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法翻译法教学的新思考
◎杜雪薇
本文分析了语法翻译法的形成原因和其突出的优劣点,并从泰国汉语教学实践出发,从语言学习者的角度分析了语法翻译法的存在价值并针对泰国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翻译法教学的意见。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国外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蓬勃发展。各种流派相继涌现,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其理论之笃、方法之盛让人目不暇接。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口语法、听说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结构法、情景法、功能意念法以及交际法等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的新理念和方法引入国内,对我国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翻译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主要的外语教学手段,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影响巨大,却毁誉参半,当今学术界批评它的声音也逐渐盖过对它的盛赞。
然而,教学理论和方法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后者取代前者,而是后者在前者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深入。更何况有一些新的教学法理论还没有接受足够教学实践的检验,贸然选用其实是不太合理的。实际上,最传统的方法往往是最基本、最有用的。学术界虽然存在大量质疑翻译法的声音,但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却在自觉不自觉地沿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和一同在泰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事们也大多采用了翻译教学法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这也从反面印证了翻译法的有效程度。尽管如此,质疑翻译法的声音不容忽视,怎样改进使其成为更加科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应该考虑的事情。
二、语法翻译法的内涵及特征
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是一种传统的用母语翻译讲授外语书面语的外语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中以翻译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的教学方法。它最早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那时人们想要学习拉丁语、希腊语这些死语言,只有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将其翻译成母语的方法。17世纪,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后,西欧各国为了推动民族语言教学,产生了现代语言教学,如英语、法语、德语的教学等,当时称为“语法模仿法”,是语法翻译法的雏形。语法翻译法的教学环节一般是教师先阅读文章,然后对课文及句型进行语法分析,再进行翻译讲解,最后要求学生机械练习,记忆所学词汇及语法规则。语法翻译法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其优点是:(1)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将母语与目的语进行比较,挖掘出两者相通和相异的地方,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2)把语法教学当作中心任务,有助于学生将目的语的结构内化,从而进行水平较高、难度较大的技能训练,如写作、翻译等。(3)把阅读经典名篇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即便在不具备目的语听说能力的条件下也能通过提高其阅读能力来获取信息。(4)重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从而增强书面交际能力。在强调语言教学的交际性目的的今天,语法翻译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1)过分依赖语法翻译,容易使学生过多依赖母语,不利于学生获得自然语言的输入,也极其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中式英语”就是这么来的。(2)现代人学习语言的目的不再是翻译和阅读文献。交际是语言最核心的功能,也是语言的终极目标。然而翻译法把语言当作知识而不是技能来学。(3)翻译法强调语言的精确而非使用的流畅。学生们可能会掌握大量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知识却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哑巴英语”。(4)翻译法强调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枯燥,容易降低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三、语法翻译法的适用性及对其弊端的改进意见
虽然语法翻译法有以上缺点,但由于其操作性强,便于检测学习效果,仍旧大量适用于如今的对外汉语教学。下面笔者就从泰国教学实践经历出发,从语言学习者的特点分析语法翻译法的适用性并对其弊端提出改进意见。(一)语法翻译法的适用性
在泰国,大部分汉语学习者都是青少年或者成年人,他们已经掌握了母语整个表达体系,甚至在泰国这样一个多语环境下,不少学习者还掌握了一门外语——英语。在母语的思维和表达都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另外一门语言的学习只是在同一世界寻求另一种表达方式。如果在学习汉语表达形式之前先以母语说明意义,则可以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反之,如果某种表达方式不能利用实物和图片进行直观展示,若用汉语去解释汉语,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用于解释的汉语,否则,学生有可能更容易被绕进似懂非懂的圈子里。这无疑延缓了教学效率,加大了老师的教学难度,甚至有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况且泰语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在语音和词汇包括语法结构方面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其相同点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强调其相似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化。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就算老师并未故意比较目的语和母语,学生自己也会做出比较,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甚至会拿他们的第一外语——英语来做三方语言对比。
再者,泰国的汉语学习者并不处于目的语学习环境中,他们接触汉语主要靠课堂上几十分钟的学习。学生由于受学习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很难习得语言,只能是学得语言。在这几十分钟之内,教师要进行有效地输出必须制定出一个大的框架。举个例子:笔者在泰国进行汉语综合课教学时,一般按照复习旧课—讲解新课—操练—布置作业这样的大框架进行。在复习旧课时会进行词语的听写;讲解新课时会有意识地以旧带新(如要讲解“爷爷去公园打太极拳。”这一连动句式,会先从“爷爷去公园。”和“爷爷打太极拳。”这一旧知识点带出。)操练的时候会从公式出发(如A去/来+地点+V.+O)先进行机械性操练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情境练习。由此可见,笔者在汉语教学的课堂输出环节中,大量有意地使用了翻译教学法,而且在操练环节中可看出,机械性训练为后面学生无意识说出符合语境并且语法正确的句子打下了基础。
(二)针对其弊端的改进意见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不容忽视。泰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相异点和相似点。这些相异点和相似点构成了很强的负迁移因素干扰着学生的学习。举个例子:汉语的声调对于许多国家的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很多学习水平很高交际无障碍的外国学生也存在“洋腔洋调”的现象。泰语跟汉语都是有声调的语言,比起其他国家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来,汉语和泰语的这一共同点,减轻了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难度。但是,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声调也同样存在困难。泰国学生的声调偏误最严重的是一声和四声。具体表现是:受泰语中平调的影响,汉语一声调发音不够高,达不到55;受泰语降调和长音干扰,学生往往把四声调拖得太长,降得太过分了。因此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应着重强调汉语与学生母语相异和相似的地方,大量操练,相信母语负迁移是可以纠正的。
最后,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特点。在泰国,因为政府的大力支持,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学生的年龄较小,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学生中有华裔和本土之分,华裔学生已经是第三代华裔了,和本土的学生一样,汉语水平很低。这些学生中有少部分学习汉语是对汉语或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部分是由于家长安排或者学校教学安排而不得不学。每个班的学生有三四十人,人数较多。和国内学生不同,泰国学生普遍调皮贪玩,纪律性不强。如果对老师讲的课不感兴趣,他们会经常逃课。所以,老师讲课的方法十分重要。方法得当,就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方法不得当,则会使原本对中文感兴趣的学生也失去兴趣,从而放弃学习汉语。值得一提的是,泰国学生非常突出的优点是他们动手能力很强。因此教师在改进翻译法教学时,应当强调乐学和做中学。在讲解实物型生词时,如西瓜、桌子等,可以使用图片展示法和实物展示法给学生以直观对应的感受;在讲解某些抽象生词时,如开心、借等,可以采用表演法,让学生从表演中理解到词语的意思;在讲解某些汉语特有的语法句式时,如“把字句”等,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让学生们通过完成教师的指令来感知它的用意和用法。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每一位对外汉语老师应该从实践出发,与时代结合,积极探索更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在泰国任教的经历与感受,写下了翻译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并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了翻译法的改进意见。虽然当今在外语教学中所使用的和本文所提倡的语法翻译法远非严格意义上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而是一种综合了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语法翻译法。但是这些都可以看成是对语法翻译法教学的发展和补充。当然,笔者在此肯定语法翻译法并不是否定其他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当做到“兼容并包,取长补短”,教无定法,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都是可以充分吸收利用的好方法。杜雪薇(1993-),女,汉族,四川巴中人,研究生在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际汉语教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