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性别词的标记与不对称现象
◎凌 伟
在世界各种语言当中,词汇里的性别标记与不对称现象是随处可见的,汉语中也存在此类现象。汉语性别词中的标记与不对称现象在形式上、分布上、语义上均有体现,了解这些不对称现象,方便我们在语言的表达上准确运用。
语言中性别词标记与不对称现象十分常见,它存在广泛。“雅各布森指出,从广义上说,对立存在于‘指明X’和‘不指明X’之间,从狭义上说,对立存在于‘指明X’和‘指明非X’之间。(Jakobson 1971)”“这种对立的前者称为有标记项(Marked),肯定传信息达X,而后者称为无标记项(Unmarked),可传达或不传达信息X,即对立分别是‘X’和‘X+非X’。(张健理 1999)”汉语性别词中有些词有标记,有些无标记,这构成了性别词汇的不对称现象。汉语的词汇性别标记不对称现象在形式上、分布上以及语义上有所体现。
一、形式上的标记与不对称
(一)汉语构词
从汉语构词角度来看,在男女对立项的一组称谓词(字)中,表示女性的称谓词(字)多由“女”字旁构成,因而指称女性的称谓词(字)是有标记的,而与之相对应的无性别形式标记的男性称谓词(字)就充当了对立组合中的无标记项。如表-1:(表-1)
(二)社会角色
从社会角色来看,表示官职、荣誉称号、高学位、职称等身份地位较高的词语在汉语体系中通常情况下是由男性来充当的,如果这些职位是女性来担任,就要在这些词语前加“女”。因此这类词汇成为了对立组合中的无标记项,而在前面加“女”字的表示女性的词语就成为了对立组合中的有标记项。如表-2:(表-2)
另外,汉语体系中有一些具有贬义的男性专用名词,但至今没有创造出相对等的专门指称女性的词,如果要具体指明是女性的话,就需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女”字,所以表示女性的这类词成了有标记项。如表-3:
(表-3)
(三)称谓形式
在某些称呼和称谓形式上也是不对称的,在我国封建社会,女子长期没有地位,出生后也没有名字,出嫁前随父姓被称为“氏”,嫁后再加上夫姓称为“某某氏”,或者直接冠上夫姓称为“某某夫人”或“某某太太”。在内亲和外亲称谓词上也存在不对称现象,我们通常在外亲的亲戚称谓前加“外”或“表”字,使之成为有标记项。如:孙子(无标记)——外孙(有标记)、哥哥(无标记)——表哥(有标记)。现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仍然存在在女性名字之前加上丈夫的姓氏。因此,加在女性名字前的丈夫的姓氏就成了女性名字的一个形式标记,而男性的则为无标记项。比如香港的几位女性的姓名全称:林郑月娥(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叶刘淑仪(保安局局长)、任关佩英(环境食物局局长)等。
二、分布上的标记与不对称
(一)分布范围
二项对立中,词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与有标记词相比,通常无标记项在分布范围上比有标记项要广,而在分布范围受限制的通常是有标记项的词。同时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在分布范围上与其自身的语义是有联系的,无标记项词的语义要比有标记项的词更加宽泛,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无标记项的词优先使用。如:前面带着帽子的那位同学,我们看不出他究竟是男生还是女生。
人称代词“他”成了对立组合项中的无标记项,而“她”成了对立组合项中的有标记项。
(二)语序的不对称
当表示男女的词语同时出现时,他们的先后分布顺序是有讲究的,一般而言排列在前面的词是指夫妻 公婆 父母 儿女叔婶 爷爷奶奶 男尊女卑 男男女女男耕女织 夫唱妇随 男盗女娼 痴男怨女郎才女貌 善男信女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
(表-6)男性的,紧跟后面的才是指女性的词。如表-6:
三、语义上的标记与不对称
(一)语义的褒贬
第一,语义贬女。有些词语在初始的时候男女皆可用,可是后来发展为女性的专用词,这类表示女性的专用词就成了男女对立组合中的有标记项,这种现象体现了语义的不对称。举个例子来说,“贱人”在古代汉语当中本指人的地位不高,男女兼可指,可是到了现在,“贱人”变成为了女性的专用词,只能用在女性身上。第二,词义降格。许多带有女性标记的词语由中性词发展变化为贬义词,而与之相对应的带有男性标记的词由中性词发展变化为褒义词或者在感情色彩意义上无明显的语义变化。比如:“小姐”和“公子、少爷”。很明显“小姐”这个词语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其含义经历了一个质变的过程,现代汉语里的“小姐”也不是古代汉语里所说的美丽漂亮的少女了,现代汉语中“小姐”一词其中一个义项是指靠从事卖淫而赚钱的女子,而“公子、少爷”的意思基本没有发生多大变化。
总之,在汉语里,有些性别词有标记,有些性别词无标记,这些性别词都是对立存在的。由于这些对立的性别词中大量存在有、无标记的不对称现象,我们的汉语词汇才如此丰富多彩。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57115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