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探寻《论语》的“忠恕之道”

时间:2023/11/9 作者: 唐山文学 热度: 16160
付爽竹

  探寻《论语》的“忠恕之道”

  付爽竹

  在《论语》之中孔子提到了人性、人品、修行、治学以及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有一个中心思想——“忠恕之道”。孔子在跟他的弟子曾参对话时曾说过“吾道一以贯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也就是说,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的,而串联用的绳子就是“忠恕之道”。

一、“忠”、“恕”意义探寻

《说文解字》里的“忠”是 “敬也,同心曰忠。”其本义就是恭敬,恭存外表,敬在内心,这是对“忠”字进行解释的根源。“敬”的意义虽然跟“忠”很相似,但是“敬”更注重外在的表现,而“忠”是一种内心的活动。“敬”字只强调了其中一点,也就是如何“事君”。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侑》),孔子认为,君主对待臣子要有起码的礼仪,臣子才会恭敬,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孔子这句话侧重在于说君主要对臣子以礼相待,这说明他并不赞成愚忠。而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他说,“为别人办事没有尽心竭力吗?……”其中“忠”的意思是“尽心竭力”。由此可知“忠”的意思有两点,一为敬,另外是尽心。无论什么事情,对待朋友、侍奉君主,只要尽心尽力去做了,就叫“忠”。

  “恕”在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原谅、宽容。“恕,仁也。从心,如声。”(《说文》)“恕”跟“忠”一样,都是从“心”,都是心理活动。而“恕”更侧重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以心度物曰恕”(《声类》)、“以己量物谓之恕”(《贾子道术》)也正是此意。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孔子把推己及人作为一个准则,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于别人。亚圣孟子也说,“疆恕而行,求人莫近焉”。宽仁正直,仁爱之心,即是“恕”的主要含义。

二、历代学者对“忠恕”的理解

对于“忠恕”两个字的意义,历史上的学者各有看法。三国时期的王弼先生说过“忠者,情之尽者也。恕者,反情以同物者也。” 他认为“忠”和“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著名学者孔颖达则认为,“忠者,内近于心,恕者,外不欺物”,在他看来做到“忠”、“恕”需要内外兼修。宋朝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也认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由此推之,后世的学者多把“忠恕”分开解释,认为他们是两种处世、为人之道,但是在付诸行动时两者绝不分开。这说明,曾参所理解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和推崇,都被看做是人生的目标和金玉良言。

  不过也有人怀疑说,“忠恕之道”不过是曾参自己的理解。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有的学者认为,孔子的用意,是希望曾参接着请教具体的内容,但是这一次他居然回答“是的”,孔子一看,估算错误,只好下课走人。这个说法不无道理,有可能是曾参的理解。但是孔子并没有“哂之”,而是默认了,说明孔子认同曾参的话。曾参并非很聪明的学生,“曾也鲁”,他虽然迟钝,却谨慎恭敬。他能回答出这个问题,并非猜测而是转述之前听过的话。在《礼记·中庸》有孔子的话:“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这是孔子亲自解释何谓“忠恕之道”,是否觉得耳熟?是的,在孔子回答子贡的“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时他曾提到相同的观点,孔子认为“忠恕”的重点在于“恕”,所以他回答的是“恕”。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这里的“恕”其实就是曾参所理解的“忠恕之道”。

三、孔子的“忠恕之道”

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早年丧父,生活艰辛。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是孔子并没有放弃学习。他没有固定的老师,好学不厌,乡人也称赞他很“博学”。

  生活的艰辛和求学的困难,让孔子明白,只有恢复周礼,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只有人与人相互体谅,推己及人,就可以避免社会的混乱、礼乐崩坏、王道不兴,从而建造互动稳定理想的社会关系。“忠恕之道”是一个主线,贯穿这个主线的是每个人的宽容、体谅和尽心尽力的精神。孔子从生活的细小之处着眼,看到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整个社会的兴衰,如何拯救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他毕生都在追求答案。我猜想,孔子这时候已经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于是他开学堂授课,希望更多有志之士和他一起寻找重建王权威严之道。

  纵观《论语》,虽只是言行,也可以说是他思想的一个剪影。他的思想,回答了天下大道的生活方法。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上,对待亲人、朋友、自己的态度、立场和方法都一一作了具体说明。“忠恕而已”,便是尽己之力所能的付出,并以包容和宽大的胸襟和心态,对待他人的过错,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贯穿他思想的“忠恕之道”。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61133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