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翻译美学视角下《牡丹亭》英译本评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唐山文学 热度: 19094
张彭杰 周 莹

  翻译美学视角下《牡丹亭》英译本评析

  张彭杰 周 莹

  汤显祖创造的《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文学上一部不朽的杰作。本文拟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牡丹亭》的汪榕培译本进行分析,从意象美、人物美、修辞美分析译本,根据不同的语境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通过这样的分析,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展,帮助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

一、引言

《牡丹亭》具有精湛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美学艺术,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戏剧学家汤显祖的力作,汤教授一生共创作了四部传奇,分别为《邯郸记》、《南柯记》和《紫钗记》,因皆与梦相关,因此被称为《临川四梦》。这四部作品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戏剧的最高成就。《牡丹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描写的是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唯美爱情故事,讲述的是杜丽娘游园伤春却因梦伤情,寻梦不成便郁郁寡欢而死,死后三年因情复活,与梦中人柳梦梅在现实中团圆,有情人终成眷属。《牡丹亭》刚刚在社会上流传,就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沈德符曾说“家传护送,几令《西厢》减价”,明代的张琦也曾评价“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牡丹亭的艺术价值不仅在国内如火如荼,而且在国外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肯定、研究和欣赏,其中个性化的唱词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使这部作品增添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汪榕培教授于2000年委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英语全译本牡丹亭the poeny pavilion,汪榕培教授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技巧性的翻译技巧,他的翻译版本不仅具有流利通畅的语言,而且具有恰到好处的背景烘托,读者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

二、翻译美学概述

翻译美学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是翻译学与美学的联姻。在方梦之主编的《译学辞典》中,翻译美学被界定为“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本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方梦之,2004)

  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作美的过程,因此翻译是一种美学。翻译美学就是将现代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语际转换中美学问题的分析、阐释和解决的过程中,涵盖翻译中审美体验的一般规律的研究,翻译中审美再现手段及审美标准的探讨等。翻译是一种高级的语言活动,是用目的语将源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再现,同时要忠于原文的风格和感情色彩,属于二度创作,这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创作。翻译是一种“带着手铐脚链跳舞”的艺术形式,译文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规则。要实现此目标,译者需同时具备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双重审美能力,使源文本与译语文本具有等同的审美品质,符合翻译中美的标准。译者是审美主体,其若想将审美客体转换成目的语文本,最大限度地保留其中的美学元素,需要运用各种审美再现手段,确保译文与原文高度神似。本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探析文化巨著《牡丹亭》的英译,既涉及影响译者审美选择的诸多因素,又包括实现这些审美选择的诸多途径。

三、《牡丹亭》英译本中体现的翻译美学元素

意象美

文化意象是“蕴含文化意义的意象。在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渗透在言词之中,包含着广阔而深厚的内涵,往往传达出一种美的境界。”在《惊梦》这一篇中,出现了如下的唱词“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靡外烟丝醉软。”此吟唱出现在杜丽娘与春香游园时,面对满园灿烂盛开的鲜花,心情随之开朗了起来,虽然只有短短15个字,却出现了“青山”、“杜鹃”、“烟丝”、“荼靡”等几个具有春天气息的意象,构成了一幅春光明媚的画面,营造了春光灿烂的意境美。汪榕培教授这样翻译:Amid the red azaleas cuckoos sing; Upon roseleaf raspberries willow -threads cling.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汤教授勾勒了一幅优美的画卷,这些简单事物展现着各自的魅力,从“red”“sing” “cling”等一些鲜明积极的词汇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主人公喜悦的心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同时,汪教授在翻译过程中发挥创作力,增加了“sing”和“cling”这两个动态的意象,渲染了生机勃勃的春色,对意境美进行了很好的再现。

人物美

人物是任何作品不可或缺的,是作者创作时重点刻画的对象。《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杜丽娘是一个大家闺秀,从小研习诗书礼仪,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知性女子,从杜丽娘的唱词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典故频用。现举一例:坐黄堂百岁春光,进美酒一家天禄。祝查花椿树,虽则是子生迟暮,守得见这蟠桃熟。这是一段文采卓卓的祝酒词,杜丽娘运用了“黄堂”“董花椿树”等含有丰富故事底蕴的词。汪教授是这样翻译的“With everlasting spring air in the hall, You drink the wine and bring joy to all.Oh father dear, oh mother dear.I wish you’d have a son this year to stay with you and bring you cheer.”

  戏剧大师汤显祖凭借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塑造了杜丽娘这一栩栩如生的形象,话语之中有很多典故。如何译出典故,既易于西方读者理解,又留住原作的种种味道,汪教授采用的是“译意”,对典故进行了浅化处理,只译出典故的主要内容,取得了不逊于原文的艺术效果,达到了顺畅文化交流的目的。

修辞美

反复是用相同的词句以表现强烈情思的修辞手法,此修辞格的运用能够增添语言的音节韵律。请看下面的例句: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If I were free to pick my bloom and grass,

  If I were free to choose to live or die,

  I would resign to fate without a sign.

  反复的修辞手法,采用叠词”花花草草“、”生生死死“、”酸酸楚楚“来营造视觉的和谐美和听觉的韵律美,表达出杜丽娘对于爱情的强烈渴望,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汪译运用了排比,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展示了原诗强烈的感情色彩,也使修辞格得到再现。

四、结语

优秀的文学作品凭借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已被频繁翻译成多国文字被传播,欣赏美、追求美是译者永恒不变的追求,并致力于原始美的展现,为达到这个要求,需要译者对原作的思想有个居高临下的把握,不断提高翻译技巧,最终给读者带去美的享受与体验。让不同母语背景下的读者能感受到400年前中国的经典文化。

  本文是2015年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认知诗学视角下的《牡丹亭》英译研究”(编号SQ151198)成果之一。

  张彭杰(1988-),女,石家庄铁道大学英语教师,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周莹(1980-),女,石家庄铁道大学英语教师,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石家庄铁道大学 外语系 0500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