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博物君子”与古代小说的生产与传播

时间:2023/11/9 作者: 唐山文学 热度: 15864
郝海芳

  论“博物君子”与古代小说的生产与传播

  郝海芳

  “博物君子”是在汉朝时出现的文化群体,在我国汉魏等时期的小说发展期间,有两类角色的展现都非常突出,“方术之士”属于一类,另外一类称为:“博物君子”。“博物君子”主要指博学多才的学术榜样,靠博学锦幕而享誉君子之称的知识分子。方术之士能够对小说的产生和写作提供贡献,但是博物君子不仅能为小说的生成提供贡献,还能够接受小说、评价小说,是具有传播的深远影响的“中介”。相当于如今的高级豆瓣读书评书人的作用,博物君子也是最早进行小说批判的角色。但是博物君子却从未受到过重视,博物君子对小说的传播起到了舆论评价、促进发展的作用。

一、汉魏博物风尚与博物君子

博物君子,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是指有才学有品德,恪守君子之道的人物。到了汉朝,博物君子成为固定短语,但是已经特指某一类文化人群,并且在文学学术的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博物君子的产生,与儒家发展的群体有关,也与汉代的社会文化分为有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博物君子的倾向也逐渐清晰,特指某类见多识广,有一定志向,秉承天子之道,累积学术知识的人群。到了汉代博物之风兴起,博物君子需要资源学识的积累就更多了,著名之士有:司马迁、刘歆、扬雄、班固等人。

  魏晋六朝时期,随着多民族的融合以及地域的开拓,博物之风也愈演愈烈。博物君子的要求就更多了,需要能够择取当世之事的洽闻和评价,还需要问无不知,无书不阅。

二、博物君子与小说的邂逅

博物君子与小说有所交集,最早是在刘歆的《上山海经表》。博物君子对这本书进行了时间和内容上的双重考评,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影响较广。认为《山海经》中的诡谲妖灵之物,虽然属于他国的谣传和风俗不同产生的传奇,但是对统治者和士大夫来说,是具有一定深远影响的,能够通过小说了解民风民情,并且在最后的评价上署名为博物君子。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将博物君子与小说文献、文本进行联系。

  根据《上山海经表》的影响来看这次与小说的邂逅直接影响了未来博物君子的发展定位。让博物君子这个文化群体融入到了我国小说发展进程,同时暗示博物君子成了对“小说家言”的独特兴趣,引领博物君子对我国古代小说的舆论评价的功能,成为舆论的领袖。

  《上山海经表》直接给博物君子进入高级知识分子文化圈找到了合理的入口,一直以来,博物君子都被贴上“二流”的标签,认为无法成为言论之大家,充其量只能作为饭后的谈资。但是刘歆将小说与儒家思想进行关联,从统治者手中解救《山海经》,为山海经的发展和影响能力进行辩论,让其成为经典,受士大夫的追捧,为博物君子的未来找到了出路。至此,刘歆认为“博物君子”是小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救小说生存的重要保障。

三、博物君子的多重身份

博物君子不仅仅是小说生存的解救者,还是小说生产的重要组成,博物君子也会生产和创造小说,但是他们并不是为了成为小说家,而是想要阐述自己的见闻、资源、对文学的态度,从而延续了诸子散文的方式,对小说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博物君子的身影不仅仅局限于对见闻和资源的理解和发展,还会对各个时期的杂谈、志异、人物轶事进行编撰。博览群书,事事谈洽。通过《集灵记》等小说的编著,作者在进行编著的过程中还需要保持文笔和内容的丰富。

  其次,博物君子还是小说的高级读者。小说家们希望博物君子能够注重自己的小说,作者对于博物君子也会在小说的序言中以套近乎的方式,与博物君子互动,博物君子对于小说的解读,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还会去评价小说,进而小说家们能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无论是小说家还是喜欢看博物君子点评的人们,都期待博物君子能够读自己的小说或者发表其他的舆论点评进行学习。

四、小说文本中的博物君子

另外,很多小说会将博物君子写入其中。《左传》、《搜神记》中就对博物君子有所描写,以《搜神记》为例,当中叙述了汉武帝和东方朔的事迹。“东方朔乃请酒灌之。灌之数十斛而消。帝问其故,答曰:‘此名忧,患之所生也。此必是秦之狱地。不然,罪人徒作地聚。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帝曰:‘博物之士,至于此乎!’”不仅如此,博物君子不甘仅作为配角出场,还在《搜神传》中做过主角推动剧情发展,主人公名叫张华,具体身份为博物君子,与文中狐狸展开较量。由此也可以看出博物君子在小说家心中的地位,正是因为博物君子对小说发展和推动的重要性,才能够受到小说家们的推崇和尊重。

  结语: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博物君子与小说的生产和传播进行阐述。博物君子为小说正名,帮助小说恢复发展,更好传播。在历史的发展中,对小说不断点评、传播、评论,用所见所闻帮助小说发展,得到了作者和读者的尊重。由此可见,博物君子对我国古代小说具有深远作用,极大推动了小说的生产和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翻译学院71010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