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皮影溯源及演唱结构
杜淑娜
唐山皮影是冀东地区及东北三省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地方剧种。它以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婉转悠扬的唱腔,赢得了老少妇孺的喜欢与爱戴。
近十年来,我因为工作、生活在演艺系统并最终扎根在唐山市皮影剧团,对皮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从小受父辈的影响(父亲一生在唐山市皮影剧团工作)耳濡目染,听他的唱腔,看他的表演,我开始对皮影的来龙去脉和多变的唱腔结构,进行认真地搜寻和学习,并初步总结如下。
一、皮影戏的起源
汉武帝思念李夫人,方士少翁设帐,以灯影显李夫人一事,民间亦有传说,此传说在《西安风物传说》一书中有拟文,因此皮影界人士多称中国皮影戏由此而始。中国皮影戏的发展史,文字记载是在北宋,他明确记载北宋已成规模,到南宋得以发展,北宋作家张耒在《明道杂志》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京师有个富家子弟观赏影戏,每逢弄至斩关羽的时候,他泪流满面,请求艺人慢些下手”。我们由古人著作中,可看出一个轮廓。
南宋耐德翁《都城纪胜》一书中记载“凡影戏乃宗师人,初以素纸雕镂,后用皮为之,大抵真假相伴,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 这句话记载了影人刻制所用材料,开始用纸,后用皮革;书中另一句话“其话本与讲史颇同”道出了影戏与曲艺、说讲艺术的缘源,没提唱,而称话本;另外吴自牧所著《梦梁录》一书中记载汴梁皮影表演时“熟于摆布,立讲无差”并没有提及唱;
南宋文人洪迈所著《夷坚三志》一书中记载,借华亭县,普照寺,明颠和尚的一首诗,对皮影的表演做出了具体的介绍“三尺生销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环下,一笑还从掌中来。”从诗中可以推断出,宋朝的时候还没有唱腔。
二、皮影戏分布情况
中国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土影戏、皮大戏等,属于傀儡戏体,为板腔体。他的流域很广,在我国的北京市、河北、河南、东北三省、内蒙、陕、甘、宁、山东、山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安徽、广东、台湾等省,都有皮影戏。中国的皮影戏家族成员众多,按唱腔可分为四大体系:
第一是南方皮影戏的声腔,依附地方戏剧,采用民歌和说唱为曲白;
第二是西北方,陕、甘、宁各省以秦腔、道情等为主;
第三是东北三省以吉剧、二人转、辽南戏为主;
第四是河北省唐山市的皮影戏的唱腔是中国皮影戏的代表,它从行当、板式、唱词、唱腔、影人操纵、影人雕刻,都有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尤其是唱腔,独一无二,唐山皮影以驴皮刻制影人,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操纵演员按演唱演员的唱念情节、意向做出各种动作,弦乐为演唱帮腔助调,打击乐为影人动作的节奏做引导,经千百年不断改进,在戏剧门类中独具一格,深得劳动人民的喜爱。
唐山皮影根据不同角色、身份、地位、地点、所处环境、发生事情的人物感情和唱词结构行腔,有打算盘见子说话,唱影是见字说话。
三、唐山皮影戏
唐山皮影分为四梁,四柱。四梁为:生、小、冉、大。四梁的分工:唱冉的贴大和生,唱大的贴冉,唱小的贴生,唱生的贴小;
四柱为:拿、打、贴、拉。四柱的分工:拿上影唱丑,拿下影拔灯翻书,打鼓的唱丑,拉弦的兼吹唢呐。唢呐的曲牌为:皇帝上朝吹“大开门”、“小开门”;元帅升帐吹“百鸟朝凤”;反面人物吹“将军令”。
按老传统,开演前打通儿,他的目的是为了招揽观众,第一晚打《一封书》;第二晚打《元宝》;第三晚打《四喜》。一般一台影为三宿,超过三个晚上,三个通儿的打击乐谱重复使用,有文起、武起之分。
打完通儿后,鼓师响的第一板叫“稳心板”,示意演员做好演出准备,一板后三至五分钟打第二板和三板,开始演出。演员七到八个人,有七忙、八闲、九消停。传统唱法没有简谱,全凭演员现场发挥。因拜师时,老师只告诉你演唱皮影戏的套路,靠自己的悟性,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把师傅扶持好了,老师高兴或者老师上了年岁才会告诉你皮影戏怎么唱,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和宁舍十亩地,不教一出戏,老师怕教会你,影响他的生计。解放初期,唱影的前三天,要烧香,上贡,供奉佛祖,据老艺人们辈辈相传,解放前皮影的唱腔很简单,声腔发直。唐山皮影的唱腔源于和尚念经和道士唱的道歌;有老艺人留下的一首打油诗是这样说的“影戏本是圣佛留,未曾上台灯打头,大锣好似开山斧,劈开三教与九流。”
过去唱影戏,主要就是升官、发财、生孩子、许愿、还有受罚等都要唱一台影戏。
四、唐山皮影戏道具、唱词
唐山皮影,多少影人头茬为一箱影,70个身子,500个头茬,七桌、八椅、正反账、八匹马、一头牛、一头驴、老虎、狮子各一对,小动物若干为一箱影。还有一种富人家养的大箱子,包括130身以上的身子及1500个以上的头茬,各种桌椅几十个,用驴皮雕刻的各种布景、影窗帘子、楼台殿阁、山水鱼虫应有尽有。这样的影箱什么影戏都可以演,另外无论影箱的大小,必有大手楔和小球楔,“大手楔”为师弟,“小球楔”为师兄,因为没有他们俩个不成为一箱影,这两个影人是用狗皮做的,传统说法可辟邪,每晚上唱影必然出场。
由于清代、民国皮影的兴盛,出现一大批影人雕刻艺人。最有名的有乐亭县的张老碧、王遇洪、刘佳文;丰润县的刘继成、阮贵忠、王维堂;玉田县的杨乃全;抚宁县的杨德生;唐山市张兆祥等。普通百姓家的影箱请一般艺人雕刻,富足人家与达官贵人家的影箱请有名的艺人雕刻。
解放前的皮影戏有词无曲,凭演员现场发挥,并身兼多个角色,有时难免误场,艺人们用行话提醒某个演员的失误,所用行话语言为“八分”“春典”“徽宗”“拍怀字”等。
唐山皮影戏的唱词即影卷有300多部,其中折子戏100多部,联台本200多部,现存影卷3700多本,它的唱词结构为:“十字赋”、“七字赋”、“五字锦”、“三赶七”、“三字经”、“大金边”、“小金边”、“楼上楼”、“诗”、“赞”等。尤其是大金边、小金边、三赶七、三字经这种唱词结构,是唐山皮影戏独有的唱词。
五、唐山皮影戏唱词的辙和板式
我国的诗、词、歌、赋及造句讲究声韵,唐山皮影戏讲十三道大辙,七十二道小辙;十三道大辙即工生、底西、天仙、堆灰、坡梭、丟休、乜斜、遥条、佳花、人辰、朴苏、江阳、排怀。皮影艺人把它编成了一句俏皮话:东西南北坐、扭捏俏佳人,出房来。小辙即小人辰、小天仙、小底西,小堆灰等儿化辙,他是由北京语韵母儿化产生,另外还有硬辙。北方皮影戏的辙是根据北方语音,源自《中原音韵》。唐山皮影戏不断吸收正音,在吐字、咬字、陈述、争辩、对唱都很注重字正腔圆。著名皮影界大王张绳武、张茂兰、齐怀、苗幼芝、高荣杰、李秀等,都做出了典范,他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灌制的唱片,影响了皮影戏坛。这些产品公司有“日本百代公司”、“美国胜利”、“德国高亭”、“昆仑公司”、“荣利公司”、“宝利公司”等灌制后全国发行。
皮影板式分为五种,即头性板、二性板、三性板、尖板、锁板等。头性板记谱为四分之四,共分为三种:大慢板、中慢板、紧三眼;二性板又叫二六板,记谱为四分之二,共分为慢二六、中二六、紧二六;三性板又细分为紧打快唱,紧打慢唱,前者在快板、垛板和窜板中应用;后者在摇板、散板中应用;尖板多用于出兵打仗和出现紧急情况时使用;锁板多用于唱的结束。
六、唐山皮影戏的唱腔
以上讲过打算盘见子说话,唱皮影是见“字”说话,他是根据唱词提供的唱词结构和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身份、地位、此情、此景来行腔,安排板式。所以说唱皮影的既是导演,又是唱腔设计,最后是演员。
(作者单位:唐山市皮影剧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