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水仙文学不同意象内涵的原因分析
——以黄庭坚和华兹华斯的水仙诗为例
刘小月
在文学中,水仙是常见的花卉意象。不论是中国文学史,亦或是西方文学史,水仙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和题材,产生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内涵,形成了“水仙”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黄庭坚的咏水仙花作品,以其经典的写法,在中国水仙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也为水仙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华兹华斯的《致水仙花》可以说是西方文学史上最经典的水仙文学代表作之一。但二者笔下的水仙是形态各异,是主题各异的。如果我们从实物形象、水仙的生长特点和中西方的审美差异上去分析,就能找到二者差异的原因。
一、实物形象
水仙属于花卉,属于自然,因此水仙之美即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并不完全是自然物自身的属性,而是自然物作为审美对象而形成的美,产生于自然物的客观因素与人的主观情感想象交互作用之中花卉美作为自然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体现这个定理和规律,是花卉的生物性与人们的审美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水仙美也体现着这个定理和规律。水仙花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的不同的审美意义,即是水仙本身的生物性与人们的审美的相互作用。其中的基本原因是在水仙的不同实物形象,主要包括颜色和形态两方面。1.颜色。西方的水仙花在中国多被称为洋水仙,以区别于在中国流行的水仙花。水仙除了外面的六片花瓣以外,在中间还有一个像衣领一样的构造称为“副冠”。洋水仙的花瓣和副冠的颜色都很多变化,有白色、红色、黄色等各种颜色,色泽艳丽。只不过是在英国文学中出现得比较多的是黄色的水仙花,如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描绘:“黄色的花,永久地注视着倒映在宁静水中的倦怠的双眼。”在华兹华斯的《致黄水仙》中,写的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中国水仙花瓣一般白色(也有黄色品种),副冠金黄色,副冠喇叭状。因此黄庭坚眼前的水仙是“体素”。这是一种“倾城”的美,体现的是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以素净为美,以静致为感。
2.形态。中国的水仙往往栽种于室内,置于案桌上,因此常常显得娇小而幽寂,这也非常符合中国文人喜欢淡泊静默的审美情趣;且水仙多养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其秀姿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因此显得脱俗高雅,冰清圣洁,甚至可以因此衍生出幽雅孤洁的品格。英国的水仙则体态大一些,花朵大一些,又多以丛生形式出现,于是开花的时候显得就更繁茂,使人看了更具有跳跃式的欢动感和惊喜感。“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向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华兹华斯通过这样的水仙体态说明,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副亮丽的风景线。恰恰是这样的形态,让华兹华斯原本充满内心的孤寂感消失了。
二、生长特点
1.开花时间。洋水仙与水仙(中国水仙)同为石蒜科水仙属的植物,是水仙属的不同物种,水仙属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冬季抽花茎, 洋水仙的花期比较晚,一般在早春至仲春的3月至4月间比较温暖的时节,而中国水仙的花期在冬末春初的1月至2月间,气候相对寒冷的时节。这也就是说中国的水仙是在春节前后开花,在寒冷的冬日能看到鲜活美丽的花朵,这本身就象征着春意和生机,水仙于是在文学意象中有了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英国却是四月开花繁盛,在即将步入英国最好季节夏季之前,这亮丽的洋水仙给人的审美享受和愉悦心情。2.生长环境。欧洲水仙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其耐寒力比中国水仙强,喜好冷凉的气候,忌高温多湿,丛植于草坪中,镶嵌在假山石缝中,或成片地种植在道路的两边。因此,洋水仙可以在室外大面积地种植或生长,而中国水仙多放于室内观赏。四月的英国从英格兰到苏格兰,到处都可以看到嫩黄的水仙花一丛一丛簇拥在一起的样子。
因此,由于水仙在中英两国的颜色、形态、开花时间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两国的水仙文学意象具有很大差异。中国水仙脱俗高雅,冰清圣洁,文人们多赞誉其晶莹澄澈之美,清雅高洁的神韵。“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可见水仙在黄庭坚的心目中堪比女仙,脚步轻盈而圣洁。“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一定程度上在水仙身上寄托了孤寂的心情。而英国的水仙色泽鲜艳,华兹华斯起初是“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荡在山谷之上”,处于孤独的神绪中,好似失去了目标,没有了意义,“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这突然跃入眼帘的“一大片”亮色,这种“金色”给人振奋,给人愉悦,给人信心,一下子就驱散了心中的孤独之感,让人愉悦。
三、审美标准
中国的文人以“素”为美,黄庭坚道“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在诗人眼里,水仙是清新高雅,仙风道骨似的,更强调其静态美,温婉而静雅。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华兹华斯的这首《咏水仙》开头就用比喻的手法写个人情绪的低沉和寂寞,不为世人所理解的真实的内心追求和自我探寻。孤独是一切真正的精神创造的基础。在孤寂中,既有一种自得其乐的享受,又有一种自始至终伴随不断的伟大力量,华兹华斯是心中苦闷孤寂的,但在这大自然的恩赐中,他痊愈了,他解脱了,“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四、神话传说
中国有不少关于水仙花的传说,其中流传比较广的是“娥皇、女英”的传说。传说水仙花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她们二人同嫁给舜,三人感情甚好。舜在南巡崩驾,于是娥皇与女英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便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二人也成为蜡月水仙的花神了。因此水仙常常象征妇女的德行。因此中国的水仙常常会具有人格象征意义和比德传统。西方水仙传说源自古希腊。那喀索斯是个十分俊美的少年,他英俊到让众多奥林匹斯山上仙女们为之倾慕,可是那喀索斯对仙女们都冷若冰霜,毫不理睬。但是他的父母因为听了神的指示,从来都没有让他见过自己的样子,直到有一天,那喀索斯来到一片清澈的湖水边俯下身子想要喝水,这时,突然看到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美丽无比,他顿时心中产生了强烈的爱慕之情,于是他抛下了一切,只对着水中的“爱人”,一天天过去了,他就这么在对自己的倒影的迷恋中死在了湖水边。几天后,那喀索斯倒下的地方长出了一株美丽的水仙花,于是自那时侯起水仙花就叫“那喀索斯”(Narcissi)自那之后,“那喀索斯”就是美的化身,水仙也就具有了“自恋”和“浪漫”的象征。在华兹华斯这里,“自恋”可以解释为“自我探寻”或“自我觉知”。人的主体性体知是生命的原动力,也是创造的原动力。人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得到了自我快乐和自我救赎。体现出浪漫主义回归自然的目的和诉求。“一个顽强对抗自我迷失的此在的象征,他显示了希腊人对人类生存深度的问与思。”这也可以说是华兹华斯当时情境之下惊人相似的遭遇和表现。诗人正在遭遇迷茫和孤独,因为水仙的出现,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力量,由此得到了新生。
水仙花在不同的文化之下,给诗人们带来了相似又有大不同的美感和快乐。把美感细化,加上原因分析,我们看到了两种相对稳定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由此有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水仙题材和意象,有利于我们传播中国本土文化,也有利于我们的语言学习。
2015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WGW1502
刘小月(1984—),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江西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3410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