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苔丝悲剧的根源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说月刊 热度: 16087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福建 龙岩 364021)

  苔丝悲剧的根源

  刘晓丹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福建龙岩364021)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作家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作品。作品描述了一个贫穷纯洁的农村姑娘被“诱奸,抛弃,最后由于谋杀罪而被绞死”的凄惨故事[1]。

  哈代;苔丝;悲剧;社会根源

  作品描写的是贫穷的农家女苔丝的悲剧一生。苔丝是一个美丽、善良、纯洁的农村姑娘,她具有乡村女性淳朴的道德观,自尊心很强、对感情真挚热烈。但是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农村,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遭受了极大的损害,农民的生活变得颠沛流离,贫困交加。苔丝家境贫苦,她不但饱受贫困的危机,还受到道德的压力;她饱经磨难,终至毁灭。通过苔丝倍受磨难而终于毁灭的悲剧,哈代渲染了一种悲观主义的命运观念[2]。苔丝不仅受到经济地位和阶级地位的束缚,而且深受为资产阶级服务的道德、宗教、法律的压迫。因此,虽然苔丝勇敢坚强、勤奋努力,美丽纯真,但是她摆脱不了时代的束缚,她的悲剧结局是社会环境的必然结果[3]。

1 作品简介

作品描述了美丽纯真的农村贫家女苔丝的悲惨经历。苔丝年轻时被花钱买下贵族头衔的花花公子亚雷·德伯玷污,生下了一个私生子,遭到受封建礼数毒害的周围村民的指责。虽然苔丝感到非常痛苦,但是她勇敢地离开了这个了解她的不幸,却没给她温暖的家乡,期待能开始新生活。苔丝离家到偏远的农庄当了一名挤奶女工。在那儿,她与牧师之子安吉·克莱相遇、相爱并订婚了。结婚之夜,安吉说他曾与一个坏女人过了两天两夜的放荡生活,苔丝原谅了他。但当苔丝坦白了自己与亚雷的悲惨往事后,克莱却讥讽苔丝,并抛弃苔丝远走异国他乡。苔丝的父亲去世后,苔丝的母亲和6个弟妹生活饥寒交迫、无处安身。在苦等安吉毫无音讯后,苔丝被迫接受亚雷的保护,又和亚雷同居了。安吉归国后后悔自己对苔丝太苛刻,千方百计找到苔丝。苔丝非常痛苦,她痛恨亚雷一而再地让自己陷入不幸,在绝望中,她杀死了亚雷。在与安吉重聚了短短的五天之后,她就被逮捕了,最终被处绞刑[4]。

2 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

首先,作品深刻反映了哈代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担忧。当时的英国社会正处于重大变革中,充满各种尖锐的矛盾和严重的危机,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部小说不仅描述了资本主义的侵入给古老的农村经济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而且抨击了传统刻板的道德观盲目强调肉体的贞洁给女性带来的束缚和灾难。

  其次,作品运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来刻画人物和渲染气氛。作者通过农家女的代表苔丝同资产阶级的代表安吉·克莱、亚雷·德伯对比,通过美与丑、善与恶、忠贞与薄情的对比,肯定了“自然之女”苔丝,谴责了资本主义摧残人性、破坏自然的罪恶[2]。

  此外,作品中充满了宿命的场景和悲剧性的巧合。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遭遇,呈现了哈代的悲观主义宿命观。

3 人物分析

3.1 苔丝

  苔丝本性是一位纯洁美丽、勤劳善良、品德高尚的女性,她追求真、善、美。纯真的苔丝为全家的生计去打工,却被亚雷·德伯诱奸并未婚生子,成为周围人眼中的“堕落不洁”的女人。又因此“污点”在新婚之夜惨遭丈夫的抛弃,而与幸福失之交臂。后来,她的父亲去世了,全家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由于苔丝有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她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因为这是苔丝帮助家人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当她的丈夫安吉回心转意来找她时,爱情在她的心中复活,她绝望地杀死了亚雷。苔丝标志着新的农业工人新形象的诞生。尽管思想上具有软弱性,但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刚毅和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使她成为一个富有悲剧力量的人物[5]。

  在当时那资产阶级社会,苔丝作为贫穷乡村女孩,她的高尚和纯粹,深深吸引了读者。苔丝的痛苦和悲剧是资产阶级社会造成的。苔丝虽然仅仅是一个为了家人生存而历经苦难的凡人,但是她的高尚品格却令人难忘。

  3.2 亚雷·德伯

  亚雷·德伯是故事中两个男主角之一,他是暴发户的儿子,是花花公子,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年轻富裕、轻狂好色、本性粗暴、胆大妄为、行为放荡。他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肉欲,用卑鄙可耻的手段把苔丝占为己有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最后被苔丝杀死。他是十足的感情骗子和道德败类,他对苔丝的玩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伪善。

  3.3 安吉·克莱

  安吉·克莱是苔丝的丈夫,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思想受到旧道德和精神的禁锢。他的性格是畸形而扭曲的,他把理智和情感割裂开了。虽然他在情感上能感受到苔丝对自己的感情真挚而深厚,但是在理智上他却被“纯洁”的古板思想所束缚。在精神上,他对苔丝的伤害甚至比亚雷更深。

4 结语

苔丝美丽善良、勤劳纯洁、对家人责任感很强、对爱情真挚热烈。哈代对苔丝的悲剧一生满怀同情。她的悲剧是与哈代时期农民的落魄生活紧密相连的,她毁灭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侵入造成了农民经济的彻底崩溃。苔丝的悲惨命运深刻反映了破产后的农民遭受的各种苦难。哈代通过这部小说表明了自己的道德立场,不仅抨击了古板落后的旧思想盲目强调肉体贞洁给妇女带来的灾难,而且谴责了资本主义破坏自然、摧残人性的罪恶。

  [1] 马连君,张慧娟,李群.“ 一只不幸的孤鸟”——从多视角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6(2).

  [2] 龙毛忠,颜静兰,王慧.英美文学精华导读[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 赵红英.英国文学简史学习指南,刘炳善主编《英国文学简史》配套辅导[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 Robert Ackerman .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96.

  [5] 姚振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新论[J]. 《世界文学评论》,2007(1).

  刘晓丹( 1982-),女,福建龙岩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