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教育的底色

时间:2023/11/9 作者: 唐山文学 热度: 14777
◎索 迪

  教育的底色

  ◎索 迪

  《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这篇文章在去年的某个时间在朋友圈被大量转载,原稿来自一位人民大学的毕业生。起初我觉得这是一种用标题吸引眼球的文章,所以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儿。随着朋友圈里转发数量的增长,这篇文章还出现了“民大版”。与原版的“人大版”不同,“民大版”中作者一开始就以北京四号线,谁先下谁就输了的段子开头,缺乏“人大版”作者的优越感。“民大版”写了作者去企业应聘时发现了自己的学历不足,以及面试时对专业课程内容生疏产生的尴尬,心想“学术没做好,副业没做好,是不是一无所有了”。最后作者总结了原因:缺乏对一件事情的专注,“我似乎懂得很多东西,但实际上一无所有”。

  两篇文章都有面对成功人士的羡慕嫉妒恨和反观自己时的空虚寂寞冷。作为在大学学习的我,面对这样的现实,也很无助和无辜。当环境无法改变,面对不断增长的就业压力与高等教育质量不能满足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我觉得我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当大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个人知识、技能成就的时候,我思考的是:大学毕业之后自己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够为自己的人生打上怎样的底色?

  课本知识告诉我,本科教育重视“通识”,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广泛的专业知识。所以,本科阶段我们确实学习了专业内的许多知识,却都全而不精。也许我们会发现大学毕业后我们不能满足就业市场上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要求,甚至面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我们会黯然失色,殊不知与职业教育不同,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可能像技术人才那样很快见效果,拿起来就可以用,它对实际操作一无所知。因此,它的基础能力要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还必须有个重新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毕业生的学习能力与工作相结合的过程,即专业化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在这几年中,因为是一切重新开始,重新学习,所以我们的工作必然不会具有创造性。当我们在工作岗位上的专业化业已完成,进入了专业化的工作状态,我们在大学时培养起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潜力,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工作会快速进入上升时期,工作的爆发力极强。当然,这需要以我们在校的专业基础学习做保障。

  许多人认为大学学习的理论知识太多了,太务虚了不实用,殊不知正是这些“务虚”为我们增添了大学教育的底色。

  比如思维的习惯。当社会被创业的洪流裹挟,人们梦想成为新一代企业家的时候,当我们对未来彷徨,怀疑读书否值得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对自己有清醒判断,对未来有长远的眼光,每天坚持到教室和图书馆翻翻书,看看杂志,尽一个学生的本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可以说渗透在我们所学的各学科当中。罗一笑事件时,面对朋友圈的疯狂转载,也许不用等待媒体曝出剧情反转,我们也可以像写调研报告那样,将纷繁复杂的表象作为观察所得资料,多方求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或者在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时候,选择存疑,谨慎转发。正如《大学的观念》的作者纽曼所说:“教育令我们看世界的本来面目,切中要害,解开思绪的乱麻,识破似是而非的诡辩,撇开无关的细节。”我们也要把学到的思维习惯自觉运用到生活中,这样才能实现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

  比如意志品质。《思想道德修养》课已经听腻了的我们都应该明白,世界不是因我们而存在,在学习和生活中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面对残酷的竞争,从来都是心态决定成败。因此,自信、毅力、坚强、勇气、坚持、耐受力都会为我们的未来加分。在大学,100个人中,99个人都是抬头看天空的有理想的人,其实对于大学生,成功学很简单!那就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把大学这个抬头看天的豪迈的pose保持30年,我们就赢了!当我们走出校园面对社会的复杂,是否能够坚守住曾经的梦想和豪迈的气度。正如复旦大学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说:“看你们拍毕业照,最后把学士帽、博士帽都丢上了天,你们哈哈大笑。我想的是:20年后,你是否还有勇气,把你头上戴的乌纱帽,或者千辛万苦换来的任何帽子,扔到天上去?而且笑声响彻云霄?”

  大学阶段,是我们国民性养成阶段,是最重要的人生驿站。不论将来我们身在何方,从事何种职业,一定要珍惜大学生活,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能力,用坚定的眼光和意志品质为自己调制大学教育的底色,储备你一生受用的青春DNA,不论进入什么样的大学,你都不会一无所有。

  为我们的大学生活打下最亮的底色,照亮未来前行的路。仰天大笑出门去,莫后悔,不犹豫!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10008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