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荷塘月色》在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编排比较研究
焦艳妮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作品入选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被多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用。本文在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三套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在单元编排、单元导语设置以及课后练习设计各有异同,体现出不同教学价值系统中的不同教学价值定位。教师深入把握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荷塘月色》;高中语文教材;编排比较
语文教材将作为社会阅读客体的文章选入教材时,就增加了一种教学价值。胡立根将其称为语言信息处理价值,是语文教材价值的核心,但语文教材的价值还包括情意价值与知识价值[1]。每一篇课文兼有多种价值,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教材体系、不同的学段、不同的环节与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定位。《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之作,被多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科书同时选用。本文通过比较《荷塘月色》在人教版、苏教版以及粤教版三套高中语文教材中编排情况,探究不同版本教材对此文教学价值的定位,为对此文教学提供新的想法与思路。
1 选文编排比较
各版本与《荷塘月色》一起组元的文章不尽相同。人教版在必修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苏教版在必修二专题四中的“一花一世界”模块:《荷塘月色》《听听那雨》(节选)。另外该专题还有“永远新的旧故事”《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总借俊眼传出来”《林黛玉进贾府》。粤教版在必修一第三单元“基本阅读”:《荷塘月色》《捡麦穗》《霞》《我的家在哪里》。另外还有“扩展阅读”《我与地坛》《沙田山居》。人教版按照文体编排单元选文,三篇选文均为写景状物散文,因此编者意在集中学习一种文体。编者将此文设置为精读第一篇,可作为“定篇”选文。苏教版教材有三种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苏教版在 “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中将其选入“一花一世界”,属于活动体验。苏教版的选文编排不局限于散文,还选用小说,将文体与人文话题有机结合,教学价值导向人文内涵,对于文体关注较弱。粤教版编排选文主要有有文体、语体和活动三条线索。一个单元分为基本阅读、扩展阅读、表达交流活动、点击链接和推荐阅读四个板块。《荷塘月色》被选入散文文体单元中基本阅读版块第一篇,是学生必须精读熟读的文章。此单元其余选文有叙事、写景、抒情散文,体现出散文的不同类别,由此可以判断教学价值导向散文鉴赏。
2 单元导语比较
单元导语能够直接呈现编者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意图,能使教师和学生较好地把握单元的教学目的、重点和要求。人教版导语: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诵,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苏教版:文学作品是情感的结晶……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这片激情的森林,仔细地品味美,品味情趣丰富的人生。粤教版:在文学世界中……一方荷塘,一缕月,……引发你这样那样的联想和感悟,……当你以自由潇洒、美丽动人的文笔写下这一切时,就有了散文。人教版导语点明单元体裁,简要介绍写景状物散文的共同特点,提出阅读鉴赏写景状物散文的态度方法。点明单元学习目标是在学生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圈点批注、反复诵读提高散文鉴赏能力。本文教学价值指向情感把握、意蕴审美以及语言品味。苏教版导语以精美的文学化语言阐述本专题的人文意义及思想主题。从“品味美”“品味情趣丰富的人生”可看出本单元侧重于欣赏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概括提炼鉴赏方法并进行鉴赏活动。《荷塘月色》作为“一花一世界”模块的选文。在版块的导语提示规定“请从 A、B两组材料中选择一组,分别解读散文的意境之美、细节之美。”《荷塘月色》属于A组。因此苏教版教材单元导语对《荷塘月色》教学价值主要定位于意境美。粤教版的单元导语以抒情式语言介绍散文的由来、散文的种类。本单元目标是用散文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对文字美感的品味鉴赏能力,并进行散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因此粤教版教材中《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价值指向情感趣味与写作散文的方法与技巧。
3 课后练习比较
教科书的练习设计是教科书编写者编写意图的集中体现。编写者通过设计练习对教学内容作出规定。[2]人教版练习包括三道题:一、找出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景物以及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一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是完成练习,体会语言特色;三是思考下面有关朱自清散文的评论是从什么角度分析的,对于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有什么看法。第一题意图在于通过景物转换把握人物心理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着重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心理感受”“情绪”“变化等词语与单元导语中的“感受作者心理搏动”相对应。第二题是基础知识的训练,着眼于训练散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与单元导语中提出对精彩语句、美妙段落的欣赏相对应,指向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第三题通过有关朱自清散文的审美风格、写作手法和思想意境助读材料,开阔学生视野,启发思考,与单元导语中提出的“进入一种审美境界”相对应。单元导语中提出的“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课后练习中并未有明显的体现。苏教版课后练习有三道题: 一是对文本进行整体的反复的涵泳和体味,力求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要注意通过对语音轻重、高低、长短的把握,传达出作品蕴蓄的美感。二是阅读两则材料,比较两篇作品的意境之美;三是阅读学习材料,再次研读《荷塘月色》,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对作品新的发现。苏教版教科书课后练习有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三种形式。《荷塘月色》的课后练习属于活动体验。第一题强调通过诵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意境美的赏读与感悟。第二题比较鉴赏《荷塘月色》《听听冷雨》意境美。此题所体现的教学价值定位于意境美赏析。第三题从主题与语言两个角度选取材料,指向多元解读主题、文字风格、譬喻以及叠词使用,意在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对语言进行多方面思考,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苏教版课后练习所体现的教学价值定位于“鉴赏散文的意境美”与“主题多元解读”。
粤教版包括三道练习:一是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中“另一世界”的含义以及此时的“我”和平常的“我”的不同之处; 二是熟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试完成下列各题,包括语句赏析、比喻与通感的使用;三是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括号内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第一题抓住特定词语,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主旨,但对于文本内在情感的细致解析有所弱化。第二、三题均指向语言基础知识的把握。故粤教版练习设计指向语言艺术的品味,这与此单元导语中提出的“掌握散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相对应,但导语中提出的“深化对人生的认识”,在练习系统中体现得不明显。
综上所述,三版教材在对《荷塘月色》教学价值的提取上的共同特点在于:重视对课文的反复诵读;重视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重视把握内容主旨。但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于本文的教学价值各有侧重,但与整套教材系统设置相适应。郑桂华提出课文教学价值的确定应该具备课程意识与文体意识,即要研究它对于整个教学价值体系来说“教什么最好”以及该篇课文要教的是这篇课文最典型、最独特的。[3]《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精巧构思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其创作动机与主题也是人们关注讨论的焦点。三套教材均是将《荷塘月色》作为优秀散文的代表,人教版和粤教版将散文的“形”作为重点教学价值,关注语言和写作手法特色,对“神”,即文章丰富的意蕴关注缺乏。相比之下苏教版以“意境美”为重点教学价值,也注重对主题的多元解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经过千挑万选,文章本身就具备最典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价值的选择上既要具备课程意识,也要具备文体意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利用好文本资源,加强对文本的探究解读,深入把握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才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胡立根.中学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特征简论[J]. 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9,02:43-48.
[2] 钟峰华.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科书相同文本不同设计的比较——以《雷雨》为例[J]. 语文建设,2006,01:9-11.
[3] 郑桂华.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建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92.
焦艳妮(1994-),女,汉族,四川巴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