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翻译思想初探
◎宋媛媛
许渊冲是中国翻译界“诗体派”的杰出代表之一。本文分析许先生的翻译理论,并提出近年来我国翻译批评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翻译界应继承和发扬许渊冲的创新精神,进而推动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许渊冲一生都致力于将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文和中英法互译的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他的主要作品有《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他不但为我国古典书籍翻译和中外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从翻译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极具创新性的翻译理论,为我国翻译理论的创新发展以及翻译事业指明了方向。
许渊冲翻译理论由本体论的三美论、方法论的三化认识论、优势竞赛论等组成,是对中国古诗词英译实践经验的总结、继承与发展。许氏译论将鲁迅提出三美论,应用到中国古诗词英译、法译,并提出了翻译诗歌要致力于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继鲁迅之后,林语堂更把三美扩大成了五美,即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许渊冲的三美论虽然直接来源于鲁迅的三美论,但林语堂的五美论对其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诗歌翻译“三美”说
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翻译,尤其是就诗歌翻译提出的。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他就提出了诗歌翻译“三美说”,认为翻译诗歌应以传达原作品的“意美、音美、形美”为目标。而“三美”是以“三似”,即“意似、音似、形似”为基础。“意似”就是要精准地表达原文所描写的内容,决不能译错、译多或者译少。在“三美”之中意美所处的位置是重中之重,音美屈居第二,形美只能占第三位,要努力做到三美兼而有之。意美是高层次的标准,意似则是低层次的要求。在翻译诗歌时为了反映出诗歌的三美效果,译者对三似的程度把握可以随之变化。此外,许渊冲先生还认为诗歌的意美会或多或少影响诗歌的音美和形美,因此译者应坚持以诗译诗。许渊冲的“三美”说一提出,就好评如潮,许多人将其视为衡量诗歌翻译水平的标准。二、优势竞赛论
许渊冲在一九八一年出版的《翻译的标准》一文中提出要着力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论。首先,他认为翻译的第一要务是要忠实、精准,就是要忠实于原作品,在可能的情况下也要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其次,翻译要行文顺畅,并与译文语言的习惯用法保持一致;最后,翻译还要注重修辞手法,并发挥译文语言自身具备的优势。接着他又强调发挥译文语言优势就是要充分使用译入语言中最恰当的、最具优势的表达方式。多年后他在《中国翻译》发表文章,提出“优势竞赛论”,他认为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存在巨大差异,并各有强项,所以要求译文对等或许并不切合实际,且未必能取得我们期待的结果,因而在翻译作品时应该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甚至可以和原作品展开竞赛,对比看看哪种语言文字更能精准、完美地表达出原文所描写的内容。此理论提出后,在译界引起强烈反响,然支持者少,反对者多。但事实上“优势竞赛论”并没有背离文化交流的初衷与宗旨,许渊冲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翻译的目的,而他的可贵之处更在于他的创新精神。人们对于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和翻译作品有正面评价,同时也有批评之词。当然学术争鸣并非坏事,从中却能发现翻译批评方面的问题:
(一)观点偏差。曾经有位评论者提出质疑,认为许渊冲的 ‘三美’理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值得怀疑。接着又提出三个疑问,即无韵就不是诗歌吗? 韵体翻译诗歌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应走《鲁拜集》中所指出的的路径吗?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许渊冲解释道不存在不押韵就不是诗这一说法,只是认为不押韵就不能算作是诗词而已。要真正领会一个翻译家的心境很难,而情绪化易使评论者丧失客观、准确判断的能力。
(二)缺乏创新。有评论者提出忠实是译者的天职。但忠于什么? 是作者,文本,读者,还是社会?许渊冲指出应充分发挥翻译语的优势,而反对者竟然认为他是在将语言划分三六九等。而许渊冲想到的是语言各有优势和劣势。翻译讲“信”自然重要,但若把其当作教条而谨遵,就会得不偿失。
三、结语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独树一帜,自成一体。他倡导“译学要敢为天下先”这种始终走在创新、求变之路上的精神值得我们推崇和学习。同时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视角来学习和运用西方翻译理论,而不能一味地“拿来主义”。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呼唤能够多一些如许渊冲先生这样具有“优势竞争”思维和“翻译强国”思想的精英,需要独具创新性、可操作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翻译强国”的道路,这也是我国翻译事业的前景和出路之所在。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710065
宋媛媛(1981-),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赞(0)
最新评论