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作品中关于“蛇”的意象人的本质化内涵分析
◎张江北
从古至今,“蛇”这一物种,常常具有隐藏含义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印象经历着正面与负面的交互和不断变化。本文概述了中外文学作品中“蛇”这一物种的相关信息,接着从人们给予“蛇”的正面和负面意义进行对比与论述,最后就文学作品中“蛇”的意象人的本质化内涵的分析进行总结。
一、概述
(一)关于“蛇”这一意象的概述
“蛇”,这一隐藏含义符号,从被引用以来,就具有了两面的特质,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中,不同作者基于不同的阅历、认识和体验,就会对所引用的意象给予不同的深层的意义,甚至作者本身所处的国家文化和传统也会影响其给予写作意象的含义。对国内外的文学作品进行粗劣的浏览,可以明显地看出,人类对于“蛇”这一物种的认识经历着从神性到人的本质的转变,从较小的角度看,还可以知晓,人的本质从古至今、一直以来都是具有好坏双重性的。单单就“蛇”这一意象最常被给予的正面和负面深层意义来看,这种隐藏含义方式可以跨越生物学这一自然科学领域,直接从文化角度看待其深层次的象征和隐藏含义。(二)关于中外文学作品的概述
文学作品包含的类型较多,主要的类型有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形式。从哲学意义上看文学作品,它是一种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的作品,它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力层面、文化层面的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国民的精力状态,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此外,从文学和语言的层面看待中外文学作品,它一种以具体生动甚至感人肺腑的形象,来传递作者想要反映和营造的社会现实以及思想感情,这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也是以具体的形象抒发情感的抽象的艺术形式。由此可见,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抒发情感的工具,辅之以多样的文学形式,加之形象具体的意象,来反映生活,从而抒发作者对于人生、社会以及世界的整体认知和抱有的感情态度,以求能唤起人们对于人的本质、自然、社会等的感知,给人以顶级的艺术观感的享受。
二、中外文学作品中给予“蛇”的正面深层的意义
蛇在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从《圣经》说起,其文不仅表现了蛇邪恶、引诱的一面,也表现了蛇善良的一面,从耶稣要求徒弟“灵便像蛇,驯顺像鸽子”地去宣教可以看出,此处的蛇,代表的是正面善良的深层意义。这里反映出了人们渴望像蛇一样活动机敏、身体灵活。除此之外,在西方诗人的诗歌中,蛇也常常被塑造成一个可爱又善良的形象,柯勒律治在其诗歌《古舟子咏》中曾描写到这样一个情景,一艘远航的船,在航行途中不幸遭遇大风,被吹到了南极,而幸运的是,老水手被一只信天翁引导舰船驶出困境,但老水手却将其射杀,随后,老水手悔悟,看见了俊美的水蛇,便为他们祷告,此举受到神明认可,于是老水手在精力上得到了解脱,最终明白了人类、动物之间的超自然联系。
三、中外文学作品中给予“蛇”的负面深层的意义
从“蛇”的负面深层意义看,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在基督教的创世神话中,是蛇引诱了夏娃偷食禁果,导致其犯罪,最终使得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与此同时,女人被给予生育的责任,世世代代都要遭受生育的痛苦。除了在基督教的创世神话中,蛇是作为一种负面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也有关于蛇的负面深层意义的故事。从前有个名为美杜莎的俊美女郎,她的相貌导致了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妒忌,于是,雅典娜就施魔法,把美杜莎幻化成女妖,头发变成无数毒蛇,眼睛闪烁骇人的光亮,当时的人们只要看她,哪怕只是一眼,也会变成石头。
看完国外文学作品中蛇这一意象的负面深层意义,回到我国文学作品对蛇这一意象的描写。我国古代的大诗人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写到:“雄虺九首,来去鯈忽,吞人以益其心些。”而在《山海经》中,明确记录着,虺是一种“九首、人面、蛇身、四足”的剧毒毒蛇。在明代梅膺祚编写的《字汇》中,对于虺也有描绘,虺,“维虺维蛇”,也就是说,他是把蛇和虺等同起来,归为一类。
由上述的引用和解释,可以看出,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的文学作品中,早在很久以前,“蛇”这一意象已经被不同作者引用并作为诱惑、邪恶、狠毒的形象,并给予了不少负面的深层意义。
四、结语
“蛇”这一物种,自出现以来,就常常被人们用作隐藏含义的象征,它也是一种符号。在中外文学作品中,不同的作者对于“蛇”这一意象的文化内涵给予了不同的内涵。本文就中外文学作品中关于“蛇”的意象本质化内涵进行了分析,虽然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存在不足,但仍然希望本文能给大众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多一点启发。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71010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