景观在一定意义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大地上的投影。《富春山居图》用水墨描绘了富春江一带的迷人秋色,画中的山峦树木姿态各异,极富有生气,虽源于自然各有不同,最终归于全局中,就是“以少许胜多许”,用最简约的语言表现一个最丰富的内容。

  2.2 意境特点

  “意境”是指一种超出物象,趋于想象的一种氛围。山水画能把我们的思想引向超出自然的层面上,而画中意境又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景观。在这种景观中,若山水的具象为“有”,那么远景的想象就是“无”,山水的“有”烘托出了远景的“无”,远景的“无”也衬托出来具象的“有”,这样的统一,完整了表现了世界的万物。中国园林景观独特的意,生动体现了疏朗深远的意境。在这幅名作中的景观意境,在城市景观逐渐模式化的今天,是我们作现代的景观设计师,必须要研究探寻和运用的。

3 《富春山居图》中的景观要素

3.1 山峦重迭的地形地貌

  景观要素的定义是复杂的。不同类型的景观有不同的景观要素,《富春山居图》中所描绘的富春山位于浙江省桐庐县,整体多山脉,基本呈东北向分布,景色十分宜人。在这幅画中,山峰高耸入云或平缓起伏,水流在其中穿插,其间有楼阁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包围,幽静深远。计成在其造园著作《园冶》中就提到“园地惟山林最勝,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强调山地最宜表现景观的自然美。在景观营造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不过分改造原本场地,打造与自然融合的景观。

  3.2 千姿百态的山石布置

  山石是自然景观中重要构成部分,它使园林的景观更具有表现力。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置石掇山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山石结合艺术性的改造,将审美意趣融入到景观中,使山石在不同时节有不同形态,从而形成一种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特征。石景类型因环境的不同而形式不同,主要有主景、组景、衬景等几种类型。

  主景是孤立的山石单独作为一个景致,其作用是聚集游人视线,点缀整个空间;组景是与其他的构筑物组成一个景致,美化了空间,也为石景增添了生气;而衬景即是以石景为衬托,来体现其他元素,如建筑,植物等,使得景观的层次丰富,相映成趣。《富春山居图》中对这些山石的布置十分讲究,这种布置使景深增大,好似整幅画卷并不仅仅是一个平面。

  3.3 柳暗花明的交通流线

  道路是构成景观所不可缺少的要素,道路的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观面貌,也构成了景观的脉络。

  山水画中对于道路处理,通常有露有藏。图中的水边小径在岸边蜿蜒曲折,近处道路的曲折和远山山脉的蜿蜒和谐宁静,有种奇特的秩序感,路两边则是峰峦叠嶂,山脊的斜坡上树木苍茫,疏密有致,视线也随之发生变化,十分别致有趣。这种道路的节奏韵律能起到景观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3.4 相得益彰的植物配置

  3.4.1 山地植物

  植物是人居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巧妙合理地运用植物,将其与地形,水体,建筑,山石等有机地配植,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各种所需空间,同时还形成了优美的环境。

  富春江位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植被带,植物种类繁多。《富春山居图》中的植被以常见的针叶林类型为主,还有黄山松、马尾松、柳杉、柏木等,以及山上的常绿阔叶林。不同的植物配置会营造出不同的环境,带给游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的景观设计,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这五种植物配置方式最常用。

  3.4.2 水岸植物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水和植物的搭配是最宜营造出诗意环境的方式。水岸边的植物景观通常以倒影的方式融入构图中,所以水边常植柳。构图上,多用探向水面的枝干,或者是似倒未倒的水边乔木,这样可以增加水面空间的层次感及增添一些趣味;有的枝叶低垂入水,作倒伏状,极具趣味。这些植被各具特色,都在《富春山居图》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或朝气蓬勃,或绿荫满枝,充满盎然生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所带来的最本真的回味。

  优美的景观环境从古到今都是人类理想的居住环境。“人居”中所重视的“居”,不仅仅是“可居”,更是“宜居”。这不仅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更是审美和情感需求的重要体现。放眼当今社会,不少城市都存在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问题,虽然经济有一定的保障,但是生活并不能感到快乐,环境也很难实现“宜居”。创建理想的人居环境,促使人们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这是景观的主题,也是《富春山居图》折射给我们的启示。

  [1] 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2] 刘凤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 葛艳红.园林植物与山石配置[J].湖南林业,2007(4)

  [4]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77,206-242.

  [5] 朱滢,陈传辉.探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的隐遁意境城市[J].作家杂志.201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